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发展导致社会化分工越来越明细”这句话不知道欺骗了多少人。小时候,我是说我更年轻的时候看马克思的书籍,只喜欢里面的一句话“否定之否定”。它表达的是事物的发展有其规律。无论是道德还是发展的表象,随着社会的变迁都在是与不是之间轮回。社会化的分工也是从明细再到不明细再到明细,他也正经历着一个轮回,其实我们目前处在不明细的阶段。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们的社会化分工其实是非常明细的。这主要源自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知识与资本完成一个大项目。我们只有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它精耕细作才能得到资本的积累。
目前我们处在社会化分工不明细阶段的原因有四:一主营业务的缩水 二,投机行为(房地产,股票等) 三,资本多出,主营业务吸收不了, 四控制上下游。这四个原因迫使企业不得不把自己的精力与资本投向其他领域。许多本土企业已经得到了自己的资本积累,随着主营业务受整个行业的发展限制,为了寻求持续的赢利,企业必须要把精力与资本投向其他的领域。其中会有许多选择短平快且当时利润率高的行业,如目前的房地产与股票。当他们在这个领域获得丰厚的赢利或者企业上市进行了融资,在自己主营业务吸收不了的情况下,他们还是会选择再次进行投机行为,或者为了控制上下游的链条,进行上下游的扩张。 在目前国内企业发展的阶段,每一个企业都有上述原因的一到两个甚至更多,所以,在中国,多元化发展是企业发展的普遍选择道路。而且许多企业必须要这样选择,否则就会被淘汰甚至面临生存的威胁。国内许多品牌企业,因为受到行业发展的制约或者因为管理问题,导致赢利持续下降并且面临巨额亏损,如果没有房地产行业的支撑,恐怕无法维持生计。这就在中国衍生出一个有意思的现状:企业利用品牌圈地,然后用圈地的利润养品牌,在这样一个高风险的轮回当中,许多企业“乐此不疲”。
这种多元化的初衷更定会因为市场的竞争,国家宏观调控导致失败。随着内需市场的快速增长,会有许多企业再次回到自己的主营业务,做精,做细。
然后在下一个阶段,会有更多的企业选择多元化的道路。除了外在的原因如资本市场的成熟等,在内因上,起主导作用的是经营模式的统一。企业家经过上述阶段经验的积累,他们会逐步的发现其实做企业的道理是相通的。运作企业的核心思想也是一致的。人才体系的建立,供应链体系的打造,IT化管理的推进,终端的建设是任何一个行业或者企业运作的核心。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推进力,在任何一个公司都是一样的。人才体系不是单指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的建立,比如说,产品部,企划部,营销部,人力资源,财务,运营管理。每一个部门的实力要与另一个部门搭配,任何一个部门的弱化都会給企业带来致命的损失。 供应链指的是所有的外部资源,从无到有参与建设的所有相关单位,如政府关系,产品供应商,企划营销服务商,经销商,终端(商场等),客户。 企业越大越不是搞自己的实力竞争,而是靠背后资源的竞争。也许两个公司投入资金数目一样,产品也一样,但是如果另外一个公司整合了更好的政府关系,更好的推广服务商,更好的经销商,那么这个公司肯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IT化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他必须参与到企业运营的任何一个角落,如企业内部的管理,进销存的管理,供应商的管理,客户关系的维护等等都要IT化。道理很简单,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公司是WAL-MART,因为他IT化做的最好,最大的电脑公司是DELL,因为他IT化做的最好,最大的服装零售集团是ZARA因为他IT化做的最好。所以,如果你要变成最大,必须要在IT化上下狠功夫。 所有时间与资金的投入都是依靠终端体现。终端是把所有的劳动转化成现金的场所。所以终端的建设尤为的重要。终端分为有形和无形的终端。之前,在传统行业,终端指的是店铺(如,国美,商场等),在贸易公司,终端指的是外贸业务人员,他们直接与客户沟通,实现交易,在互联网公司,终端指的是网络。但是,目前终端的定义已经不依靠行业划分了。互联网公司也在争着开实体店,传统产品也在依靠网络销售,而且所有的产品都可以通过呼叫中心也实现交易。所以未来,一个企业要制胜,紧紧靠单一的终端形式是不可能的,他必须要多样话。目前很多传统的公司与国美,家乐福,春秋旅行社都开通了B2C的平台。
当企业家发现,所有行业业务核心都是人才体系的建立,供应链体系的打造,IT化管理的推进,终端的建设,而且自己通过这么多年的商场打拼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果他们能找到合适的行业切入,并建立良好的资本关系,那么他们肯定会从传统的实干家转型到企业家+资本家的角色,再转型到导演+制片人的角色。
中国会出现下一个GE,下一个VIRGIN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