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手模式试水中国
“1年中有7个月要满世界去看东西、找东西、与各国供货商进行沟通、谈判,有时在半夜里忽然醒来,却忘了自己是在哪个国家睡觉。而每次一离开深圳就是10多天,我的最高纪录是整整2个月在世界各地做“飞人”,其间既要参加各国的商品展销会,又要到东京银座商业街、巴黎香榭丽舍大道、香港女人街等地挑货、捕捉时尚信息。将那些时尚商品引进国内还不算完,有时自己还要留在商场,对销售人员进行商品知识和陈列技巧培训。”
这便是一个中国买手的生活。
百货店的“买手”,拿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买货品的人”。商场派买手到世界各地采购流行商品,然后集合陈列在商场出售。凭着对时尚的惊人“嗅觉”,常年满世界跑着搜罗个性、时髦的“宝货”,并在谈判桌上争取到合理价位,将其引进店里。
聘一个眼光独到的专业买手,让他按照主流客群采购货品,塑造商场的自有形象并成为新的增长点,提升利润指标。在欧美,这种“买手模式”已经成为百货店服饰零售的关键,而在国内,百货业的“买手模式”还是一片空白。不过,眼下杭州的商场也渐渐浮现出一种“买手模式”,而且有商场开始尝试搜罗自己的买手,甚至创建自己的买手品牌。
欧美买手模式
欧美百货公司实行购买制,也就是由百货公司的买手从服装公司挑选服装购买下来,在百货公司固定的位置销售,销售环节由百货公司来完成。百货公司的定位清晰,所有的行为都在于巩固这个顾客群体。而买手需要了解所服务的公司,了解品牌,了解购买人群,清楚要购买哪些设计师的作品,购买这个设计师的哪些作品,把握自己的特色,同时要掌握预算,组合最能创造营运额和利润的服装。
买手会根据前几年的销售情况对于哪个品牌要加多少,减多少,或者要发展哪些新品牌有一个预算,这里面有很深的学问,在欧美国家都开设了专门培养买手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