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童装网首页

童装新闻 商机信息 童装品牌 企业大全 产品展示 儿童服饰 儿童鞋帽 儿童模特 专卖店形象 品牌加盟
童装基地 知名商场 品牌导购 市场行情 时尚图库 时尚潮流 展会报道 人才招聘 经销商专区 童装论坛

中国童装网

童装新闻 时尚新闻 政策法规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童装新闻

>

市场透析

 > 中国丝绸产业:传承与创新一个都不能少

中国丝绸产业:传承与创新一个都不能少

2007-8-23 【中国童装网】 【字体: 】 【打印进入论坛
丝绸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科技创新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茧丝绸产业的发展,是我国茧丝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要大力推动丝绸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的发展,促进丝绸纤维材料创新,开发复合型、差别化、功能化新型丝绸纤维,推动丝绸产品更新换代。

  近几年,在政府部门的推导、丝绸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丝绸企业的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进步,尤其在现代新技术的发明攻关上成效卓著。8月10日开幕的“首届中国丝绸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中国丝绸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展示,现代产业展示以“科技创新”为主题,全面展现丝绸产业链,让消费者了解丝绸产品的生产过程及最新工艺。

  又见传统丝绸的浓墨重彩

  “锦上添花”、“繁花似锦”是家喻户晓的成语,其中的“锦”字用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漂亮景物,它来源于丝织物的一类织物名称。“锦”起源于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商周时代就有锦的丝织物;在唐宋时代织锦工艺技术发展很快,花色品种很多;到了元代,则是织锦技术的鼎盛时期,用金银线作纬线,织成富丽堂皇的织金锦。

  “锦”是丝织物14大类中的一类,我国织锦的产地很广,品种繁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云锦、蜀锦、宋锦和壮锦,合称“四大名锦”。除此还有著名的缂丝工艺等等。目前,这些鲜有人懂的丝绸手工技艺大都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这种传统的丝织技术的保护与传承,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重视,很多有识之士以及钟情于丝绸文化研究的学者也一直不懈地做着努力。在弘扬中国丝绸大品牌的平台——“中国丝绸节”的现场,专家学者以及工艺大师,为我们解读了古代丝织技术。

  云锦人重现龙袍风采

  在“首届中国丝绸节”的展厅中,记者看到一个长6米、高4米的“大家伙”,据云锦丝织工艺美术名人金文介绍,这台纺机叫“斜身式大花楼提花织机”,是传承古代妆花缎机的云锦妆花织机,由横向与纵向的“七丝八幛”来决定织物的组织结构。云锦工艺独特,用老式的提花木机织造,必须由提花工和织造工两人配合完成,两个人一天只能生产五六厘米,这种工艺至今仍无法用机器替代。

  “云锦”是南京传统提花丝织物的总称,因其华贵、多彩灿烂、变幻如云霞而得名,其历史可追溯到宋朝在南京设立的官营织造——锦署,因现代只有南京一地生产云锦,故通常称为“南京云锦”。云锦在明清时代非常流行,专为宫廷织造,主要用作“御用供品”,供宫廷服饰和赏赐用。至晚清以后,云锦开始流传至民间。

  云锦主要特点是逐花异色,从云锦的不同角度观察,绣品上花卉的色彩是不同的。由于被用于皇家服饰,所以云锦在织造中往往用料考究、不惜工本、精益求精。云锦喜用金线、银线、铜线及长丝、绢丝、各种鸟兽羽毛等织造,如皇家云锦绣品上的绿色就是用孔雀羽毛织就的。如果要织一幅78厘米宽的锦缎,在它的织面上就有1.4万根丝线,所有花朵图案的组成就要在这1.4万根线上穿梭,从确立丝线的经纬线到最后织造,整个过程如同给计算机编程一样复杂而艰苦。

