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江城服装卖场里,静态
模特们身着当季服饰:新颖的搭配,夸张的造型,强烈的色彩对比……这些,出自一个目前在国内还鲜为人知的职业———服装陈列师之手。她们,几乎都是20多岁的年轻女孩,没有“科班出身”,却拥有独到的眼光和鲜活的思想,她们用灵巧的双手装点着时尚生活……
夸张的爆炸头,色彩鲜艳、搭配新颖的衣裳,时尚别致的配饰……逛商场的人,常常会被橱窗里这些造型别致的模特吸引住眼球,并油然产生进店看看和购买的冲动。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橱窗布景”并非随意摆设,而是由专门的人员精心布置而成,这些人被称为服装陈列师。
展示服装生命的人
思思,22岁,可爱俏皮的时尚女孩;木南,26岁,身材高挑,思想前卫。两个女孩分别在两个服装企业做陈列师,她们的工作就是对成衣进行色彩和款式的搭配,在专卖店内摆设出来,以吸引顾客并达到提高公司销售业绩的目的。
用思思的话说,陈列师就是玩色彩、玩搭配的人。每个服装陈列师,都是色彩运用和服饰搭配的高手。“我们的工作是赋予衣服生命,让服装设计师设计出来的静态衣服,在我们的手底下活起来,并使顾客认同这种搭配,从而认同某一品牌。”
思思告诉记者,每个季度她都要去北京参加新品订货会,和设计师沟通,了解新装所要表达的内涵,接收设计师的理念。只有在陈列师和设计师良好沟通后,才能保证后期的卖场陈列符合设计师的风格。再加上陈列师自己的独特创意和搭配,往往就能达到市场畅销的效果。
服装陈列发源于欧美,服装陈列师在西方已是相当成熟的一个职业,是现代服装企业极为倚重的经营手段之一。而在国内,目前知道服装陈列师这一职业的人还不多,这是因为国内真正把“服装陈列”作为一项专业工作来做的服装企业并不多。有调查数据显示,国内仅有15%的服装企业设有等同于服装陈列师的职位,且大部分为国外品牌,如Only,伊都锦,VeroModa,Esprit等。国内为数不多的服装品牌下活跃着的陈列师,几乎都是20多岁的年轻女孩。这些年轻的女孩子们,用她们灵动而鲜活的眼光和思想,装点着流行时尚,也实现着自己的价值。
分区陈列“门道深”
陈列师们一般术业有专攻,有的擅长于色彩搭配,有的擅长于款式调配,有的擅长于风格氛围的营造。但无论如何,为销售服务的商业性原则的把握,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为某女装品牌做服装陈列师的木南讲述了一段自己的经历:“我曾经在分析武汉广场的消费群以及天气变动等多方面因素后,花了整整一个通宵的时间,为公司在武汉广场的专柜做陈列,可谓费尽心思。第二天,卖场布局的改变即带动了市场人气,销售业绩立竿见影地上升,从此前的日均销售5000多元,一举上升到1万多元。一名顾客更一口气买了4件不同颜色的毛衫,且都是我陈列在店面打眼位置、着力推荐的款式。”说到这里木南显得颇为自豪。
成功改变服装陈列可以提高销售业绩。思思向记者分析了其中奥妙所在:“商场里一个服装品牌的卖场店面,被陈列师划分为A、B、C三个区。A区是卖场里顺客流方向最打眼的位置,或是顾客站在卖场入口处就能看到的区域,放在A区陈列的衣服,多是当季主推的流行款式,一般顾客的选择度和接受度都较高;B区是顾客走进卖场后能第一眼看到的区域,多陈列款式次于当季新款,存货较多、较符合大众口味的款式;C区是店里的角落或柱子后等不容易让顾客发现的地方,陈列师在C区会陈列一些颜色相对独立,或存货已不多、尺码不全的衣服。”
除根据店面方位布置外,营造店面氛围、将服装分系列的陈列方式,也是促进销售的重要环节。如某品牌服装今年秋季推出“迷情印第安”、“动感摩托”和“编织女郎”三大主题,这就要求陈列师在店面布置上,着重针对BOBO族、另类前卫和吉普赛风格的消费群进行分类,来引导顾客按风格选衣。
思思说,为了做好每次陈列,陈列师还要做许多预备和总结工作。陈列师不仅要关注流行什么,还要把天气、消费结构、场地等各方面因素都考虑进去。因为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销售情况的好坏,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流行信息源于生活
