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参加CHIC,整个反响非常的强烈,特别是人们对麻服装的渴望和需求非常强烈。”在CHIC2007期间,罗芙基尼董事长丁立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罗芙基尼品牌主要是以麻类服装为主的一个品牌,一直以向一些欧洲国家出口麻类服装为主,现在开始开拓国内市场。
丁立清表示,这次CHIC之行收获非常大,超出预期所想象,他相信国际麻时尚在国内将掀起一股高潮。
“麻时尚”时代来临
从古至今在世界各地都有麻的印记,麻的发现运用居天然纤维之首。
随着人们对高品位生活的不懈追求,麻类服装越来越多地受到大众的追捧。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和潮湿多雨的地区,麻类服装大行其道,成为所有面料服装中增长需求最快的。
据悉,现在全世界麻面料的需求量每年按照30%的速度递增;欧、美是麻类服装需求量最大的国家。凡出口到这些国家的麻类服装均无配额限制。
新技术的引用、国际同业者的关注,使得麻面料的开发力度不断得到加强,麻纺品种、质量、档次也进一步提升。现在,麻面料已经达到有的薄如蝉翼,有的柔软如丝。肌理上也丰富多采,能达到人们细腻、粗犷的审美要求。因此,它越来越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如Giorgio Armani等高级时装设计师手中的理想面料。
深圳华丝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尚波表示,“目前麻质服装在发达国家已不仅仅局限在休闲的范畴,在一向认为严肃紧张的商务谈判场合,麻质西装也正在悄悄替代传统的职业正装。”
30多年来一向以出口高档丝绸服装为主的华丝公司,2005年公司出口麻质服装400万件,主要出口到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
谈到麻质服装出口的上升,他认为首先是麻本身具有自然舒适的服用性赢得了消费者,特别是近几年国产麻质面料的档次逐年提高,这为服装出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次是与丝绸相比,麻质服装价格相对便宜。一个人一次选购10件8件的麻质服装已不足为奇。
在这个崇尚绿色、崇尚环保的消费时代,麻作为天然纤维的高舒适性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喜爱,而“麻时尚”也正在成为一种时尚潮流。
行业协会积极引导
其实,早在中国服装协会四届三次理事会暨全国服装行业工作会议上,中国服装协会杜钰洲会长就要求国内服装企业在麻纺产品上加大上下游配套的开发,并要求服装协会给予组织推广。
2006年10月18日,由中国服装协会、中国麻纺行业协会、汉帛(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麻时尚周”主题活动在京拉开帷幕。
这是我国首次通过专业协会联手举办的以“麻”为主题的时尚推广活动。
“我国是产麻大国,然而因为外围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国人对麻面料的成衣还不是十分认可。通过‘中国麻时尚周’的举办,中国麻纺行业的再一次飞跃就在眼前。”在“麻时尚周”活动揭幕仪式上,中国麻纺行业协会理事长张世平高兴地表示。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很多麻纺企业只有初加工能力,只能生产麻纱、麻坯布,产品只能出口到国外去做深加工。这样的后果是,产品附加值很低,我们还成了贸易摩擦的受害者。
张世平认为,从麻的种植、麻纤维原料的加工、纱线、坯布、面料,直至麻纤维制品、服装的这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的形成,是保证产业具有更强的发展潜力,使更多的企业向深加工发展,获取更多的附加值的根本。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也表示,“通过两个专业协会的联手,从麻种植、麻纤维原料加工、纱线、坯布、面料,直至麻纤维制品、服装等由原料到面料到成衣的一条麻纺完整产业链被完全贯通起来。”
共同的认识促成了两协会联手推出了中国第一次以麻原料为主导的时尚周。
蒋衡杰表示,长期以来,中国服装协会在关注市场变化的同时,更大力倡导包括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技术特征的原料、手工艺等原创竞争力对品牌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作为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竞争力并极富中国特色的麻类原料成为其中突出的亮点。
他认为,通过“中国麻时尚周”各种相关活动的举办,不仅会推动麻原料及面料的开发使用,引导麻服装市场的消费,促进与国际市场接轨,更是具有特色的中国服装从原料为起点的原创竞争力在市场中的实力体现。