  云锦的传统工艺主要有“妆花”、“织金”和“金宝地”等。妆花锦用色变化丰富,一种织物上的花纹配色多达十余种,最多可达二三十种,图案的布局严谨庄重,简练概括;织金锦的花纹图案全部用金线或银线,或金银线并用织成;金宝地锦的花纹图案全部用金丝织满地,再在金地上织出五彩缤纷、金彩辉映的花纹。现代织锦在传统品种的基础上开发成功,它既保持了云锦的传统风格,又适应了现代生活的需要。总的来说,云锦的花纹图案布局严谨庄重,变化概括强,用色浓艳对比性也强,又常以片金勾边,白色相间并以色晕过渡,图案具有浓厚朴质的传统风格,色彩华丽,别具一格。

  云锦在古代主要运用于缝制龙袍、装饰宫殿和庙宇以及神袍、祭垫、帷幕等,金文大师成功的复制出了龙袍,在被中国科委推荐参加的二十届国际服饰会议上获奖并进行演讲。目前,金文创始的“名师”品牌的主要产品有高档礼仪服装和服饰材料以及高级室内装饰工艺品。

  宋锦为奥运添彩

  宋锦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苏州丝绸博物馆馆长、中国绸织绣文物复制中心的创始人钱小萍,从事丝绸研究近50载,她创立的古丝绸复制中心旨在挖掘、保护、弘扬和传承传统丝绸文化和传统丝织技艺。在她的带领下,复制中心与国家博物馆、新疆博物馆和青海博物馆等单位合作,成功复制了先秦、两汉、隋唐、明清等珍贵文物二十余件,分别获得了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目前他们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对宋锦技艺的传承研究,目前已成功复制了一部分宋锦名作。

  宋锦起源于宋代,发源地在中国的苏州,故又称之为“苏州宋锦”,其历史悠久,可追溯至隋唐,是在隋唐的织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高宗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及书画装裱大力推广宋锦,并专门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

  宋锦属于织锦类工艺品,工艺复杂品种繁多。主要分匣锦、大锦及小锦三类。大锦是宋锦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一种,它质地厚重图案精美,多使用金银线编织,作品美观大气,适合于制作各类书画装饰品;小锦质地柔软而坚固,一般使用天然蚕丝制作而成,用小锦制作的服饰高贵典雅,在近代非常盛行;匣锦更多的用于制作一些仿古的作品,如仿古的屏风、名人的书画、高档场合以匣锦的点缀来突出古典的氛围等等。

  结合了传统的制作工艺和现代的审美观念,宋锦如今被应用到了商务礼品、家庭装饰、工程装饰、家纺系列、男女服饰及仿古艺术品等众多领域。记者还有幸从钱小萍馆长那里看到了她用宋锦工艺创作的“奥运福娃”图案,非常精致,栩栩如生。

  科技强化现代丝绸产业链

  《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发展纲要》中的“纺织科技进步的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明确指出,“纺织工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信息化带动,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力争在2020年使我国纺织工业的纤维材料技术、装备技术、工艺与环保技术、信息化水平、骨干企业产品开发创新能力达到同期世界先进水平,从而初步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并将“新型丝纤维材料加工技术及新产品开发”和“高档丝绸产品印染后整理技术”等丝绸新型工艺技术列在“十一五”期间将重点突破的28项关键技术之中。

  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不是对立的,为了实现两者的结合,很多丝绸人正在努力加大研究力度、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充分借鉴、利用多种学科和多种行业的高新技术成果推动丝绸行业科技进步与发展。

