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稳坐在纺织品出口第一大国的位置上,并不轻松。由于受到欧美对中国纺织品进口的限制,中国的纺织企业们不得不通过高价购买配额的办法,获得欧美的通行证。在成本上行、配额下行的压抑中生活的中国纺织品出口商们,开始有意识地避免“直线出口”,转而寻找“曲线出口”的变通路径。
服装通关“障眼法”
义乌贸易公司老板建太刚刚购进了一批儿童服装打算出口美国。正当建太准备把货物发往美国之际,坏消息传来:美国对中国生产的儿童服装施行特保,目前已有一大批儿童服装在美国压港。建太面对手中价值上百万美元的货物,望洋兴叹:“这些产品是美国一家廉价商店订购的,数量比较大,一时很难找到新的国外买家。”
这时,建太手中还有一批儿童毛绒玩具等待出口。于是他灵机一动,试探着把儿童服装以玩具服装的名义进行报关。由于把儿童服装与玩具混杂放在同一集装箱内,所以在中国、美国海关,都没有引起疑义,得以顺利通关。
在儿童玩具出口实现限制之前,建太的儿童服装出口一直没有受到大的困扰。
点评:
报关中的“障眼法”被许多企业利用过,比如,把有出口配额限制的产品,报关时谎称为另一种不受配额限制的产品。不过,建太提醒,“这种报关办法风险很大。因为这种欺骗性的办法太明显,有许多货物被这样运到欧盟和美国,虽然在中国一般会报关成功,但国外海关会抽查产品,一旦被查出,产品可能会被扣押、罚款。”
虽然一些贸易公司声称可以为企业提供这种服务,但是谁都知道,货品损失的最终责任是要由中国厂家自己承担的。建太建议:“障眼法只能用在关联比较大的产品上。”
转口贸易绕关
在欧美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大棒下,把中国纺织品运往欧盟和美国“曲线”救市的方法越来越多。
深谙对外贸易规则的某贸易公司经理刘涛认为有机可图,于2005年10月在深圳开办了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专门协助那些“卡关”产品退运到第三国进行中转后再次出口,顺利清关。外贸公司通常的做法是,将纺织产品运至第三国后,把第三国重新标注为该产品的产地,然后以非中国纺织品的名义“换汤不换药”地重新发往美国和欧盟国家,并顺利清关。
$__BREAK__$
记者在刘涛为企业客户出示的“策划”中看到,公司会视不同的货品情况予以不同地区的转口接洽。
“输美国的服装柜货(集装箱装货),我公司建议经马来西亚中转,为产品换上马来西亚工厂生产证明和工厂出具的整套生产流程文件资料,这样在美国海关可正常清关。”
“输美国的服装散货,我公司建议经中国台湾中转,用中国台湾工厂申请的出产证明和工厂出具的资料文件,可在美国海关正常清关。或以中国台湾委托加工模式,从中国港口直接出口,也可在美国海关正常清关。”用中国台湾委托加工模式,还适用于所有输欧美设限服装。
点评:
据了解,这些外贸公司几乎都是在欧美纺织品贸易设限后“一夜之间”成长起来的,他们根据各自掌握的资源的不同还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主要集中“借道”朝鲜和蒙古,而南派的目的地多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
据悉转口贸易的价格要比购买配额便宜一半。
海外办厂是万全之计
面对欧美对中国的纺织品设限,商务部的官员们大声疾呼中国纺织企业应该“走出去”!
面对现状,浙江制衣厂老板朱帅做出了缩小国内制衣厂产量的决定。“土地和工人成本的上升,标志着江浙的纺织繁荣大势已去。”而浙江已经正式公布强制企业为职工支付养老保险的管理办法,“这标志着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上升。”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同时,朱帅正计划动身前往越南和朝鲜进行办厂考察,越南的工人工资是60美元/月,而朝鲜的工人工资只有30美元/月。
据悉,江浙一带已经有为数不少的大型纺织企业迈开了“走出去”的步伐。这一动作受到了商务部的首肯。
点评:
“走出去是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需要。”商务部人士多次公开表示,“企业通过‘走出去’,将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各环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建立跨国企业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加强对拉美、东北亚、东南亚、南撒哈拉地区等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出去’的步伐和力度。这样,既有利于巩固和加强我国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也为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打下了基础。”
经过考察,朱帅认为,东南亚地区是纺织企业走出去的首选,“无论到哪里,都要进行实地考察,特别是当地的用工制度,来进行核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