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0日,我办李振中特派员等同志到湖北省罗田县考察调研该县“东桑西移” 项目的实施情况。调研中听取了黄冈市、罗田县商务局领导、当地润丰蚕茧有限公司领导的工作汇报,还到九资河乡汪家畈村的桑蚕养殖户进行了调研。当地的老百姓说“东桑西移”工程好,这是群众得实惠、企业得效益、政府得人心的民心工程。该县在万亩桑园基地实施工作中做了如下工作:
一、罗田县茧丝绸业发展概况概况
罗田县属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国土总面积2144平方公里,辖区12个乡镇,412个行政村,近60万人,是革命老区,国家扶开发重点县。
蚕桑一直是该县农村经济支柱产业,现有桑园面积7.5万亩,养蚕农户32000户。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对于推动该县茧丝绸产业持续、稳定、较快发展,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增加蚕农收入,促进主产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对种桑养蚕的扶持,优化种养技术,改善种养条件,将极大地提高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增加蚕农收入。二是有利于桑蚕主业化经营,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全面组织和实施好这一惠及全县蚕农的项目,将进一步加强企业与蚕农的纽带联系,加大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力度,从而会更有利于促进全县桑蚕产业迈入良性发展轨道。三是有利于“工业强县”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提出丝绸纺织产业要在2010年实现过十亿元的目标,最关键的就是要大力发展种桑养蚕,切实提高全县桑蚕种养水平,加速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
我部“东桑西移工程”启动后,该县进行了广泛宣传,认真规划工程建设,积极组织项目申报材料。八月初,我部批复该县万亩蚕桑基地建设项目后,县委、县政府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并多次督办,项目进展非常顺利。
该县茧丝业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四有”:
一是有优越的自然条件。罗田县地处大别山南麓,鄂东北深山陵区,境内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十分适宜桑树和蚕的生长;发展蚕桑生产有着独特的优越自然条件,被《中国蚕业区划》划定为蚕桑生产的适宜区。湖北省和黄冈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及其行业规划,均将罗田规划为蚕桑主产区。
二是有悠久辉煌的历史。据《罗田县志》记载和县内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铜蚕”等文物考证,罗田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开始种桑养蚕。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率先在湖北省推广一代杂交蚕种;六十年代开始引进湖桑并推广方格簇,罗田桑蚕产量、质量逐年提高。特别是1972年罗田被定为全国茧丝出口基地县以后,在原国家副主席王震的亲切关怀下,先后建起了蚕种场、蚕茧公司、缫丝厂、丝绸厂、绢纺厂、印染厂、真丝服装厂和丝绸进出口公司。闻名全国的养蚕模范林淑英,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1988年成立县茧丝绸总公司,贸工农一体化格局开始形成。到1995年鼎盛时期,全县桑园面积超过10万亩,鲜茧产量超过1000万斤。全县大小8个缫丝厂生产的厂丝近500吨。党和国家领导人乔石、温家宝、王恩茂等同志以及湖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来罗田视察指导工作,对罗田蚕桑产业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
三是有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县润丰蚕茧有限公司和德利有限公司是当地的龙头企业。分别是在原国有县缫丝厂和教育丝厂基础上改制成立的,均具备鲜茧收烘资格和缫丝加工资格。2005年都被我部确定为茧丝绸行业监测样本企业。我部核定该县缫丝生产能力18000绪。两公司现有生产能力 12040绪,全部是自动化缫丝,并实行“公司十基地”的产业模式,与收购范围内的蚕农分别签订了购销合同。润丰公司现有收烘茧站82个、季收烘能力250万公斤;主导产品白厂丝属出口免检产品。2005年,收烘干茧700多吨、产白厂丝180吨,实现销售收入近500O万元、利税近200万元。同时该县还有一流的蚕种场。该场始建于1968年,占地面积800多亩,其中:专用制种桑园40O亩,具有较先进的制种设备和技术,年生产一代杂交蚕种能力20万张,该场多次被省农业厅、财政厅评为“五佳蚕种场”、“全省农业企业百强”,蚕种场的发展和完善,为罗田蚕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有明确的发展规划。作为罗田三大支柱之一的蚕桑产业,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有明确的发展规划,2000年,县委、县政府多次连续发出有关发展蚕桑生产的文件,出台了支持桑蚕产业发展的政策。本届县委、县政府提出到“十一五”期末,全县桑园面积达到10万亩,鲜茧年产量达到1000万斤,茧丝绸系列产值达到10亿元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县里印发了《实施规划》,在分析现状和发展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措施办法、区域布局、优惠政策和组织保障。
