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纺机榆次分公司最近的两个重大举措备受瞩目,申报国家级技术中心的准备工作进入冲刺阶段,国内第一条细纱机自动化装配线即将在这里诞生。
申报国家级技术中心是该公司承担国家“十一五”纺机专项、荣获山西省“‘十一五’”技术中心建设成就奖"之后,在科技创新领域迎来的又一次重大机遇;建设1.2万平方米细纱机自动化装配厂房,将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国产纺机设备在一致性、稳定性、可靠性方面的不足。这意味着榆次分公司50多年来始终坚持“科技兴企”方针,即将收获更加丰硕的成果。同时,这也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经纬榆次分公司立足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民族纺机业领跑者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自由创新源自市场
榆次分公司有一条人人兼知的“铁律”——企业一切工作的是非和取向都要由市场和用户来判定。科技创新的源头来自市场又必须接受市场的检验,科研人员对此感受最深。公司每年都拿出100万~200万元重奖科技功臣,2005年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两名科技带头人每人奖励丰田威驰小轿车一辆。一批优秀科技带头人被选送德国深造学习,公司与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著名学府共同办学,培养科技骨干。公司还在住房、分配、办公环境等政策上向科研人员倾斜。从2001年~2006年公司用于科技奖励的专项资金累计达到1077.3万元,但重奖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市场效益”。公司现行的科技项目立项招标和科技成果评价机制,都将“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率”放在考核的第一位。公司要求五大类产品主设计师定期走访用户、参加国内外展会,从市场和用户那里收集开发素材,确立开发方向。公司通过上述举措,既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又使科技创新更加贴近市场。以市场为源头的科技创新在市场上得到印证。2006年3月份,震动国内纺机行业的全国单笔最大的纺机销售合同“花落”经纬:中国华芳集团以1.316亿元的巨资,定购了经纬纺机榆次分公司的F1520细纱机1008锭带集体落纱长车170台,F1272型精梳机80台,F1381型条并卷联合机12台,这些产品都是公司近年来结合市场需要开发的新产品。这是对企业新产品转批上市场能力的一次考验。经纬纺机榆次分公司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及时启动轰轰烈烈的“华芳项目行动”,当年10月份全部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并一次试车成功,受到客户的高度评价。以市场为导向,公司开发出适应印度市场的JWF1522细纱机、适应越南市场的JWF1516C大锭距、大卷装细纱机等,为经纬产品扩大国际市场赢得了主动。2006年公司完成新产品开发19项,新产品贡献率从过去的35%上升到45.83%,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自由创新引领纺机发展潮流
“我们要以引进与主创结合,产品与工艺互动,推进公司科技创新。在产品水平上,向自动化、信息化、差别化、连续化发展;在产品功能上,追求高速、节能、成套工程、环保。要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标准要求,全面提升公司产品水平。”公司总经理关学锋这样描述企业科技创新的定位。
按照这一原则,公司将涉及产品开发的科技创新分三大类来区别对待。一是利用好省级制造工艺试验基地的优势,进行独创性跨越式的原始创新,开发差别化产品;二是对五大类产品开展“回头看”活动,围绕问题点,集中力量、专项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开展改进提高式的“二次”创新;三是在消化吸收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拓宽思路,敢于突破,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引进吸收再创新。这种高起点、高目标的集成创新式战略性思维,使公司产品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始终引领国内纺机发展潮流。以2006年为例,公司科技创新成果中的几大亮点足以展示公司的创新实力和发展后劲:新年伊始,公司开发的地毯丝机产品先后两批发往加拿大,开了我国纺机产品向欧美发达国家销售的历史先河;9月份,在安徽华茂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开发的JWF1530型紧密纺环锭细纱机和JWF1272型精梳机亮相专家评审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梅自强院士为首的专家组,经过严格评审和答辩,一致认为:JWF1530型紧密纺环锭细纱机已基本形成批量生产,整机水平属国内领先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产品满足用户纺制高品质纱线的要求。JWF1272型精梳机整体水平属国内领先,该机已批量生产,性价比优越,是国内精梳机的更新换代产品。这样的评价意味着这两种产品仍然遥遥领先地走在了国内同行的前列,并已跻身国际纺机先进行列;10月份,在北京第十届中国国际纺机展览会上,公司自主创新开发的新一代产品JWF1581带集体落纱细纱机及国内第一台高档全自动转杯纺纱机———JWF1681转杯纺纱机等五大样机,在展台上一露面,就以不俗的表现成为了整个展览中心最具人气的展品之一,参观的国内外客商人流如潮,接待人员应接不暇,广大客户和上级领导对经纬展台的评价是“你们代表了中国纺机业的最高水平”。在短短的五天展期内,经纬纺机榆次分公司历史性地当场签订合同2.6亿元、达成意向合同8亿多元,成为本届展会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此外,公司通过与德国绪森公司等国际巨头合作,引进开发了紧密纺、地毯丝机等先进技术,使经纬细纱机在国内外市场上继续抢占先机……
