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驾车行驶在意大利公路的慢车道,肯定会遭人嘲笑,因为在意大利人看来这是一件极其丢脸的事情。可就是拥有这般性格的意大利人,在过去的50年里,对待本国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时装产业,却并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推进。如果从整个服装产业的审美品位而非经济收入来比较的话,中国、东欧、印度大有赶超趋势,而它更是被法国远远地抛之于后。
单从生产规模来看,意大利服装产业的发展势头仍是很强劲的,在最新一季的时装周中,7天时间共有228场发布,服装企业发放给订货商和媒体的免费样品册,新款密密麻麻地罗列了厚厚的一叠。
然而实际上,这些时装发布会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牌的发布能引起人们的较高关注,也是每年这个时候一些大的媒体和订货商聚集米兰急切想看到的。这些品牌包括BOTTEGAVENETA、JILSANDER、PRADA、GUCCI(或许MARNI也可算在内)。其中只有两个品牌的设计师是意大利人,其余的分别是德国人和比利时人。
而现在像PRADA这样的大品牌,一方面享有着意大利本土品牌的某些特权,另一方面却又想努力淡化意大利品牌的身份。从2006年开始,PRADA的这一意图就表现得比较明显,MiucciaPrada在2月份直接把MIUMIU时装发布会的舞台搬到了巴黎。Armani也不甘示弱,于9月将二线品牌EMPORIOARMANI的时装发布搬到了伦敦。
他们的这一举动用意何在?像PRADA、ARMANI这样的世界顶级品牌,曾经主宰着整个时装圈的流行,他们却将米兰抛弃了,让人感觉意大利的品牌已经是昔日黄花了。对此,Armani先生的解释是:“伦敦在很多方面都堪称世界上最现代化、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并且是当今各种艺术形式的交汇地,如现代艺术、建筑艺术、表演艺术、文学艺术、饮食艺术、音乐艺术、电影艺术和时尚艺术等,各种艺术流派在这里相互撞击、融合,并都能找到自己生长的土壤。”换言之,在米兰很难找到这样的土壤了。
传承中缺乏创新
“意大利的服装产业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真正的根源在于传承中缺乏创新。我们有很棒的设计师,我们有很棒的制造商,但却因为时装圈中存在着的所谓‘官僚之风’,阻碍了意大利服装产业的发展。”COSTUMENATIONAL的设计师EnnioCapasa对这一现象有自己的看法。他的品牌风格虽说有些奇特怪异,但商业运作却是非常成功,发展至今已有21年的历史。
以精致面料、传统手工艺和审美品位著称的意大利服装,并不像外界评论的那样,遭受到东欧、中国、印度的严重威胁。意大利人认为,虽然有很多国家仿制意大利奢侈品,价格相对便宜,做工也不错,但跟正品是没法比的。意大利工人们的技艺传承了上百年,也只有他们才能满足那些挑剔和高品位的顾客对奢侈品的需求。
你可能经常听到人们用“经典”或“精致”来形容意大利服装,若从另一角度看待这一评价,恰恰说明了意大利服装缺少当下的流行元素。虽然在崇尚精致高雅的意大利人的眼里,美国的大众文化是低级品位的产物。可面临其强有力的冲击,意大利真能守住这最后的防线吗?
