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童装网首页

童装新闻 商机信息 童装品牌 企业大全 产品展示 儿童服饰 儿童鞋帽 儿童模特 专卖店形象 品牌加盟
童装基地 知名商场 品牌导购 市场行情 时尚图库 时尚潮流 展会报道 人才招聘 经销商专区 童装论坛

中国童装网

童装新闻 时尚新闻 政策法规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童装新闻

>

行业信息

 > 2007年1~5月份服装行业经济运行概述

2007年1~5月份服装行业经济运行概述

2007-8-7 【中国童装网】 【字体: 】 【打印进入论坛

     2007年以来,服装行业在重重困难中前行,实现了平稳发展。中国服装行业的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竞争环境都已经发生了变化,产业调整正在稳步进行,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指导作用突出。

  一、服装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服装生产情况从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生产指标来看,2007年上半年服装行业生产呈现特征为:增长平稳,增幅回调。1、生产情况优于上年同期,增幅较一季度有明显回落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7年1~5月份,我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71.83亿件,其中梭织服装33.43亿件,针织服装38.24亿件,与2006 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了14.53%、12.46%和16.40%。产量增幅较1季度有明显回落。全行业服装产量约21 5亿件,增幅为4%左右。2、生产向前五名大省集中,中部地区蓄势待发2007年1~5月份,前5名服装生产大省的服装产量占全国比重进一步上升,已占全国总量的82.22%,针织服装比重更是高达85.15%。

  广东省仍然位居服装生产榜首,但是产量增幅已经回落到5.44%,梭织服装产量更是出现了负增长。

  浙江省作为服装生产第二大省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优越的产业基础和产业环境缔造了浙江省的强大优势。

  江苏省的梭织服装产量已经稳居梭织服装生产榜首。江苏省近年来发展可谓快速且平稳,在巩固出口的基础上,着力发展国内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山东省服装生产增幅持续回落,已经下降到7.64%。

  福建省产量增幅达47.40%。福建省是一个尽显服装多元化的地区,也是很多服装行业经营及发展理念的发祥地。

  毗邻东部沿海省市的江西省和安徽省已经成为梯度转移的第一受惠省,两省服装产量增幅较高且较为稳定,特别是江西省作为全国服装生产第七大省,其产量已直逼位居第六的上海,且该省经济效益指标完成情况较2006年明显趋好。江西、安徽两省产量增幅分别为25.51%和19.16%,尽管较一季度有较大回落,但仍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增幅水平。江西、安徽两省1~5月份出口金额增幅分别达到36.28%和24.01%,在承接梯度转移的任务中,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沿海地区成本快速增长与出口价格缓慢提高之间的矛盾。(二)服装行业效益情况

  从服装行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来看,2007年1~5月份行业效益基本与2006年同期持平,效益增速放缓,效益较2006年底下降;行业对成本的控制能力加强,行业营运能力有所增强。行业发展能力较2006年同期有所下降,行业发展速度放缓。

  2006年1~12月份服装行业销售利润率达到了4.47%,2007年1~2月份服装行业销售利润率降为4.37%,2007年1~5月份进一步回落到4.29%,与1~2月份相比下降了近0.1个百分点。

  服装行业对成本费用的吸收能力增强。尽管销售成本单项增速超过销售收入增速,达到23.98%,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项同比也分别提高了15.19%、18.87%和28.20%,而服装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期提高了4.87%,三费比例同比下降了3.84%。

  服装行业得益于纺织服装产业链科技水平的提升,得益于自身通过提高包括设计、生产、管理、营销各个环节的软、硬件科技含量,不仅提升劳动生产率,也提高了对成本费用的控制和吸收能力,使部分成本攀升的不利因素能够化解于无形。

  服装产业的用工单耗下降。作为成本构成用工成本,近两年已经成为行业密切关注的焦点,首先由于"工资+保 +金"的显成本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其次由于日益减少的熟练工供给量造成的全国上下的用工荒。越来越少也越来越用不起的劳动力迫使企业想方设法降低单位生产的用工量。2007年1~5月份,服装行业亿元生产折合全年用工量约为 590.20人,比2006年下降了2.04%,1~5月份单位产值用工量同比下降了13.30%;折合全年亿美元出口用工量为4547.05人,比2006年下降了1.50%,1~5月份单位出口用工量同比下降了13.90%。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力求降低工人工资在产品成本中比重,目前服装企业工人工资占总成本的比重约为13%左右。优化工艺流程、合理工序工位布局、精确操作步骤、普遍采用节省人力和工位工时的先进设备等提高劳动生产率、减低人员耗用的方法得到广泛重视。企业平均规模的扩大也对降低工人工资在总成本中的比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三)行业投资情况2007年上半年,我国服装行业投资主要体现出外资投资比重下降、投资贷款比重提高两个主要特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1~5月服装行业完成投资占纺织行业总投资的28.37%,完成投资总额较2006年同期增加了39.07%,增幅较上年略有回落。单个项目的平均投资额比2006年同期增加19.25 %。

