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于穿的“健康”逐渐重视起来。步入三月,各种靓丽的春装纷纷上市,可消费者在挑选服装时,除了款式面料,是否清楚在买衣服时还需要看清衣服的使用说明上应标有——“GB18401-2003”的安全类别标示呢?
所谓的GB18401-2003是指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该规范标准将服饰纺织品分为A、B、C三类,分别是婴儿用
品、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和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同时根据不同类别的产品对甲醛、PH值、色牢度分别提出了限量要求。据悉,这一国家强制执行的标准虽然从2005年1月1日开始实施,但记者昨日在调查中发现,南昌市场上有部分纺织产品未按要求标上安全类别,有的甚至连产品标签也不完整。如果买到没有该标识的衣服或其它的纺织产品,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
据了解,我省服装市场上流通的个别纺织用品仍未按要求注明产品的安全等级,大多数卖衣服的商家和消费者对服装安全标识的了解也是一知半解。江西省纤维检验局纺织检验科的童科长告诉记者,只要是纺织商品,吊牌上就应该注明产品安全类别。产品吊牌上只写“A类”、“B类”,属标识不规范,而无安全标识的产品属于不合格产品。
没有安全标识的衣服会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呢?童科长介绍,一是织物上的游离甲醛会引起头痛、软弱无力、体温变化、排汗不规则、皮炎皮肤过敏等症状;二是染料在印染合成过程中所剩余的某些芳香胺中间体,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三是纺织品中可能残留有汞、镍、铅等重金属,而重金属含量过高,不仅会减弱人的免疫功能,诱发癌症,还会引起慢性中毒,伤害人的中枢神经。
童科长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服装时,首先是“望”,注意观察安全标识;接着要“闻”,合格的产品不应该有异味;然后要“问”,这里的问是可以自己做些简单的小测试来判断服装、纺织品是否合格,比如说用一小块白布或白纸用手指压在服装表面来回摩擦几次,看是否有明显的沾色;最后是“切”就是通过手感来判断其材料和成分,然后跟其标明的成分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