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针织设备的进口量连续几年保持了较高数额,圆纬机、电脑自动横机和无缝针织内衣机的进口数量都比较大。这一方面反映的是我国针织产业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另一方面则反映了国产针织机械在产品效率、稳定性等方面依然需要继续努力。这种背景反映在本届展会上,就是针织机械设备占据了2个展馆的面积,显示出国内外针织机械制造企业高涨的参展热情。同时,一个更明显的现象是,针织设备向高精密度、高度机电一体化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国外设备技术领先一筹
此次参展的国外针织设备生产企业以及展出的新型针织机械并不多,很多国外企业展出的机型都是在中国市场上销售了一段时间的产品。隶属于意大利罗纳地集团的胜歌公司此次展出的star及HT6等型号的袜机,就不属于新机型。但即便如此,仍然有部分国外企业将融合了公司最新技术的产品展示出来,从而成为针织展馆中的展示精品。
首先是迈耶·西公司展出的BASICli鄄neSF4-3.2型三线绒布针织机。该机型是迈耶·西公司BASICline系列机型中的最新一款,适合各种针织绒布和4针结构织物的加工。该机器借助于中央高度设定和通过垂直成圈进行精度调节,进一步实现了织物薄厚调节范围的拓宽。此外,迈耶·西公司开发了一种特殊的衬垫喂纱技术,使机器在加工薄型弹力绒布的同时也能确保产品的质量。SF4-3.2型针织机为每英寸3.2路喂纱,生产速度为1.4米/秒,筒径为30英寸时的速度为35转/分。展位的一位工作人员解释说:该款机型的多项技术都具有世界领先水准,不但体现了机器效率和精密度的提高,而且体现了机器的灵活性。
除了BASIClineSF4-3.2型针织机,迈耶·西公司还推出了Relaint1.6R型圆机。它可配备12色调线装置,还可以使用弹力纱编织。而该机最吸引人的地方,则是其针距范围达到了28针。一位专家评价说,目前圆机的针距范围普遍在24针以内,28针的圆机代表了当今圆机的最先进水平。
另外,西门子公司为针织大圆机开发的一种专门的电子提花控制系统Sitex,也成为很多参观者关注的焦点。Sitex的系统包括控制器SitexCK、人机界面HMI、选针器SitexM、电源SitexS以及多品种的针织花型。其中,选针器SitexM所控制的压电陶瓷选针器,采用了“顺磁畴”压电工艺,与机械选针相比具有寿命长、噪音低和能耗低等特点;控制器SitexCK则可接受多种格式的图案文件,通过对选针器的精密控制使针与载针筒的移动完全同步。西门子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Sitex为实现针织大圆机的电子选针提供了完全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像日本岛精机制作所展示的电脑自动横机、德国stoll的多针距针织机,也都体现了针织机械采用新技术所获得的新进展。这些仍然是国内企业需要加紧努力的地方。
国产设备水平有所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28针圆机技术并不是只有迈耶·西一家公司掌握。国内也有一家企业已经研制出28针的大圆机。上海龟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经过3年攻关,在今年年初攻克了28针大圆机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成为中国针织设备领域的一大突破性进展。
由于担心28针技术外泄,上海龟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并没有将样机带到展会现场。但国内企业攻克国际最前沿技术之一的积极意义并未因此受到影响。龟步机械公司的28针大圆机代表了国产针织设备所取得的新进展。
凹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此次展出了多款针织机械产品。其中,双面电脑提花移圈无缝机是该公司的重点参展产品之一。据公司销售部经理俞剑华介绍,该机的上盘、下圈均采用电子选针,同时具备提花和移圈功能,其中2路配置上盘移圈三角,4路配置下圈移圈三角;机器另加自动调线功能和电脑控速卷布功能、伺服压针装置及气压对位调解,从而实现了全程电子控制。该机最高速度达到30转/分,WAC控制系统可在上盘及下圈同时选针,卷布机系统可依照不同的织物采用4种变数速度,卷布机张力可由补助马达间接变速装置独立进行。专家评价说,该机实现了电子控制移圈技术的应用,体现了机械在电子控制技术上的进步。
针织机械的精密度和电子控制技术历来是国产针织机械的软肋。凹凸精密机械的新机型显示了国产机械攻克上述难题的决心。除此以外,苏州新三纺机电有限公司的AS鄄GE653系列多功能电脑横编织机在控制软件上的改进也反映了这一情况。
展会现场,苏州新三纺公司展示的是ASGE653-72型横编织机。据公司市场部经理刘惠君介绍,该机的电控软件是由公司自行设计开发的,可选择任意花形进行设计制作。织机的主卷布系统、副卷布系统、沉降片压纱系统均由电脑控制,从而使织机编制速度提高到1.2米/秒,能够自动编制众多组织结构和提花的各种款式的羊毛衫衣片及附件。
将国内外产品的技术参数做一个简单比较,我们还是会发现国产针织设备所存在的差距。但无论是凹凸的双面电脑提花移圈无缝机、苏州新三纺公司的电脑横编织机,还是韦增机械有限公司研发的72路接口新型单面电脑调线三色变六色针织机,无不体现了国产设备技术上的进步。随着针织机械继续综合应用各种新技术,国产针织机械进一步优化和提高的前景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