巴基斯坦商人塞得努年年以采购商的身份参加绍兴纺博会,而今年,他的身份是参展商。 对绍兴县纺织业一直看好的塞得努在7年前来到柯桥发展,并在2004年投资成立了绍兴艾弗雷得纺织绣花有限公司,专门生产各类绣花类面料和绣花辅料产品。“去年我就想以参展商身份参加,但由于申请时间太晚而错过了机会。”塞得努介绍,今年他得知纺博会展位开始预订消息后,马上着手准备并订到了两个展位。
作为全国知名的轻纺强县,绍兴年年举办纺博会,影响力逐年扩大,外来采购商越来越多。
反过来,轻纺城是纺博会最大的受益者。“轻纺城市场本身也是一个大展会,一些客商到了纺博会现场,当然还会再去看看轻纺市场。”“强强布业”的高女士介绍,一般来说,纺博会时轻纺市场的生意也显旺,“指不定是谁搭谁的便车,但可以肯定的是,两者相得益彰,有了纺博会,轻纺城的交易更活跃了!”
“托付于布”的轻纺强县
连续5年进入全国十强县的绍兴县,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451.17亿元,增长14.0%,人均GDP8047美元,居全省各县(市)首位。
其中纺织产业为绍兴县GDP贡献了四分之三,由此绍兴被喻为“托在布上”的经济强县。绍兴县作为中国纺织第一县,现有各类纺织企业5361余家,年产化纤原料127万吨,占全国十二分之一;年产面料42.16亿米,占全国十二分之一;印染加工年产量134亿米,占全国规模以上印染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年产服装1.58亿件,且发展势头迅猛。绍兴纺织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上游PTA、聚酯、化纤,中游织造、染整,下游设计、制衣约半径为25公里的纺织产业集群区,纺织大县的产业集群优势日益显现。
2006年10月,国内最大的纺织技术与装备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纺织工业研究院”落户绍兴柯桥,更为绍兴县的纺织产业注入了科技活力,纺织大县的科技研发优势不断彰显。
“柯桥就是轻纺城,轻纺城就是柯桥”
绍兴县不仅拥有发达的纺织品产业,还拥有亚洲最大的轻纺专业市场——中国轻纺城,这个全国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带动着绍兴县纺织产业驰骋全球市场。中国轻纺城拥有市场区经营面积208万平方米,营业用房1.5万间,经营面料3万余种,经营户1万余家,日客流量10万人次,销售网络遍布世界173个国家和地区,常驻境外代表机构300余家,常驻境外专业采购商2500余人,连续14年蝉联全国十大专业批发市场第二位。
2006年,中国轻纺城、中国轻纺城钱清轻纺原料市场在面临纺织品贸易壁垒、石油等原材料价格节节攀升及市场改造升级暂时带来“不便”等情况下,市场成交额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势头,两大市场成交额分别为301.1386亿元和197.379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9.0%和14.0%。
近年来,作为亚洲最大的纺织品专业市场,面对国内纺织品专业市场雨后春笋般的崛起,绍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同类专业市场的激烈挑战,开始中国轻纺城的二次创业,把加快提升发展中国轻纺城作为绍兴县的立城之本、立业之本和立县之本。
两方联动促使市场腾飞。绍兴县一方面坚持市场拓展与城市发展联动,按照“柯桥就是轻纺城,轻纺城就是柯桥”发展理念,调整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把柯桥城市建设与市场升级整体规划建设联动结合,大力实施商贸“611”计划,用6年左右时间,在柯北新城集中规划建设100幢15层或45米以上的企业总部大楼、现代商贸大厦,大力鼓励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使每年商贸三产占GDP比重能提升一个百分点。
提升市场的过程,是一个提升城市投资环境的过程。为了做好这个工作,县政府决定,凡轻纺城市场区内用地性质为国有出让、用途为商业并权证齐全的市场,改造后由于规划经济技术指标调整而增加的建筑面积,按现时楼面评估确认价的双倍补缴土地出让金,其中县留成部分由县财政全额返还给轻纺城建管委,并由轻纺城建管委根据市场改造的进度、划行归市等要求,进行一定比例的合理奖励。
政府主导市场发展
绍兴县提出“提升发展中国轻纺城必须重在政府主导,形成合力;重在降低成本、优化环境;重在配套延伸、创新发展”。为此,绍兴县专门组建了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政府在综合协调、规划调控、投资建设、秩序管理上的主导作用,并成立中国轻纺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以政府绝对控股形式,相继启动了老市场区改造和新市场区建设工作。同时成立了轻纺城营业房流转服务中心,从源头上控制了恶意炒房行为;对老市场区支路、停车场、仓储、空调、广场等设施进行配套建设,改善交易环境。
于是,早在收购轻纺城还未有最终定论时,轻纺城上市公司所拥有的市场部分就已经被纳入绍兴县发展轻纺市场的整体规划中。从整体上来看,这将是一个长期而且力度相当大的改造计划,仅仅是去年的动作也已经足以让人动容:组建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中国轻纺城联合市场和时代广场国际贸易区建成开业;老市场拆迁改造提速;下半年动工兴建柯北新市场区。
有人笑称不仅是从动作力度上,单从领导阵容上就可以看出绍兴县的这次改革决心:认为轻纺城市场建设地位无与伦比的县委书记徐焕明;说轻纺城是绍兴县“通灵宝玉”的县长冯建荣;主抓轻纺城改造运动的副县长孟柏干。
在规划层面上,参与的也都是行家里手,据可靠消息透露,目前负责中国轻纺城整体规划方案的有两所高等院校,其中一所就是浙江工商大学,著名专业市场专家郑勇军教授(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独立董事)是方案的主要制作人之一。
在硬件改造问题上,绍兴县政府2006年至少将投入5亿元的资金对中国轻纺城进行升级改造,而且这并不包括土地价格。根据规划,经营面积也将从目前的占地60万平方米增加到今后的160万平方米左右。对绍兴县历年的城建投入来说,5个亿也许只是零头,但这至少表明县政府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把轻纺城当作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全面投入改革。
采访札记
绍兴今天的轻纺,从80年代的一条“布街”起步。在绍兴县政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引摊入场的重要举措指导下,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从全国第一家室内轻纺产品专业市场开始发展到亚洲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中国轻纺城”正成为绍兴县的一张“金名片”。
现在,距离今年的纺博会仅有两个月。
今年纺博会设标准展位1200个,其中室内特装区800个、室外标装区400个,主要展品为服装面料、家居用纺织品、服装服饰辅料、纺织印染机械。目前,纺博会筹委会已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亚太总裁协会、思诺博展览公司等机构,就纺博会期间组织国际专业采购商组团采购达成初步意向;与中国女装网就纺博会期间组织杭州女装企业面料采购专场达成合作协议。同时,纺博会60%以上的展位已被预订,其中一半是来自县外或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客商。
绍兴人把这戏称为再次考量“金名片”含金量的一次机会,让我们拭目以待。
强县档案
连续5年进入全国十强县的绍兴县,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451.17亿元,增长14.0%,人均GDP8047美元,居全省各县(市)首位。
2006年,绍兴生产各类化纤147万吨,占全省的18.1%、全国的7.3%;化纤布53亿米,占全省的28%、全国的8.4%;印染布125亿米,占全省的58%、全国的27.7%;拥有近3.5万台先进无梭织机,技术装备水平居世界一流;纺织产业经济总量占到了全国的4.2%,形成了从前道PTA到织造到服装的完整生产链,产业集群优势十分明显。
全县已拥有9家上市公司,8个中国名牌产品和8个中国驰名商标,销售超亿元企业达218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