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庭作坊到“贴牌生产”再到自创品牌,晋江用20多年时间成为自主品牌区域集中度最高的城市。如今,“中国鞋都”又瞄准了新的高度———
晋江鞋业:做世界级品牌
3000多家鞋业企业、2000多家鞋材企业、19枚中国驰名商标、9个中国名牌产品和54个国家免检产品,这就是今天晋江制鞋业的“家底”。
晋江将如何走向新的目标?晋江的发展模式又将对中国制造业品牌发展带来怎样的启示?记者近日前往晋江调研采访。
科技创新技术领先
近年来,晋江制鞋业注重了加大技改投入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创新。但在生产装备领先的同时,技术创新水平仍然不高,研发力量仍比较薄弱,高端人才及相关的软硬件匮乏,高档产品生产能力不足,舒适性、功能性新产品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在全球化背景下,制鞋业发展已经进入技术升级新阶段,国产鞋出口要面对国外各种技术壁垒的限制,晋江鞋企要想做强,最重要的就在于把科技引进到企业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走以技术为支撑的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晋江市制鞋工业协会会长丁志忠针对晋江鞋业的现状提出自己的看法。
2005年,安踏公司斥资2000万元创建了国内体育用品领域最高等级的研发机构“运动科学实验室”,用科技的手段真实地记录和模拟运动员的脚部运动形态,研制适合不同运动员脚部动态习惯的运动鞋。
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装备研发基地在晋江喜得龙公司揭牌,这也是继2003年中国羽毛球队在晋江设立训练基地后,晋江与国家体育总局的第二次合作。这个项目是在全国进行全民脚型数据采集,之后由运动力学专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我国首个脚型数据库,企业再根据这个数据库制造符合中国人脚型的运动鞋,这些数据将成为首个运动鞋的“中国标准”。喜得龙公司董事长林水盘表示,他们将通过人才、科技、机制的对接,与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和企业展开强强合作,改善产品结构,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源头上加强对市场的引领和主导。
引进人才提供动力
晋江要实现世界鞋都目标,需要很多的资源。
除了上述的品牌因素与科研技术外,人才资源也是重要因素。
“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人才,晋江发展到现在,急需的是大批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尤其是设计人才,只有坚持原创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福建省贸促会会长赵林如表示。
近年来,晋江市十分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自2000年成立全国第一家县级博士后工作站以来,又先后设立了专家活动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等,从清华、北大、浙大、复旦等国内著名高校成功引入近40名博士。安踏公司通过在上海、广东和晋江等地设立的研发基地,以不定期而不是长居的方式在上海和广东引进高端人才,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每年一届的“鞋博会”,也成为晋江人才交流的重要平台。以今年为例,组委会首次邀请了来自意大利的著名设计师与会,并将其设计的产品集中陈列在“意大利时尚鞋版展示专区”,成为国内运动鞋设计师和生产厂商跟国外设计师面对面交流的便捷平台。本次“鞋博会”还举办了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运动鞋设计大赛、高校鞋业科技产品拍卖会等活动,组织企业与大学生签订用人意向,通过这些形式为企业发现人才、储备人才、引进人才。晋江还将创办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晋江茄克科技职业学院和东泰学院等3所高职院校,为晋江源源不断地培养产业技能人才。
资本经营提档升级
“现在镇里已经有3家鞋类企业开始进入上市程序,争取在2008年实现上市,到2010年前预计会有6到7家上市公司。”晋江制鞋业的发源地陈埭镇镇长王茂泉告诉记者,晋江鞋企现在掀起了一场从资产经营进入资本经营的上市运动,此举将成为晋江通往“下一站”的助推器。
2005年11月,鸿星尔克以近7倍的市盈率在新加坡主板上市,募集资金约2亿元人民币,拉开了晋江企业上市的帷幕。
“很多企业都提出上市意向,市政府特别成立了上市企业领导小组,由市长亲自抓。在具备基本条件的前提下,我们鼓励企业从资产经营上升到资本经营。”晋江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宏华告诉记者。
目前晋江的上市公司共有6家。业内人士估计,到2010年,晋江企业上市的家数将达到20家,也就是说,在今后不到4年的时间里晋江要新增14家上市公司。包括安踏、喜得龙、匹克、德尔惠、乔丹、361°、金莱克、特步在内的至少7家至8家晋江运动鞋企业都准备在2年至3年内竞相上市。
据了解,晋江市为扶持企业改制上市设立了专项资金,公司上市能获得至少400万元的财政补贴,在上市资质、步骤、风险评估、经济调研等方面也将获得全面辅导和支持。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杨益民表示,引导企业做好改制上市既可以帮助企业融资做大,促使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还可以让企业摆脱家族式管理,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高端人才,使这些民营企业真正进入现代企业的方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