  从提升蚕种品质抓起

  茧丝绸产业的链条最上游,便是众所周知的“种桑养蚕”,从材质源头上发力,并不是本末倒置的。

  江苏苏豪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较大的茧丝绸进出口企业之一,其新型蚕种培育推广和雄蚕丝甑别项目就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公司与日本蚕种培育专家合作,历时6年,耗资700余万元,精心培育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蚕种———“苏豪×钟晔”通过了国家和省级鉴定,新蚕种质量好、产量高、产值高,比普通蚕种每张增产15%左右,张种产值达1500元左右,深受蚕农欢迎;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荧光茧色判性仪,可以用于雌雄蚕茧辨别,具有独立知识产权,通过了省级成果鉴定;该公司进行了家蚕饲养基础性研究,目的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从茧丝绸产业链的源头抓起,通过改进品种、生产优质茧丝、缫制优质厂丝,进而控制终端产品质量。

  化学染料大多对人体和环境具有危害性,生产天然彩色织物则可以避免这些危害的发生。由桑蚕直接吐出的天然彩色茧丝不需要染色就能被织成色彩斑斓的绸缎,兼具华美外观和环保内质的绿色原料。天然彩色蚕丝技术日趋进步,彩茧的种茧成活率与产量都在逐年提高。

  新工艺、新设备不断被引进

  自动化制造是高新技术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丝绸产业的生产织造水平提升也同样基于此。

  所谓自动化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大量采用微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控制,使产品在一种非常稳定的环境下生产。目前,丝绸企业已大量装备自动化缫丝机、无梭织机、电脑印花机、电脑横机等机电仪一体化设备。先进设备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近年来,为了提升丝绸产品的质量与档次,不断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时尚丝绸产品,丝绸企业引进了大量的新设备,新品种与新工艺的开发研究也空前活跃。

  如采用Tencel纤维与绢丝纤维开发生产的赛络纱高档针织物等真丝针织产品;与弹力丝交织的抗皱真丝绸、织入不锈钢丝的形状记忆真丝绸、利用具有可变化纬密装置的剑杆织机制织横向凸条外观的丝绸面料等。

  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控制技术,已经渗透到丝绸和服装的各个领域。国外丝绸纺织工业普遍采用电脑程序控制。从市场信息到产品的花样、色彩、织物结构的设计,从缫丝到织绸、印染等生产和管理领域,都能找到电子计算机的身影。

  新型真丝面料成为开发主流

  机械的进步保证了丝绸产品不断向高品质化方向发展。现在高档的真丝产品,经常采用三种以上纤维的混纺或交织,有的甚至达到五六种纤维的混纺或交织。这类产品,服用性能优良,身价不菲,成为国际时尚的流行面料。

  丝绸纺织技术复合化是当前的一个主流,具体体现在:化学纤维的复合;天然纤维相互间的混纺复合;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间的复合;多种功能整理的复合;多种织物的复合,如双层粘贴复合,镶拼复合,“三明治”式复合等。

  国内丝绸企业根据国内国际市场新的产品需求和趋势,以真丝绸为立足点,充分依据现有先进的进口剑杆织机、真丝包缠机等生产加工设备和成熟的生产工艺技术,不断加大对新产品的投入和开发力度,重点有以下几个开发方向。

  一是保健功能型面料的开发。随着科技的发展、服用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保健功能型面料将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潜在市场。近年来,杭州金富春公司在成功开发出真丝/杜邦Coolmax、真丝/Tactel、真丝/甲壳素搞菌纱/LYCRA等一系列分别具有吸湿排汗、抗菌、保暖等各类保健功能型面料,目前又成功开发出具有抗紫外线防护功能的高档新产品——弹力护舒缎,该产品弹性优良,手感柔软、滑爽、穿着舒适且抗紫外线强、抗皱耐磨性佳。

