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2005年、2006年的缝机市场,国内缝机品牌群雄并起,市场上硝烟弥漫,企业以赊销、价格战、窜货等为主要手段拼得异常惨烈。
笔者认为,赊销和价格战,主要由设备生产厂家发起。
中国缝机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金,缝机制造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很多企业的企业经营时间在10年左右,除了标准、飞跃等老牌生产企业之外,更多新企业由经销商、零件加工商发展而来,例如贵衣、美机等。不同的出生背景形成了如同春秋时代“百家争鸣”的行业市场格局,但随着生产规模的大肆扩张,行业没有采用兼容并包的策略,构建统一的市场规则、形成竞争合作的平台,进而演化成“战国时期”群雄争霸主局。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知名度,部分企业盲目地扩大再生产,率先发动价格战。普通平车从800元/台到1600元/台,价格差竟然达到了100%,而广东市场甚至出现了600元的全新普通平车。面对价格的巨大差异,在产品同质化的客观现实面前,用户很难做出选择。传统缝机制造企业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打压对手,凭借自己手中的资源优势,在参与价格战的同时打出了赊销牌。2006年2月,国内某品牌为了打入常熟一家特大型服装厂,承诺付款周期由用户自己来定;2006年第一季度,国内某知名品牌在福建彰州、龙岩等地区的销售额高达800多万元,而账款到第三季度末只收回200万元;2006年7月,国内某知名品牌在与一新锐品牌的订单争夺中,提出了2年的付款周期,但用户最终仍选择了新锐品牌……
资金链对企业的影响,不必赘述,截止至2006年底,后起之秀中参与恶性价格战的缝企已偃旗息鼓,苟延残喘,大打赊销牌的老牌缝企也是伤痕累累,力不从心。
窜货行为主要由经销商发起,但生产商对市场控制力不足也需要负一定的责任。
窜货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所谓良性窜货,即经销商协同开发市场,以不低于当地经销商的/介.格卖给用户;另一种是恶性窜货,为了扩张地盘,压价向外销售。众所周知,中国缝机业普遍采用区域经销制,生产厂家为经销商明确地划分了销售区域,但是在下游服装产业发展不平衡、服装产业升级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窜货行为已成为中国缝机品牌建设的又一难题。原因其一,在买方市场中经销商处于主导地位,实力强大的经销商可以把产品卖到全国各地,甚至东南亚等邻国,制造商即便知道其窜货,也往往会睁只眼闭只眼;其二,随着服装产业重心的转移,部分跨区域销售被视为正常情况。例如温州的一家服装厂要到安徽建分厂,老板从温州的缝纫机供应商那里买设备到安徽,也属正常。
作为生产厂家,上海富山在协调经销商窜货行为方面的做法具有一定代表性。上海富山规定所有的经销商跨区域销售必须通知公司,并由其来协调相关经销商的利益分配和后续服务操作,以保证价值链中各方利益,否则必须承担一定比例的罚款和客户后续服务赔偿金,并将客户交割给当地经销商。凡是恶性窜货,一律取消代理资格,并通知所有渠道,杜绝其富山产品来源,让他有价无货。
浙江新杰克缝纫机公司坚持多年的营销模式,既保护了自身的利益,保护了地方经销商的利益,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做法保护了市场竞争有续的发展轨迹,正是顺时者昌,逆时者网。缝纫机经销市场必将从现在的“战国时代”走向秩序化发展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