二、主要做法
1、政府重视,起主导作用。为了支持“东桑西移工程”建设,县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为组长,商务局、经济局、农业局等相关单位、项目实施乡镇和承担企业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形成了分工具体、责任明确的管理体系。专题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专门召开了动员会和多次督办会,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一方面为了给龙头企业润丰公司发展壮大创造一个好的体制环境,县政府决定拿出2600万元,支持以县缫丝厂和蚕茧公司为主体的县茧丝绸总公司改制,目前已到位1900万元;另一方面修通了通往核心示范园的水泥路,已投资100多万元。再就是县政府要求有关部门通过安排支农、扶贫、退耕还林项目,筹措10O万元的资金,投入蚕桑基地建设。
2、企业实干,起主体作用。项目立项后,润丰公司成立专班,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一是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先后在九资河镇、白庙河乡召开乡镇、村、组、养蚕大户会议10次,广泛宣传科技,提高群众对大棚、小蚕共育室的认识,从而达到全面普及的目的,发放宣传资料3万份,还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二是责任到人,分片包干。两个项目实施乡镇分别派出两人长驻把守,从选址、定面积到各项建设项目收尾验收,一抓到底。三是借“东桑西移”的扶持政策,实现产业升级。公司除去冬今春投资100多万元发展1.05万亩桑园外,又投资200多万元改造六千余亩桑园。今年11月上中旬;把基地内插花空白地进行连片,由蚕农整地,公司无偿提供桑苗和化肥,新发展桑园1000亩。两个核心示范园(九资河镇汪家畈——罗家畈,白庙河乡刘氏祠——牌形铺)按规定建成,面积均在 1500亩以上。为使大棚经久耐用,全县89%为新建的专用蚕室;每个投资在600O元以上,每个大棚按60平方米补300O元标准补助给蚕农。他们不仅在核心示范园里全面普及养蚕大棚、小蚕共育室和方格簇。还在核心示范园外,将养蚕大棚和小蚕共有室建到养蚕大户。县蚕种场筹资35.6万元更新改造了主要制种设备,提高了制种能力和质量;对生产车间进行了全面维修改造;对制种桑园基地进行了全方位的田间管理。
3、党员带头,起示范作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一大批共产党员积极带头,发挥了示范作用。九资河镇分管桑蚕的副镇长叶俊华和白庙河乡分管桑蚕的党委委员陈晓云深入农户,几个月以来夜以继日辛勤工作,为项目实施竭尽全力。九资河镇汪家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艳涛同志身患重病,但为了“东桑西移”工程建设,不顾家人和领导的劝说,一再推迟住院治疗,坚持在工作的第一线。白庙河乡的共产党员黄义方原在上海打工,月收入2000多元,今年毅然决定留乡搞蚕桑生产。他家原有5亩桑园,今年春季他又把本组外出务工蚕农的10亩荒园租过来,加以精心改造,并将原有80多平方米的养种大棚进行改建,又新建50多平方本的小蚕共育室,今年再养蚕25张,收入2万多元。明年,他打算再租10亩桑园,扩大规模。由于干部组织得力,党员带头示范,群众动作快,热情高,所建大棚、小蚕共育室质量优,面积大。许多蚕农为如期完成大棚和小蚕县共育室建设,放下其它农活赶进度。为达到要求,有的蚕农因为一点小问题拆了再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建设热情。
4、部门支持,起协调作用。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罗田县各有关职能部门尽职尽责,积极支持配合。商务部门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监督、管理、协调;财政、扶贫部门负责项目的配套资金到位;林业部门在退耕还林项目上给予扶持,交通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帮助修通了基地的公路;农业部门负责蚕种场的设备更新改造和桑园基地建设工作;其它相关职能部门也都做到了各司其职,形成了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
5、大力宣传,起导向作用。在动员会上,县政府安排重点村和养蚕大户发言,会后组织到已建大棚和小蚕共育室的养蚕大户现场参观,让其介绍经验,现身说法。该县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新闻,分别在湖北日报、黄冈日报进行了发表;还在鄂东晚报报纸上办了五期专刊,影响很大。通过广泛的宣传,各乡(镇)都要求把自己作为项目示范区建设,蚕农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涨。