继“中国麻时尚周”成功举办后,为圆纺织服装强国之梦,2007年4月12日,中国麻纺行业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再度合作,在上海举行了“麻纺织面料企业与服装企业产品衔接会”。
会上,张世平理事长认为,没有最终产品市场的拉动,行业就不能保持稳定的发展,做不大也做不强。所以行业协会要为麻纺企业和服装企业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提高麻纺面料在服装中的应用比例,上下游协作开拓市场。
领军企业强力跟进
企业是产业发展和提升的主体,“麻时尚”潮流还需要领军企业来引领,从首届“中国麻时尚周”活动的主办单位中,我们看到了汉帛国际集团公司的身影。
汉帛国际集团公司是我国麻消费量最大的企业。多年来,汉帛公司一直从事着汉麻的开发、加工和出口,年用麻达1300多万米,出口麻品成衣达600多万件(套),并为多个国际知名品牌提供汉麻服装生产。
在黑龙江、云南建立麻种植基地、与著名的西班牙TEXTIL SANTANDERINA进行技术合作,专攻汉麻后整理技术,以及面向国际市场的每年各类女装1500余万件(套)麻服装出口量,都佐证了这个企业在麻类生产方面的领军地位。
为了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充分发挥集团的生产潜能,利用汉帛多年来探索出的后整理技术优势和技术开发优势,汉帛国际集团与中国服装股份有限公司联手,注入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盈利能力强的优质汉麻类资产、麻类服装面料印染资产、品牌经营以及服装生产等资产,进入麻领域进行深度开发,同时汉帛集团和中国服装股份有限公司配合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进行了多年的合作研究、实验、和产品开发,解决了一系列难题,在某些方面填补了国内汉麻类服装的空白,为汉麻类服装的产业化从资金、技术、产品等方面扫除了发展障碍。
“汉帛参与‘中国麻时尚周’,力图以‘曼妙弦歌’为主题的麻类服装成衣秀,说明中国当代麻时尚的最新趋势潮流,带动相关行业的互动发展,从而推动中国麻时尚和消费的进程。”汉帛(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志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科技创新仍是发展之道
“虽然‘麻时尚’目前已成为消费新潮流,但麻纺面料离尽善尽美还存在一些差距。”尚波举例说,做高档服装时,麻纺面料的理化性能还需提高,比如在强力、抗皱、尺寸稳定性等方面与国外面料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印染中,深色系面料的摩擦牢度、水洗牢度,浅色系面料的日晒牢度等细节也是麻纺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
对于染色问题,湖南华升株洲雪松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刘政也深有同感。他说公司非常想找到合适的染厂,一起合作攻克染色问题。
安徽瑞斯曼服饰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靳礼霞谈到用麻面料做衬衫,多少还有些顾虑。她说,几年前,他们接了一个用麻面料做衬衫的订单,试穿时总感觉有些刺痒。没办法,最后又改用棉质面料。
对此,专业从事各种麻类面料印染后整理的浙江绍兴新三江印染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郑永灿认为,麻与棉、丝绸相比,纤维本身就比较粗糙,感觉会有些刺痒,但随着现在后整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使这个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产业区域布局和企业结构得到优化;麻纺织工业由资源产区向纺织集聚的地区发展,并形成相当规模;麻纺织产业链向下游产品延伸;麻纺织品附加值提高,麻纺织制成品和服装的比重增大,麻纺织品国内市场得到拓展;麻纺织企业资本结构多元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这是中国麻纺织工业在“十一五”期间的总的发展目标。其中,“促进麻纺织产业链发展,提升麻纺织品的开发能力,提高麻纺织品附加值,提高麻类服装的比重”尤其被强调。
如何把这种规划落到实处,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21世纪,是自由世纪,财富世纪,更是人们追求高贵休闲、大雅若俗的世纪,同时也是“麻时尚”风靡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