  二是新颖绿色环保纤维的研究及其面料的开发。绿色环保纤维面料由于其独特的天然性、无污染性等优点正在市场上兴起,比如杭州金富春公司就开发出了多种新颖绿色纤维,如天丝Tencel、Lycell、竹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等。在上述环保纤维的基础上,该公司已成功研制出真丝/竹纤维/Lycra弹力面料新产品———弹力迪罗绉,该产品既有真丝的柔软舒适性又具有竹纤维的纯天然性、抗菌性、凉爽舒适性及强透气性,且成本较同类真丝产品有明显降低,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超细纤维及其他新颖纤维的研究及其面料开发。超细纤维目前在市场上的品种已较多,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超细纤维具有特有的强抗皱性、超柔软性、弹性良好等优点,但作为与真丝匹配的面料开发在目前市场还少见。杭州金富春公司已经开发出真丝/PTT(超细弹性纤维)、真丝/杜邦T400弹性涤纶色纱等风格独特的新颖面料,并正在少量推向市场试销,这些产品融真丝的舒适滑爽性和超细纤维的强抗皱性、超柔软性、良好弹性于一体,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四是色织类真丝弹力面料的开发。色织类真丝弹力面料是目前国内外刚起步开发的产品。由于真丝色丝不耐高温,在高温状态下易退色,而真丝弹力产品必须经过近200度高温的定型处理,且真丝色丝与氨纶弹力丝在复合过程中易产生断头、发毛等病疵,因而色织真丝弹力产品在技术难度上较大,而色织真丝弹力产品由于具有普通染色无法达到丰富多变的新颖色彩感和高档化的独特风格而正在不断地受到市场消费者的青睐。
  丝绸检测技术有所突破

  生丝检测数字化,是我国加入WTO后丝绸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国际贸易中均需凭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检验证书作为外贸出口结价的依据。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变化很快,如果产品标准跟不上,就会因不能准确地进行质量评定而影响到出口。

  中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和印度的专家曾经在丝绸检测技术研讨会上指出,随着目前生丝加工技术由立缫全部转入自动缫,绸缎加工技术由有梭织机大量转入高速无梭织机后,传统的丝绸检测方法、指标与电子检测方法已显得落后和脱节,严重影响了高品质生丝、绸缎的加工和使用范围,国际丝绸检测技术亟待提高。

  生丝检测的完全数字化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欧洲和我国丝绸企业大量采用高速织机,对生丝质量中的部分项目,如条干均匀度、抱合力等的指标值和检测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

  然而,到目前为止,国际上的丝绸检测仍未能越过当前采用的模拟信号技术,生丝的清洁、洁净、均匀度的评定完全依靠检验员的目光来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受检验人员的素质、经验及情绪和抽样误差率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人们希望能在洁净、匀度的一次性检测中引进高速抓拍的图像技术和快速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把检测结果用令人信服的图片和分析的数据表现出来。

  如业内专家所言,丝是最早按照标准进行质量检测的织物原料之一,然而当其他织物都已经采用了客观评估方法,它却还在采用主观评判的方式。业内人士都迫切希望有一种不受主观因素影响、比较客观的测试生丝质量的电子检测设备和实验方法。

  随着电子检测设备的技术进步与发展,丝绸检测数字化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第二届丝绸检测技术研讨会上,各国的丝绸检测专家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已成功研发出了新的电子检测仪,并将建立一套新的生丝电子检测标准———这将有利于提高我国生丝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进一步扩大生丝出口。
  丝绸印染、后整理技术亟待提高

  有关专家认为,丝绸印染技术必须围绕丝绸产品的四大主题———优质、高效、节能、环保来发展,其中应着力研发以冷轧堆丝绸精炼技术、喷雾染色技术、涂料印花技术、四分色印花技术、数字印花技术为主的印染技术。

  冷轧堆技术在棉印染中用活性染料染色及棉布退浆中获得成功。冷轧堆的节水节能优越性非常显著,受到了印染企业普遍欢迎,并被广泛应用。国内已经有人在研究将这一技术思路移植到丝绸脱胶精炼工序上来,如果将这一技术应用到丝绸生产工艺上来,不但会节约大量的水和蒸氧,而且还可大大减少传统精炼设备对丝绸造成的灰伤、吊攀印、皱印等病疵,对节能、环保、提高产品质量都大有好处。