以前在LG和摩托罗拉做市场推广业务的木南,应朋友之邀跳槽到现在的公司做服装陈列师。尽管接手时间只有短短一个月,她的陈列水平却让公司员工刮目相看。木南将此归功于自己平时的多学多看,“我平时不管在哪玩也好,工作也好,都注意多看多学多借鉴。在民众乐园、全兴街逛街时,对一些小店里的陈设和搭配都看得??究自然就会有收获。此外,公共汽车上和写字楼里的电视广告、时装秀等,都是自己获取流行讯息和陈列方法的渠道。”
在家电行业做过市场推广的木南认为,就陈列这个概念来说,各行业都有一些相通之处。如家电陈列是分系列,高、中、低档的产品要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在卖场不同的位置进行布局,这一点用在服装陈列中就没错。
木南说:“我从小就不喜欢跟别人穿一样的衣服,喜欢弄些花哨的搭配。而在这个面料搭配、正装休闲装搭配界线已经相当模糊的年代,大街上出现任何搭配都不足为怪,市民的接受度已经大大放宽了。因此色彩与款式搭配是决定陈列成功与否的关键。尤其是我们这些为固定品牌服务的陈列师,要在有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一个人哪会有那么多创意的火花?这就靠日常生活里的积累了,因此多看多学多想是必修课,至少我是这样。”
记者采访到的服装陈列师们,她们在业余生活中,除经常上网、看流行杂志为自己充电外,有的还在攻读艺术类的课程。由此可见,提高自身素质,对于陈列师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职业面临尴尬现状
木南学的是英语专业,对国外文化和流行讯息接触较多,“国内大部分服装企业对陈列的概念都不甚清晰,没几个公司愿意专门请陈列师布置店堂。而且,目前国内陈列人才也比较匮乏,尚未形成完整的人才梯队和科学而系统的教育途径,人才培养成为整个市场的障碍。”陈列师们也十分清楚这一职业在国内所面临的尴尬现状。
“别人看我们的着装光鲜亮丽,接触的都是最时尚最流行的东西,就觉得我们都是高收入一族,其实根本就不是。我这个月负责的几个卖场销售业绩还不错,一个月下来我的工资也就2000多元。”思思说得有些无奈。
加班熬夜对做陈列师的女孩子来说是家常便饭。在每次感受成就和满足的同时,她们也不时为自己的皮肤而“哀叹”,常常自嘲自己是为“衣”消得人憔悴。“我们都是体力劳动加脑力劳动相结合,工作量大而且烦琐,工作节奏快,充实得不行。但好在是忙而有序,列出详细的周计划和月计划,要怎么跑卖场,要达到什么目标。到时候见表办事,忙而不乱。”
尽管收入等现状不太令人满意,但木南对服装陈列的前景十分看好,“我毫不后悔自己放弃干了多年的工作,选择了这个全新的职业。因为服装陈列师陈列的是自己的创意,自己亲手创造出的美。最大的喜悦是这种美丽不仅能被消费者认同,还能装点人们的生活。”在人们风情万种的衣装背后,是服装陈列师们对自己价值的“陈列”。
服装陈列前景看好
记者采访时还注意到,江城的服装陈列师们大多都是半路出家。这些学英语、法律等非艺术专业的女孩,选择服装陈列这个行业,大多源于各自儿时的“服装梦”。
学市场营销专业的陶静2001年大学毕业后,踌躇满志地到某品牌服装公司应聘做陈列。但公司并没有让她直接上岗,导购员、仓库管理员、会计……陶静在公司几乎每个基层岗位上都摸爬滚打了一番后,才被公司送到北京去培训,学习服装色彩、衣着搭配、衣饰风格、流行元素、品牌文化等艺术类课程,回汉后才正式上岗做陈列,此时已是她进入公司的第二个年头。陶静告诉记者,武汉市现有的陈列师,没有所谓的“科班出身”,基本上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店面导购一步一步打磨出来的。
近年来,我国服装业和零售业整体水平提高迅速,为服装陈列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成长土壤。武汉科技学院服装学院院长陈老师认为,实际上,服装陈列师的出现,是新型消费观念带来的趋势,也是社会分工细化的必然结果,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服装陈列师的前景一定会十分美好。但国内的教育培养还未能及时跟上,陈老师透露,该校正准备开设此类专业课程,以填补此专业设置在国内高校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