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恒源祥以北京2008年奥运赞助商奥运礼仪服装承办人的身份在北京正式公布了关于“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礼仪装备设计大赛”的细则。细则中对“奥运礼服”的设计理念做了定位:具有中国历史的元素、当下的智慧和未来的概念,展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奥运礼服设计引发“国服”情结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礼仪装备设计大赛自去年12月22日正式启动以来,分别有汉服、唐装、中山装等提议浮出水面,一些民间的设计团队热情空前高涨,纷纷要求奥组委将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服饰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礼仪装备。越来越多的人将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入场式服装当做“国服”来对待,奥运礼仪装备的设计大赛由此引发全民“国服”情结。
有人发表言论:在中国,几千年泱泱大国,竟然没有一套经得起历史、美学、习惯、文化考验的国服,这越来越成为中国服装界的一块心病。因此,设计一套新的国服被很多国内的设计师奉为今生必须完成的设计使命。恒源祥集团在拿到为中国代表团提供正装的资格,启动奥运礼仪装备设计大赛的那一刻起,就明确表示,奥运会服装设计,要以国服为标准,一旦推出,就要能被大多数人认可。由此,全民的“国服”情结更加升温。
前不久,一份名为“复兴华夏礼仪服饰,展现五千年的辉煌——北京奥运会服饰礼仪倡议书”在天涯、西祠胡同等全国20余家网站同步发布,建议北京2008年奥运会采用“深衣”作为北京奥运会礼仪服饰,并将汉族传统服饰汉服作为中国代表团汉族成员的参会服饰。有100名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以及民间文化机构的教授、博士、学者在这份倡议书上签下了名字。而作为中国唐装褶皱唐装第一人张忠祥也在很多公开场合利用他的影响力推广唐装。他说,希望奥组委能够采用唐装,唐装在国际上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它是中式服装、东方服饰的代名词。
“奥运礼服”不等同于“国服”
将中国传统服装发扬光大,设计制作自己“国服”的努力一直在民间艰难地进行。1997年香港回归时,香港的媒体提倡香港市民在回归日集体穿中式服装,引发了内地服装学院大学教授的倡导,选定某一天作为“华服日”,号召大家全部穿中式传统衣服,但是呼应寥寥。APEC会议领导人的唐装着装,一夜激发了人们对唐装的热情,就在那一年,当唐装几乎在一个冬季布满中国的大街小巷时,仅仅一年时间,唐装热便凋零了。而奥运礼仪装备设计大赛,由于带有太多的中国情结,又一夜间激发了人们对“国服”的期待。
针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汉服”、“唐装”热,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袁仄说,“奥运礼服”不是“国服”,叫国服太沉重了。北京2008奥运礼仪装备设计大赛组委会专家也明确表示,奥运礼服并非国服,这是两个概念,但对于人们所表现的“国服”情结要加以正确引导。
国家体育总局装备中心主任马继龙认为,奥运礼仪装备是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专用服装。奥运礼仪装备要对中国文化有传承,不仅要符合奥运会这样的国际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要符合广场文化的需要。比如说色彩,要在大空间里能跳得出,它一定是从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需求出发,考虑奥林匹克整体文化的需要,有一定的中国元素在里面,同时要与国际接轨。避免两个极端,一是历史的虚无主义,完全不要传承中国文化,认为历史的就是落后的;二是纯粹的少数民族主义,要避免狭窄的民族主义情绪化的东西。
大赛细则定位“奥运礼服”
4月24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礼仪装备设计大赛组委会公布了大赛的细则。本次大赛的礼仪装备设计,需要以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时所穿着的那一套礼服设计为主,兼顾升旗仪式、中央领导接见、新闻发布会等重要场合的着装需求。
对“奥运礼服”设计理念的定位是,具有中国历史的元素、当下的智慧和未来的概念,展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服装界著名专家、东华大学教授包铭新说,中国代表团出来,希望视觉上一看,就知道这是中国代表团。因为不管你用中国元素、历史元素、文化元素也罢,一看就知道是中国人才算是成功。
对此,恒源祥董事长刘瑞旗表示,他的心中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是奥运礼服不应当是汉服、唐装、中山装、旗袍等现有的服饰,这些服装有的不实用,有的已经过时,都不能完全代表这个时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刘瑞旗认为,奥运礼服应当是一种创新的,汇聚了中国元素,同时又融合了世界时尚文化的一系列服装。
关于奥运礼服“未来的概念”,刘瑞旗认为不仅是中国人能够认同,同时又要被世界所熟悉的东西。所以未来,奥运礼仪装备还应具备一定的可推广性。奥运礼仪装备不仅要被中国人认同,也要被世界人认同。
一锤是否能定音?细则的公布会不会使“奥运礼服”设计争论平息?对于这样一个万众瞩目,又将“国服”情结移植于“奥运礼服”中的奥运礼仪服装来说,承载了太多中国人的梦想,但是不管有多少争论,本次大赛的设计稿征集工作已开始,从4月25日至7月25日,评选出入围作品20套,复审作品样衣制作及呈交时间为8月18日至10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