  喷雾染色技术是国外已开发出的一种气流雾化染色技术,这种技术是在染色过程中,将染料助剂与气流混合后通过高温雾化装置,直接将雾化后的染料以气态形式喷洒在织物上。这个过程完全依赖于气流循环,使运行的织物变得平整。当雾化的染料与织物接触后,由于不断的冷凝,染料在织物表面不断扩张,渗透到纤维内部,如此反复进行一直到染色完成为止。该技术较常规染色相比有染色时间短、省能源、降低污水的处理费用、避免常规染色机的病疵、染色质量高等优点,且由于是无张力操作,织物具有特殊的柔软和悬垂感。目前,国内已有一些企业在着手改进这方面的设备和工艺。

  棉、涤棉织物采用涂料印花在全球印花份额已占50%左右,该工艺简单、工艺流程短、节时节能,有巨大优越性,但丝绸涂料印花的技术关键在于尚未找到一种良好的粘合剂,既要使涂料牢固粘附在真丝绸表面,使色牢度达到国家标准,又要保证丝绸的柔软度不受影响。因此在今后涂料印花技术在真丝绸上的研究和应用,仍将是一个热门话题和课题。

  四分色的印花技术将日趋成熟。CAD的发展以及印染工艺技术的提高,为四分色印制真丝绸提供了研究开发基础。近年来,在独幅花型或图案的四分色印刷已取得成功,但连续印刷上还存在无法开路接版问题,电脑的图象处理、色调控制、色彩虚实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

  数字印花技术是一种由计算机将印花设计图案的信息输送给一组染料喷嘴,控制染料喷嘴的开、关来完成织物印花过程的最新技术。不仅在电脑设计图案,而且可用数码相机拍摄自然风光或花卉,在电脑上加以修改、修饰成需要的图案,再控制染料喷嘴在织物上喷绘而成。这种技术适用于打样、小批量多品种,转换速度极快,可实现快速交货。其缺陷是生产时速度很慢,需一行一行地扫描喷绘,产量无法和现有的自动印花机相抗衡,需要专用染料,被印的织物需要特殊前处理,否则花型会渗化而模糊。在21世纪这个数字时代,数字印花技术肯定是一个最新、最有发展前景的印花技术。

  蚕丝面料在服用性能上存在易皱、泛黄等弱点,采用新的技术对蚕丝原料进行改性及对面料进行后整理一直也是重中之重的课题。

  在这方面,能保持丝绸原有风格的增弹抗皱技术;能提高色牢度、抗老化的整理技术;不用水和化学品,对织物表面进行等离子处理,以提高织物染色性和服用舒适性的技术;二氧化碳液态染色技术等,都一直在探索完善之中。

  丝绸的抗皱整理有增重、接枝、交联、生物酶整理等类型。其中,接枝和树脂交联是国内外研究较集中的两种方法,尤其以树脂交联法更活跃。

  为了弥补真丝精炼后的重量损失,人们曾采用锡盐对蚕丝进行增重处理。对增重后的真丝进行研究发现,这种方法在对真丝进行增重的同时还能改善织物性能,增重后的织物可以防皱,且具有悬垂感等特殊的织物风格。用合成防皱整理剂整理柞丝绸的防皱,整理后织物湿弹性显著提高,且具有较好的耐洗性。采用等离子体接枝技术整理柞丝绸,其抗皱性、湿弹性、吸湿性、抗泛黄性等均可提高。

  用壳聚糖处理的纤维,通常可提高其抗菌性,此外,也可提高其耐碱性、防霉性、染色性、光泽性、耐光性等。如果用它处理丝织物,则除具有上述性质外,还能提高织物的速干性、透气性、保湿性、拒水性、褶裥性、厚度、应力缓和率、压缩率、压缩弹性率、耐曲磨强度、折皱回复率、伸长弹性率等,但降低了织物透湿性、吸水性、吸水率、防皱率、伸长率等。