自由创新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真正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是金钱买不来的。在创新优势不断夯实的情况下,榆次分公司开始着重考虑另一个问题:培育核心竞争力。“以专机、专件、专利、专项攻‘五关’为重点,培育企业的核心制造技术;对一般生产能力和制造技术,全面实行社会配套化。这是公司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关学锋表示。正是基于流程再造的考虑,公司将影响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制造技术和装配技术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例如,为保证细纱机国内品牌第一,公司加大投入,建设1.2万平方米装配厂房,建成车头、车尾、中段等四条装配线;完善、优化成熟精品罗拉、高速锭子及皮辊、钢领的制造流程,形成装配流水线作业;扩大专机制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替代进口罗拉搓丝机、改造龙筋镗孔专机,设计制造锭子孔镗孔、传动杆孔、龙筋销子孔等加工专机,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逐步实现了棉纺罗拉全精品化、MM58高速锭子广泛应用、超精品钢领问世,提升了应对市场变化的竞争优势和快速反应能力。到2006年底,公司已拥有有效专利19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比如细纱机的整节装箱、模块化设计等世界前沿尖端技术,也落入公司专利保护之中。“华芳项目”、越南“世纪天虹”等项目,都是技术水平高、精度要求高、制造难度大、时间要求急的项目,榆次分公司与国内外众多竞争者经过综合实力的比拼,顺利签约并圆满实施,就是企业流程再造、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的最好例证。
信息化为自由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
资源共享、模块化、三维虚拟设计……这些过去陌生的词汇,现在已成为榆次分公司设计人员的秘密武器。信息化建设,在很多企业被当为表面化、口号化的目标,而在榆次分公司,却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和支撑。早在1996年,榆次分公司就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一家信息化示范工厂。在硬件设施上,2004年公司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国内一流的集产品、开发、制造、工艺试验为一体的科研基地。建立了PDM数据库,大力推进“3C”集成,实现产品开发的信息化、集成化。2005~2006年,公司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费用超过1000万元。在这个创新平台上,企业的科研成果、前人的经验积累、世界前沿技术,都可以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这样做的好处,带来的不仅是设计的简化、成本的降低,而且促进了观念的更新,培养了科技人员的创新思维,保证企业创新体系的更加完善,这将是企业更大的收益。每个科研人员都可以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开拓思路,出发出市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现在信息化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带动科技创新的整体进步,比如在剑杆织机装配设计中,设计人员就应用三维虚拟装配技术,将实际装配工艺流程纳入计算机数据库,形成了设计、工艺共享的结构树,为公司新产品开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十一五”期间,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以实施ERP、PDM系统为重点,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建设国内离散制造业ERP领先企业。到那时,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将走得更远。
“50多年的科技积累和文化积淀,是创新的基石,这是我们无可比拟的优势。创新不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通过干好一两件事就可以完成,它是一种系统的、集成的工程。”关学锋总结说。事实上,从2000年成立技术中心至今,经纬榆次的科技创新就始终在一个完整的体系中进行着运转。无论是2004年建成制造工艺试验基地,还是承担国家科技部及发改委的“十一五”纺机专项项目,企业的每一次行动都在为完善创新体系、发展创新体系而努力着。可以说,经纬榆次分公司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创新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