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外资所占比重依然较大,而且还在进一步扩大,突出表现在中资装备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导致进口依赖和产业安全风险增加。因此,我国应建立以中资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降低中资装备制造业企业被外资并购的风险。
我国装备工业产品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绝大部分出口是使用外方品牌的加工贸易或以贴牌生产为主的订单贸易。从产业竞争优势的角度看,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基本上是低或中低技术密集的产业和产品,而高技术密集的产业和产品则大多处于竞争劣势。即使近几年出口增长较快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份额高的产品主要也是计算机外部设备、电子元件、通信设备和家用视听设备,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是技术密集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低端产品。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的迅速增长是建立在大量进口技术装备和元器件基础上的,对外技术依存度居高不下,产业发展受制于人。光纤制造装备、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石油化工装备的进口依赖程度最高,轿车工业装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市场也有一半以上被进口产品占领。
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依然较弱。装备制造业产品创新所需技术的广度和深度均超过一般产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依靠外资流入所带来的先进技术设备,而且多以生产线和最终设备为主的格局,对制造业的升级影响突出表现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较低。
一是我国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仍然很低,并且产出不高。我国科技投入占GDP比重最高的是1960年的2.32%,以后逐年下降,到1998年降为0.69%,2000年以后有所回升,到2004年达到1.23%,而创新型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这一比重一般在2%以上。
二是从制造业自主创新来看,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效果不佳。2005年制造业企业中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有6476家,占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大中型企业总数的25.5%。从自主创新的效果来看,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经费与工业增加值之比由1995年的1.47增长到2005年的2.59。2000年到2002年增速相对较快,其他年份增长缓慢。研发经费与产品销售收入之比由1995年的0.46增加到2005年的0.76,表明销售收入中投入研发的费用逐步增加。
三是从总体上看,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远未成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主体。我国的制造业总量规模占全球的6%,研发投入仅占0.3%。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通常占销售收入的4%~10%。据统计,我国2万多家大中型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从产品竞争力看,我国主要机械产品中,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还不到5%。另外,我国装备制造业不仅缺乏核心技术,而且缺乏国际知名的自主品牌和世界一流企业。
由于创新能力不足而带来的我国装备制造业被外资并购风险增加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针对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差的现状,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是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
首先,选择好优势产业,发挥政府作用和市场优势,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其次,加强政府采购扶持力度,建立政策与资金等装备制造业支持体系。应鼓励国内企业优先使用国产装备。对率先采用国产装备的重点项目,项目业主贷款时由国家财政予以贴息。另外,可由政府、制造企业共同设立装备制造风险基金,为初次承担自主化的企业进行保险和担保。
第三,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新技术研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市场拉动和技术推动的双重作用。
第四,规范投资体系,优化外贸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对传统装备制造业进行产业结构整合。产业的重组与整合是中国传统装备制造业走向振兴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传统装备制造业升级的主要途径。
第五,以多元化、优势化、专业化、集群化为升级方向,取得制造技术及产业发展的优势,形成重大装备成套的综合能力。重大成套装备的设计制造和成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在矿山设备制造业、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输变电设备、石化设备、环保设备、燃气轮机、机器人等被外资并购风险较高的产业,急需进行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