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在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的带领下,郑州市有关领导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流行色协会等国家行业组织负责人共同为郑州纺织产业园新加入的15家服装加工企业奠基。此次奠基仪式的举行,标志着郑州纺织产业园全面开工并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同时集纺纱,织造、染整、纺织机械制造、制衣、产品展示销售、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完整纺织产业链也初步形成。
据郑州市副市长、市委常委胡荃介绍,郑州纺织产业园作为郑州市重点工业园区,无论是规模水平、招商引资还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都走在了郑州市工业园区建设的前列。他说,该园的建设在河南纺织工业史上创下了三个第一:郑州工业史上第一次有15家企业19个品牌同时进行奠基典礼;第一次有4层以上的标准厂房,节约用地,发挥最大效能;从泰阳纺织有限公司的奠基,到元通纺织城的进驻,再到现在15家企业同时开建,产业链条如此紧密,这在郑州工业建设史上也是第一次。
15企业19品牌共绘产业蓝图
据了解,奠基的15家服装企业大部分是郑州的本土企业,却代表着河南省内16个服装领军品牌和三个省外、国外品牌:“梦舒雅”、“娅丽达”和法国“蔓思丹芮”。除郑州领秀服饰有限公司、郑州市娅丽达服饰有限公司等以郑州女裤为代表的服装企业外,还有以房地产综合开发与经营为主的河南豫发置业有限公司,以及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纺织销售物流市场元通纺织城。这些总占地面积1050亩的企业作为郑州纺织产业园发展的一部分,总投资将达15亿元人民币,年产值60亿元,提供6万多个就业岗位。据悉,新建厂房全部为4层以上标准厂房,总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其中,豫发置业中原服装加工园还将建设租售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今年年底前将基本建成,部分企业开始投产经营。该区域建成后,郑州纺织产业园服装加工区将成为省内最大的服装行业聚集区,并将产生更大的行业积聚效应。
工业园助推产业链完善
据中原区委书记张建国介绍,一年多来,中原区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全力营造优越的投资软硬环境。目前郑州市纺织工业园已完成投资9亿元人民币,进驻企业20家,年底前可实现投入30亿元人民币。其中元通纺织城一期12万平方米已建成开业,郑州泰阳纺织有限公司、郑州光大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三家企业总投资16亿元,计划于今年10月底前建成投产,与之配套的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热力供应系统也将提前建成。届时,郑州纺织产业园一期建设将初显形象。
郑州市服装商会会长金全福表示,郑州纺织产业园功能齐全,有“五区三中心”,即纺织印染生产区、服装加工区、纺织机械制造区、产品展示销售物流区、生产生活配套服务区,以及华中纺织信息中心、国家棉花质检中心和国家纺织品检测中心。规划中集纺纱、织造、染整、纺织机械制造、制衣、辅料生产、科研、产品展示销售及信息服务于一身的纺织产业链条只差服装加工这一环了。在中原区政府及郑州市服装商会的努力下,15家服装加工企业的集体“入伙”让郑州纺织产业链条显现雏形。
对于十几家女裤企业同时入驻,郑州领秀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勇斌认为,这对各个品牌来说既是压力,也是一种促进。同在一个园区,可使资源整合达到最大优化,能够与其他品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总体来说是件好事。
梯度转移重现昨日辉煌
曾几何时,郑州西部老工业基地是郑州人的骄傲,它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光荣和梦想。这里云集了二砂、电缆厂、棉纺厂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凭借这些企业,郑州跻身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和纺织工业基地,西区也因此富甲一方。但曾经的荣耀并不能阻挡“衰败”的脚步。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西区老工业基地因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郑州城市功能定位的改变而受到冲击,多数国有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大量工人失业、待岗,区域经济每况愈下。在郑州市政府的统一运作下,西区老工业基地终于迎来了“整体搬迁”,在拆除的同时又在郑州市须水镇南部新建了纺织工业园。
“重铸郑州纺织雄风,再铸郑州纺织辉煌”是2006年4月28日在郑州纺织服装工业园区的建设基地打出的标语。当天,郑州泰阳纺织有限公司在该园区举行了新厂房的奠基仪式,成为第一家入驻该园区的企业,由此拉开园区的建设序幕。
2006年后,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中国纺织产业由东部向中部转移的速度正在加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在奠基仪式上说,中国纺织服装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近年来,中国纺织业的发展正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这次转移中,郑州在全国的位置十分突出,它占有多个优势:首先有着辉煌的纺织工业基础;第二,郑州拥有庞大、熟练的纺织产业队伍;第三,郑州有多家纺织机械制造企业;第四,郑州有深厚的纺织文化底蕴,并已形成布局全国的市场销售网络。
高勇介绍,在这次东引西进的产业转移中,郑州纺织工业的重组和崛起,必将推动该产业在河南的长足发展,进而推动全国纺织行业的重新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