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2006年纺织业中部崛起发展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助理、博士生导师荆林波指出,中国虽然是纺织服装制造大国,但却是品牌小国,品牌严重缺失,已成为制约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软肋。纺织服装业的品牌培育需要系统化操作。
据介绍,2004年我国服装出口额达130亿美元,但50%以上出口以来料加工为主,30%由进口国提供商标、款式、纸样进行复样加工,自主服装品牌出口仅占10%左右。
来自北京市商务局的有关调查显示,2005年北京市自主品牌纺织服装企业出口的市场份额,仅占该市纺织服装出口额的0.3%。这些被调查的企业中,只有20%有自主品牌。而那些没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只有25%有创立自主品牌的计划,另外75%的企业尚无创立自主品牌的计划。自主创新能力弱、难以承受品牌培育的高成本是企业创立自主品牌的主要阻滞原因之一。同时,“扒版”现象也严重影响了企业培育品牌的热情。
根据这种现象,纺织服装业的品牌培育需要多方入手。比如福建省石狮市政府提出的“六名工程”,即通过加大实施名企、名牌、名店、名家、名师、名模等战略,使石狮服装实现从生产基地向品牌之都的升级。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仅泉州服装业就已拿到了8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中国名牌。从2005年开始,闽派服装产业开始由内向外创造品牌,特别是一些本土服装设计师的出现,使闽派服装品牌的内涵已真正形成。目前,闽派服装新一轮品牌升级创新也取得了累累硕果,并涌现出了像七匹狼(15.1,0.00,0.00%)、富贵鸟、金犀宝、野豹、柒牌、劲霸、哈德利等一批享誉市场的知名服装品牌。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中国运动休闲服装名镇、中国西裤名镇、中国童装名镇等称号也落户福建。
纺织服装行业的品牌培育还要走自主创新之路。以安徽为例,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安徽服装产业发展受到限制,服装市场竞争力削弱。为加快服装自主品牌建设,2005年安徽省成立了服装商会,先后编写完成了《安徽服装产业发展蓝皮书》,参与合肥、黄山等地服装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等。针对服装品牌滑坡现状,服装商会对有发展潜力的品牌给予大力扶持,积极推动本土品牌发展,现已形成多个自主品牌服装,像帅气、依立腾等,他们已走出安徽,迈向全国,安徽服装产业也因此呈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同时,纺织服装行业的品牌培育还需要标准化战略助威。近几年来,无锡市在大力创品牌的同时,还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技术标准战略。无锡纺织企业大多经历了“仿造——制造——创造”的发展过程。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层层逼近,一些研发力量强的纺织企业纷纷开始参与国家标准的制订,占领市场竞争制高点。目前,无锡市纺织工业协会正发挥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在制订国内外标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先后承担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向全国下达的17项纺织行业加工贸易单耗标准中的《羊毛制针织毛衫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羊毛与化纤混纺针织毛裤加工贸易单耗标准》、《机制床单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等3项标准的制订,加快了无锡纺织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