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康终于在“奥运经济”中分得了一杯羹。 自此,参与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的本土企业已经有中国银行、中石化、国航、中国移动、联想、海尔、奥康等,它们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阵营。 一般而言,每一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都会成就一至几个本土品牌的迅速成长和国际化。从1936年的德国柏林奥运会之于ADIDAS,到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之于三星,都是很好的例证。 因此,当2008年北京奥运会渐行渐近、当参与到这场全球盛事当中的本土企业的名单渐渐清晰起来的时候,探讨“奥运会”之于“品牌”的种种意义就随之热了起来。 新闻事件回放 3月22日,奥康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布,经北京奥组委批准,奥康品牌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皮具供应商。 奥康拿到这一张珍贵的“入场券”后,将按照2008年“绿色奥运”的要求,以北京奥运会提倡的“绿色、人文、科技”理念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启动两项计划来助力北京奥运会,两项计划将在近期启动,一直持续到2008北京奥运会。 计划之一是具有公益性质的“圆梦行动”。奥康将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己任,通过推动“圆梦行动”来帮助社会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二是“风采计划”。按照“绿色奥运”的要求,奥康现已开始向全球发布信息,进行绿色奥运商务皮鞋鞋样的招标。 根据介绍,实行这一计划的目的,是希望能让人们在体验运动和感受健康的同时,享受绿色奥运生活,带人们一起走进生活的奥运,营造风采健康的生活空间,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根据规定,北京奥运会的赞助计划分三个级别,分别是奥运会合作伙伴、赞助商以及供应商。参与赞助计划的企业,必须是行业内的领先企业,除了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充足的资金以支付赞助费用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企业信誉。 要善于探讨品牌与奥运的关联度 毫无疑问,参与人数最多、关注人数最多的全球性体育赛事——奥运会,是提升品牌知名度、推动品牌国际化最有效的平台。 根据有关部门预计,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全球电视观众的人次将超过400亿。如此庞大的收视人群,对于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无论是从传播的广度还是速度上讲,都是一个绝佳的时机。 一般认为,赞助、参与奥运活动,其单位资金投入对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效应,要比普通广告高出2—3倍,而每一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都会成就一至几个本土品牌的迅速成长和国际化,这正是“奥运经济”的魅力所在,也是众多大品牌竞相参与到奥运会当中的原因所在。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迄今为止即将举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体育赛事。对于中国本土的众多品牌而言,这是一次在自家门口就能加快走向世界步伐的好机会。 因此,抓住机会,在奥运舞台上全面展示企业形象,展示企业在核心技术、产品研发和服务领域的实力,扩大品牌影响力,加快品牌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就成为中国一批企业的共识。 但是,企业在参与奥运会传播之前,必须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市场策略是否与奥运传播的全球化理念相吻合,同时,还要从受众社会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角度入手,使他们逐步接受中国的企业和品牌。总体来说,奥运会只是一个契机,企业还要有一个持久的品牌传播过程。 同时,企业的品牌传播若能与2008年北京奥运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相结合,也会大大丰富企业的品牌内涵,提高品牌的美誉度。 奥运与贸易摩擦背景下的国际化梦想 在1936年的德国柏林奥运会上,阿迪达斯一举成名。 资料显示,此届奥运会前夕,阿迪找到极有希望夺冠的美国短跑运动员杰西·欧文斯,准备为他提供钉鞋,并向他保证钉鞋对其比赛肯定大有帮助,但当时被欧文斯拒绝了。阿迪并不放弃,建议欧文斯可以在赛前的训练中试穿。结果,鞋的使用效果使欧文斯如获至宝,并在正式比赛中使用了阿迪达斯的钉鞋。最终,那届奥运会上,欧文斯连夺四枚金牌,震惊了世界。 一时间,欧文斯穿着阿迪达斯跑鞋的夺冠照片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这一事件确立了阿迪达斯的世界知名体育用品品牌的地位。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优秀案例,本土品牌在奥运会上寄托了它们的国际化的梦想。尤其是在当前中国与欧盟、美国贸易摩擦不断的情况下,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借助奥运会的机遇,打造自主品牌,寻求自主品牌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更成为一种强烈诉求。 