  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案例

  翔顺 细分化产品

  湖州翔顺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嫣嫣带领一批钟情于丝绸的姐妹创业,梦想用十年打造一个丝绸品牌,在第二个十年将品牌做到“强势化”。她们从创业初期就意识到了科技研发的重要性,曾向丝绸科学研究院、北京服装学院的专家教授取经,不断开发新产品,一直在思索如何赋予古老的丝绸以新的创意。翔顺的“茶乐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概念,将传统的家居服与休闲的生活方式相结合,既符合了一部分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要求,又将丝绸服饰做出了“文化”味道。

  苏豪 拓宽应用领域

  江苏苏豪集团与苏州大学、上海瑞金医院合作,利用高等院校的研发优势、医疗机构的临床优势和公司的品牌、资金、营销优势,开发出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高科技丝绸衍生产品———以丝蛋白为原料,生产用于烧伤治疗的人工皮肤,该项目已已经进入了临床应用。另外,该公司还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生产出可降解的新型高品质医用缝合线原料。

  金富 春科技走在先

  2006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表彰大会上公布了由杭州金富春丝绸化纤有限公司盛建祥、叶生华两位共同研究完成的“织物风格可实现任意变化技术”项目在众多评比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项目是金富春对多种材质配比组合精心研究,对织物外观风格独特构思而实现的一项新技术,通过该技术织造而成的面料具有外观变化丰富、细致平坦、可凹凸起伏,形状可大可小,立体感可强可弱等多重特点。该技术的实现,使传统的纺织面料从有限的外观风格变化向无限外观风格变化过程中实现了突破性的飞跃,极大地丰富和促进了传统纺织面料的外观风格变化。

  ■记者手记 创新的关键是思维和观念更新

  中国作为“丝绸大国”、“丝绸之都”,有着上千年的丝绸文化历史,而在日益强盛的今天,我们尚需花很大的力气去唤醒民众“消费丝绸”的观念,这对于“丝绸大国”而言,多少有些无奈。

  但值得庆幸的是,至少现在,有这么一群“丝绸人”,在用自己的心智,为这个曾经辉煌的产业鼓舞,用实际行动为丝绸产业的发展努力。

  不是有这么多“大师级”的人物甘当“技工”,谦虚地称自己为“手艺人”,将我们祖先的技艺用口口相传的方式,代代保留下来了么?不是有一批企业家在向着“打响中国丝绸”努力么?不是有这样一群热情的人,相聚到了这里,举行了具有如此规模,且又别开生面的“首届丝绸节”么?请相信,只要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前进,我们终究是能够夺回丝绸的话语权的。

  当记者就“创新”这一话题采访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袁仄先生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他对中国丝绸产业的良苦用心与深切期盼。他告诉我们:创新是思维和观念的更新,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思维”。

  在谈到技术进步时,袁先生亦肯定了当前我国在这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并列举出诸如加入金属丝做皱或是免皱的新工艺,并指出通过织物组织结构的变化,丝绸已经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新面貌”。再比如结合现代的针织工艺,加入绞、捻等处理手段改变织物肌理;用放缩、可机洗等手段的进步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等。其实,针对织物缺陷方面的改造进步是技术层面的,只要意识到了,就有突破的可能。

  提升认知是需要花费一番周章的。袁先生举了“羊绒”的例子,很多人对羊绒的认知也是从“不甚了解”到初步认可其“软黄金”价值的——其中成功的营销手段及经验于扩大丝绸影响力是非常值得借鉴的。背后先进的经营管理、有效的营销策划、前卫的设计理念等等,都是看不见的“技术”,在这些方面的创新同样重要。
返回童装网首页
新闻来源:中国服饰报   本网整理编辑:冰情
欢迎品牌、企业及个人投稿,投稿请Email至:Consultation@51kids.com
>>中国丝绸产业:传承与创新一个都不能少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