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低廉而丰富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使我国的童装产业一直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是,目前童装产业普遍存在的7个问题,严重阻碍了行业发展。这是记者昨天从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了解到的情况。
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我国16岁以下的儿童有3亿多人,占全国人口的1/4。其中,6岁以下儿童1.71亿,7-16岁达1.7亿,独生子女占到儿童总数的34%。然而,由于童装在服装市场中所占的比重不到1%,所以,童装生产能力与市场消费群体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
就目前市场消费能力而言,我国品牌童装的价格偏高。除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外,国内多数消费者在购买童装时并不崇尚品牌。虽然近年来国内童装市场出现了诸如“一休”、“懒猫”、“好孩子”等国内名牌,和“米奇妙”、“卡通天地”、“史努比”、“丽婴房”等一批国际品牌,它们在质量和款式上确实比无品牌童装更具优势,但高档的价位令家长不忍消费,毕竟处在儿童期的孩子长得太快,目前国内仍然以中低档的童装消费为主。
纺织品专家告诉记者,虽然童装在我国整个服装市场上所占份额不大,但竞争相当激烈。据了解,目前国外品牌的童装和国内厂家生产的童装各占50%的国内市场份额,但是,国内童装只有30%的生产厂家拥有品牌,70%的童装处于无品牌状态,品牌缺乏相应的竞争力。
常常听到家长抱怨说,孩子的衣服不好买。实际上,童装产品结构的不合理,尤其是13岁至16岁的大童服断档严重,成为童装市场的一大缺憾。据调查,目前国内童装市场上以0-1岁的婴儿服、1-3岁的幼童服和4-6岁的小童服居多,7-12岁的中童服偏少,而13岁以上的大童服装严重断档。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根据对北京童装市场的调查发现,合资、外资、进口童装品牌与国内童装相比,面料上差距不大,差距主要在设计水平上。国内童装设计误区主要表现在:色彩暗淡,款式单调,装饰过于烦琐花哨,服装号码与相同年龄的个体身材差异大,规格不全,尺码断档严重。而且,由于设计跟不上形式,直接导致儿童服装的时尚性比较差。
由于国内缺少专业童装研究机构,缺乏童装设计人员,直接出现国内童装产业“克隆”现象成风,大型企业抄袭欧洲发达国家的童装,中型企业抄袭香港、广州等地产品,大量小企业“克隆”沿海城市和大、中企业的款式,假冒伪劣品使童装市场受到强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