三、项目建设情况
明确了发展思路,又有“东桑西移工程”这样的大好机遇,该县上下迅速对项目建设进行了具体落实。首先确定了在九资河镇和白庙河乡建设两个项目核心示范园。项目计划新建和改造养蚕大棚150个、小蚕共育室50个、推广方格簇150万片、蚕种场进行设备更新改造。到11月底,全县新建桑园1.O5万亩,改造桑园6500亩,新建和改造了大棚155个,小蚕共育室51个,推广方格簇153万片。县蚕种场投资35.6万元,更新改造了14种设备器材。“五大项”建设按照商务部的标准和要求,全部达标。11月6日,中国丝绸协会钱有清秘书长受国家商务部委托,来该县进行了抽查,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12月3日,顺利通过了湖北省商务厅专家组的检查验收。
四、项目实施的效果
通过项目的实施,罗田蚕桑生产既有量的变化,更是一个群众得实惠、企业得效益、政府得人心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商务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亮点,既有经济效益,更有社会效果。
一是农民增收。推广养蚕大棚、小蚕共育室、方格簇后,可以通过减少桑蚕发病,提高产量20%以上;通过小蚕共育,节省劳力20%以上;通过防止卖毛脚茧,提高鲜茧一个等级以上,提高鲜茧价格1元左右。蚕农用新法养蚕,一张种可以增收200元左右,全县今年比去年多养蚕种1.2万张,加上单产和茧价提高,全年蚕茧收入同比增加1680万元,蚕农人平增收200元。二是各业增效。用方格簇茧缫丝,缫折可以下降50公斤,吨丝成本下降1万元左右。厂丝质量可以达到5A,每吨售价可提高5000元至10000元,同时可促进企业产量增加,生产规模扩大,生产质量上档。三是财政增税。由于实施“东桑西移工程”,蚕茧产量和质量有较大的提高,企业生产扩大,在收烘、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税收增长较快。据统计,润丰公司今年已纳税20O多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2.3%。四是“链条”增长。通过“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带动了全县茧丝绸业的发展,在缫丝能力进一步增强的情况下,去年到今年全县已恢复并新建了丝织、服装、丝线、蚕丝被等一批深加工企业,延伸了茧丝绸产业链条。五是环境增美。驰名中外的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座落在项目实施区九资河镇,而项目示范区又地处“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这里群山起伏、层峦叠嶂、流云飞渡、林海苍茫、沟壑纵横、碧波飞瀑、奇松怪石、气象万千的迷人景色,令人荡气回肠,再加上万亩翠绿的湖桑,百个别具一格的养蚕大棚和小蚕共育宣,建设在新建的基地公路两旁,成为景区内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生态旅游中的又一景点。
五、建议
在调研中,罗田县商务局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县级商务局应成为政府组成部门
湖北省各县级商务局去年成立时,由于未相应增加政府组成部门个数,所以一般都被定性为县级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这与上级商务主管部门作为同级政府组成部门的地位不相对应,与商务工作任务不相适应。县级商务局工作人员无论过去是否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今年都不能过渡到公务员,影响了商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再次恳求商务部向中央编委反映,要求尽快将县级商务局纳入政府组成部门。
(二)县级商务局应成为基层行政执法主体
目前,有些商务法律法规,如拍卖法、典当管理办法,都是把地级市商务主管部门作为基层行政执法主体,根本没有提到县级商务局。县级商务局在基层了解情况,便于监管,但无权管;省市主管部门有权管,但鞭长莫及。同一个行业,同一个法律法规,其它部门如公安、工商部门县级局有权管,商务部门需要省、市级厅、局才有权管,无形中降低了商务部门的地位。这与国家强县的行政体制改革方向也不相适应。建议商务部在今后的立法中,应将县级商务局作为基层行政执法主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授予行政许可受理权和行政处罚权。同时对现行的商务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修改。有些经营户多,管理要求不高的行业,如农村柴油点可以由县级商务局直接许可。
(三)国家级贫困县应在商务部项目扶持条件上受到区别对待
发展不平衡是我国最大的实际,在外经贸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出口额,往往不如发达地区的一个企业。如果全国按一个标准,如出口额,确定扶持项目,恐怕贫困地区就要陷入越落后,就越得不到商务部的扶持,势必更加落后的恶性循环。贫困地区商务战线的同志也必然没有积极性。建设商务部在确定项目扶持条件时,应根据地区发展差异,区别对待,给国家级贫困县和西部地区设的门槛应低一些,让贫困地区也能得到中央公共财政的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