对此深有感触的王振滔分析:近年来,伴随中国出口贸易的飞速增长,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针对中国企业实施的反倾销制裁也直线上升,从原材料到打火机,再到鞋等普通消费品,中国企业的出口始终笼罩在贸易壁垒的阴影之下,其中,规模最大的当数欧盟针对中国皮鞋的反倾销制裁。 一边是反贸易壁垒,一边是参与奥运会。这两个主题看似毫不相干,但事实上,它们却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连接在了一起。所以,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到来的背后,孕育的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渴望以及作强自主品牌的梦想。 “中国的鞋质量并不弱于别人,但为何频繁遭受反倾销?根本原因是中国鞋产品缺少强势品牌。”王振滔强调,“国际化一直是我的梦想。目前,奥康已在日本、美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建立了5大销售中心,也在米兰设立了鞋样设计中心。尽管如此,我们的国际化还只是处于初始阶段。国际化并不仅仅是个口号,它所代表的首先是产品走出去,其次是产品营销网络走出去,然后是品牌走出去,最后,是整个民族工艺走出去。而奥运会对中国民族产品形象的提升和品牌的树立都有积极的作用。”王振滔很不平静地说。 此次能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皮具供应商,对奥康无疑是一个大好机遇,而能争得这一荣誉,更是打着“中国制造”烙印的中国鞋企业的机遇。 一位专家从更深的层面分析了奥运会与企业的国际化之间的关联。 他指出:“中国取得奥运会的主办权,经历了诸多曲折,所以,奥运会在北京的举办已经超越了举办一个体育比赛的简单意义。它实现的,是中国的百年梦想,其背后折射的是民族的自尊、自豪和责任。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机遇,也是中国向全世界展现其文化魅力的机遇,更是中国企业的机遇。对许多优秀的企业来说,能与这样的百年盛会牵手,其意义无疑是非常深刻的。只有当一国的经济强大起来,文化也逐渐得到了世界的认同,它的商业理念也才能逐渐得到世界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讲,奥运会为中国一批企业更加快速地实现国际化提供了契机。” “甜头”背后是综合实力的考验 此前,李宁与阿迪达斯、耐克争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的新闻受到极大关注。最终,阿迪达斯胜出。 综观整个过程,争夺的背后首先是一场企业实力的大较量。当赞助费报价达到13亿元人民币的时候,李宁公司放弃了。当报价达到6000万美元的时候,耐克放弃了。 事实上,这是一场对于投入与回报的巨大考验,成本、收益率、风险都是需要全方位考虑的内容。对于李宁而言,它在国内市场稳坐运动品牌的第三把交椅,但它与自己的竞争对手阿迪达斯和耐克之间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 2005年,阿迪达斯的年销售额为80多亿美元,耐克的年销售额为150多亿美元,而对于正在成长中的李宁而言,当年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额约为3亿美元。折合下来,20多亿元人民币。所以,当报价达到13亿元的时候,李宁品牌不得不放弃。否则,那将是一场巨大的冒险。 除了资金之外,“奥运经济”还是对企业的专业技术、服务等多个方面综合实力的巨大考验。可以这么说,企业在经营中的方方面面的要素,要在奥运会这个舞台上被集中地、放大地、高密度地展现出来。也正因如此,它对企业的要求更高。与其说它之于企业是机遇,不如说更多地是全方位的挑战。 例如,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IBM从世界各地抽调了150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从社会上招募了4300多名志愿者,进行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在整个悉尼奥运会期间,IBM先后开发了1300万行软件程序、处理了110亿次网上点击、2.3亿次Web页面浏览。要完成如此庞大、复杂的信息系统工程,无论是在设计、组织、管理方面,还是在机器设备的性能和技术方面,都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服饰品牌自然和其他行业有很大区别,但其间的道理是相同的。例如,对于运动服装和鞋品牌而言,如何充分发挥服装的功能性,在高科技面料的研发、服装与鞋的结构等方面做文章,把产品的功能性和时尚度完美地结合起来,就是一项巨大考验。而对于已经成为供应商的奥康来说,奥运会到来之时,也是充分考验其皮具设计能力之日。 而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魏纪中则指出:奥运经济本质上是一个“体育迷经济”。体育迷是奥运经济的主体,也是最活跃的群体,他们的眼球决定着奥运经济的“冷暖”,他们的购买欲望影响着企业的回报预期。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把握了体育迷,就读懂了奥运经济。体育迷的兴趣能否得到满足,都决定于企业的投入。根据一般国际惯例,企业在后期的投入是赞助费用的3—6倍。所以,加入奥运赞助计划,还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较量在后面。 “对于企业来说,选择奥运品牌传播是一个长远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需要围绕奥运平台确定长期而系统的品牌战略、市场战略和发展战略。奥运品牌战略不能是短期行为,不要期望投入效果能够立竿见影,更不要指望一蹴而就。”一位专家这样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