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在我们近4.5万的服装企业中,专业的品牌童装生产企业不到200家。是什么原因导致童装的供应队伍如此弱小?童装企业,尤其是一批中小童装企业,究竟为什么无法做大做强?
1、品牌缺失,竞争力不强
品牌是什么?说到底是一种资源占有力。如果把品牌仅仅理解为产品名称,那就大错特错。丰富而明确的品牌内涵能够向消费者有效地传递企业理念,体现出鲜明的品牌个性,更重要的能占有更多地消费者资源,带来经营利益。遗憾的是,仅占童装30%的品牌企业,却都存在品牌内涵不足、个性不强的通病。
以至于产品,虽然在质量和款式上与国外品牌不相上下,在价格上与无品牌产品比稍高,往往使顾客却步。由于品牌没有内涵,产生不了联想,附加值低才让消费者“感觉”产品价格高。
2、“克隆”成风,陷入低层次恶性竞争
由于童装从研发到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且市场风险较大;而假冒品只需买来一件成衣,依样画葫芦,成本低了许多,售价相应地也低了很多。“克隆”现象成风,形成恶性竞争。
仿冒假劣盛行,低档次、低质量的恶性竞争,得到的是低品质产品和低回报率,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也让童装企业自身在生存和发展的两难选择中挣扎。
3、设计远离市场,产品断档
由于儿童的体貌特征很难把握,因此,童装专业设计师很少,这些都造成了中国童装在设计上没有自己特色,而是盲目跟风模仿,甚至照搬,在设计风格上迷失了自我。
设计不合理,导致大部分童装色彩暗淡,款式单调,装饰过于繁琐花哨,缺乏童趣。忽视对不同儿童群体分析,服装号码与个体身材差异大,规格不全,尺码断档严重。"孩子不爱穿,家长有怨言",形象地说明消费者对童装的总体评价。
4、终端促销落入常规,推广乏力
目前,在终端促销方面,童装企业普遍的做法就是仿照成人服装的做法,折扣、赠券、买赠等手法。即使这些惯用方式,在具体操作上也与成衣促销操作无大差异,忽视儿童服装市场的特色:使用者与购买者分离,儿童是童装的使用者,而购买者是家长,儿童在购买过程中起到决策的辅助作用。
相关的推广传播,要么缺乏,要么只是单纯地采用“明星+广告”模式,缺乏推广手段的创新,忽视目标市场的结果,必然收效甚微。即使花费不菲,也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5、经营盲目跟风,渠道混乱
一大批低档童装产品集中批发市场,只有小部分品牌在商场和专卖店运作的较有特色
忽视企业的现状,在市场策略方面盲目跟风。近来随着"连锁经营"的升温,很多企业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热捧。结果造成加盟店的整体质量不高,经营上的入不敷出,关门歇业为数不少。更有甚者,打着"连锁经营"的幌子,非法集资敛财,破坏市场秩序,对整个行业造成不良影响。
其实,连锁经营,本可借助外力,充分利用市场资源,达到品牌快速发展的目的。但是如果不结合企业现状,不进行系统性的规划,经营不善也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