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市场一度黯淡的苎麻、麻棉等麻类面料进入九月以来,接单形势有所好转,非洲市场成了其销售的主打市场,而被外贸人士纷纷看好的欧洲市场却因为绿色壁垒并未见闪光。业内人士认为,绿色壁垒已经让麻料出口出现了“东边不亮西边亮”的状况。
近日走访中国轻纺城时了解到,此前外贸市场“风平浪静”的麻类面料,终于迎来了一个“不平静”期。8月以来,麻类面料的外单开始增加,进入9月,接单形势有所好转。据几家从事麻料经营的外贸公司介绍,虽然麻料的外贸市场已经启动,但是,整体销售形势远不如往年同期。柯北一家外贸公司的刘经理认为,麻料销售前期受人民币汇率等因素影响,接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比市场潜力巨大的欧洲市场,非洲市场反而显得更加“红火”,南非、埃及等非洲国家对麻料的需求相当之大。轻纺城市场一位经营麻料的经营户告诉记者,中国产的麻料原本在西欧很有市场,而且附加值也相当可观。但近年来欧盟频频筑起绿色壁垒,这直接影响了中国麻料在欧洲市场上的销售。
目前,欧盟对中国麻纺制品并没有配额限制,但是,一些环保加工技术、绿色环保产品和产品标准等新的绿色壁垒却“应运而生”。据了解,欧盟在麻类纺织品服装领域主要有两种绿色技术标准认证,即欧盟“生态标签”和“生态纺织品认证”,这些标准已成为鉴定环保纺织品的重要国际标准,也正是我国麻类产品出口面临的技术壁垒。
“不符合国际标准就不能占据市场,客户提出的要求就会显得更加苛刻。”绍兴一家麻料生产企业的老总坦言,不管是绍兴产的麻料,还是其他中国产的麻料,目前要解决的不是价格问题,而是技术问题。一些还达不到国际标准的产品经过技术改进后,肯定也能达到标准,但考虑到成本等诸多因素,这还需要一个过程。
和每米不到30元的纯苎麻面料出口到国外,加工成服装后以几百美元的价格出售相比,不少绍兴麻料生产企业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附加值应该如何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