  投资最活跃的省份是河南、广西、湖南、安徽、湖北、四川、江西等几个内陆省份和浙江、福建等服装大省。从完成投资情况看,江苏投资规模最大,山东第二,浙江第三。

  我国服装行业投资中外资和中国港澳台地区资本占的比重较大,该两项投资累计占总投资的28.53%,比2 006年同期回落了近4个百分点,其中外商独资(不含港澳台)投资占总投资比重为8.55%,比2006年同期下降了 2个百分点。私营企业为服装行业投资的最大主体,私营投资占总投资的35.28%,比2006年同期提高了4个百分点。服装行业投资使用贷款比例高于纺织行业平均水平约7个百分点,为16.00%,而以往服装行业投资使用贷款比重通常低于纺织行业平均水平,从本年2月到5月三个月中,该比重数据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除了前一段时间流动性过剩,银行资金较充裕,放贷意愿强烈,企业贷款较容易的因素以外,不排除短期投资行为的存在。

  2007年1~5月份,服装行业投资的方向主要有梯度转移性新建扩建、产业链延伸,如投资上游纺织产业和下游销售渠道建设、房地产项目,包括投资性房地产项目建设、技术装备改造和原有厂房改扩建等。其中梯度转移性新建扩建和产业链延伸性投资,特别是用于渠道扩张建设的向流通领域的投资增加是2007年投资的特点之一。

  二、国内服装市场销售情况2007年我国国内服装市场主要特征为:内销市场活跃,对产业拉动作用提高;服装类价格指数下降同时农村价格指数和大型零售业价格持续走高。(一)2007年1季度我国衣着类消费保持活跃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7年1~6月累计,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04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4%。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吃、穿、用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3.6%、25%和25.8%。衣着类消费增幅较 2006年同期提高了7个百分点。(二)居民消费价格5月份保持回调,农村价格指数坚守高位衣着类产品消费价格指数从年初开始回落,3月份开始已跌回100以下,而衣着类工业品出厂价格始终较上年同期呈上涨形势。

  农村衣着类消费价格指数保持高位运行,表明农村消费转型已见成效。除了超市、服装专营店、专卖店等先进的零售模式走入农村以外,批发市场的发展演变也成为农村消费转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以现货交易为主流的批发市场已经向订单交易为主的模式转变,目前两种模式并存,而后者的市场拉动型模式在大中城市的主要批发市场中已经占据上风,中小城市中前者的产品推动型的销售模式虽仍然大量存在,但他们针对的消费群体已经主要指向农村的服装专业店为主,作为农村服装消费价格的主要组成部分,批发市场该导向性的转变对农村消费价格升温无疑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三)大型零售业服装价格上涨明显2007年1~5月份大型零售企业销售统计显示,服装销售继续保持较高幅度增长。销售额较2006年同期增加了22.46%,数量增长15.44%,分别较2006年同期增幅提高了约5和1个百分点。1~5月份累计销售价格较2006年同期大幅上升了20.41%,5月份单月销售价格更是较上年同期上涨了41.67%。代表着中高档消费大型零售业销售十分活跃,男、女、童装主要服装品种销售均呈现较高增幅。

  三、2007年服装行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产业与经济大环境的关联度加深2007年以来,服装产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政策和环境的关联度明显加深:不仅仅表现在"减顺差"、"节能减排降耗"、"汇率浮动"、"紧缩银根"、"扩大内需"等较为直接的政策影响方面;股市的波动对行业发展的预期作用和对投资的指向作用也在加强;风险投资等新兴金融手段的兴起也已经波及到传统的服装行业;粮油乃至猪肉食品涨价也影响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活成本等等。(二)产业链的价格传递速度加快2007年,以服装为龙头的纺织产业链的价格传递速度在加快。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能够较快地传递到服装加工乃至销售环节。上游产业对增加成本的吸纳作用越来越弱。服装产业的成本控制问题也逐步由企业内控制转向整条供应链的成本控制。服装产业与上游产业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更多服装企业与上游产业企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倾向于战略合作关系而非单纯的买卖关系,这样才能使产业链更加畅通有效,服装企业能够通过紧密的供应链与上游企业共同化解潜在的涨价等风险。(三)产业与市场的关联度加深

  目前服装行业的市场竞争仍然以品牌竞争和渠道竞争为主。但是产业与市场的关联程度已经达到非常深入的地步。服装企业与流通企业或经销商的关系也从过去的单纯的订货关系上升为松散型合作关系。服装企业通过巩固渠道来获取更多的市场需求信息,改良设计和加工质量;流通渠道上的经营者也不会频频更换品牌,而是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手段协助生产企业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高退换货率"不再作为服装企业吸引经销商的主要手段,企业对经销商的考核与其市场表现和对企业的贡献挂钩;服装企业的主要经销商甚至能够一定程度上参与服装企业的产品和区域布局的决策。企业通过渠道与市场的沟通程度和关联程度正在加深。(四)政策变化迫使结构调整加速

  由于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人力资源等资源性成本不断上涨,2007年服装行业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成本上升、利润下降、行业国际竞争力重塑的问题。

  化解危机的唯一途径就是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目前来看,产业升级主要表现在以品牌创新为核心的产业全面升级。结构调整主要表现在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出口市场布局调整、国内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国内区域布局结构调整等方面。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结果就是中国服装产业竞争力的转变。出口退税下调等因素会迫使行业从过去的成绩中清醒,淡化曾经使我们叱咤风云的价格优势,锻造新的竞争"杀手锏"。

  服装进出口的分析详见本报近期国际贸易版

  □中国服装协会产业部副主任刘嘉

 

返回童装网首页
新闻来源:中国纺织报   本网整理编辑:realistic
欢迎品牌、企业及个人投稿,投稿请Email至:Consultation@51kids.com
>>2007年1~5月份服装行业经济运行概述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