在DomenicoDolce和StefanoGabbana这两位意大利时装设计师的作品中,创造性地融入了富有意大利特色的大众文化。他们被媒体追捧的原因在于他们颠覆了意大利传统风格,敏锐地捕捉到了当下流行的青年文化,给人以“强硬”或“冷峻”的视觉冲击力,这是与美国青年文化最大的差异之处。
他们在所创建的品牌DOLCE&GABBANA的作品设计中,完全不去理会别人的眼光,而是坚持自己一贯的帅气和街头设计路线。就像众多媒体评论的那样,与欧洲其他同类品牌相比,DOLCE&GABBANA的设计中加入了更多的思考和内涵。
然而,有些人并不这么认为,电影商PierPaoloPasolini首先公开发表了评论,指出意大利的审美和道德标准已经完全丧失了。铺天盖地的电视节目里充斥着颓废,让他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但这一说法未免有些过激。政治人物也经常出现在电视上,DomenicoDolce和StefanoGabbana更是电视节目的常客。
Pasolini和与他同时期的学者都认为,是新涌现出来的媒体把大众文化推向了其最庸俗的一端。在Pasolini生活的年代,意大利还存在着与所谓的颓废电视节目相抗衡的文学、艺术和电影。而现如今,也只有在服装中才能找到意大利传统优雅的影子,意大利人希望用这一方式去坚持其独有的贵族气质。
或许意大利人选择的这一方式是对的,Fiat前总裁GianniAgnelli的孙子LapoElkann反复戒毒多次,荒唐到在某一公寓里与一异装癖者共同服用违禁药品,但在公众场合出现时,他仍然是优雅的典范,这跟他喜欢穿祖父的衣服有很大的关系。
这就是意大利人性格的特别之处,无论他的行径是多么古怪离谱,但在他身体里流淌着的是意大利人的血液,拥有某种神奇的力量去重塑他正直的品质。而也许就是这种特别之处才阻碍了他们在创新道路上的发展。
谈及意大利时装品牌的未来,意大利还能否成为时尚的中心,COSTUMENATIONAL的设计师Capasa说道:“意大利服装的未来并不确定,但目前,属于意大利的世界顶级时装品牌,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而且在他看来,无论新老品牌,在米兰的生存空间实在是太小了。
T台上见不到新人的踪影
尽管米兰一直享有“时尚之都”的称号,但是除了它所拥有的类似Armani这样的设计大师,并且在制造方面也有着完善的体系之外,这个优势却被一个颇为棘手的人才问题困绕着——T台上极少见到新人设计师的踪影。
大概计算一下四大时装周设计师的平均年龄,我们会发现,米兰设计师的平均年龄高居首位。在伦敦,除了成名30多年,如今已经年近六旬的PaulSmith之外,很少能见到50岁以上的设计师作秀,而米兰设计师的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GiorgioArmani今年已经75岁,RobertoCavalli67岁,GianfrancoFerre63岁?MiucciaPrada57岁?DonatellaVersace47岁。
老牌时装屋比较集中的巴黎因为有众多来自比利时和亚洲的优秀年轻设计师的加入,平均年龄降低了不少。另外,法国老牌时装屋也为新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不同于米兰老品牌的家族式经营路线,法国老品牌多为财团控制,后台老板在选择人才上不拘一格,比如DIOR的JohnGalliano与LV的MarcJacobs都是受雇于LVMH奢侈品集团,为法国时尚的发展奉献了十多年的青春,现在已经都是中坚力量了。
纽约虽不如巴黎,但也时常有新人出现,比如ZacPosen24岁的时候就在时装周上成名,另外,美国人对于新人的宣传也丝毫不吝啬。
但是在米兰发展的年轻设计师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像米兰这样的商业化都市,并不是每个设计师都有机会登上流光溢彩的舞台,巨额花销的投入和传统风格趋势的限制,使得外界可能根本没有机会听到那些所谓米兰新人的名字。
《Vogue》杂志的主编AnnaWintour在ARMANI2007/08秋冬系列发布的秀场接受媒体采访时,当谈到掌管意大利时装产业的CameraNazionale协会时说:“服装业未来的发展需要他们转变旧观念。”然而这一行业组织过于固执守旧,并没有把精力放在改革创新和培养新锐设计师上。Wintour女士认为:“我们从来不缺乏有才能的设计师,但他们却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谁来扶持他们?谁来支持他们?CameraNazionale协会必须转变旧观念,为行业培养更多的接班人做出应有的努力。”
的确,米兰并不缺乏有才华的年轻设计师,只是,他们缺乏财团的支持,动辄就要花费百万美元的时装秀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负担。有些比较有才华的设计师只有靠自己的力量苦苦支撑着品牌,甚至有时候连广告费都负担不起,导致了他们与媒体绝缘。依托更加雄厚的财力支持,是每一个设计师的梦想,在法国有诸多企业赞助的新人设计师大赛,新人是伦敦时尚的标志,每十年就会出现一批设计新锐,在时尚圈制造轰动效应和兴奋情愫。英国时装连锁零售品牌TOPSHOP始终积极支持和赞助年轻设计师举办秀展。英国时尚协会也积极地表示:“为了使伦敦保持强大的生命力,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企业家的慧眼投资。”而米兰在这方面却相当欠缺。
如果意大利服装产业所面临的这些问题短期内得不到扭转的话,我们可以预想到,或许将来的某一天,在全球时尚“快车道”上行驶的人们,会把行驶在“慢车道”上的意大利远远地甩在身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