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江苏恒力集团考察,当了解到恒力化纤自主研发的高品质“亮丝隆”超亮光丝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恒远”牌涤纶长丝获得2007中国名牌产品,正在进一步开拓国际高端市场时,给予了充分肯定。杜钰洲强调,科技和品牌已成为全球纺织产业合作的重点,也是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主线。
作为国际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都很高的行业,我国纺织工业正处在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杜钰洲表示,纺织工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产业、资源节约型产业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就要把提高自主科技创新和自主品牌贡献率作为落脚点,推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实现产业升级。
回顾2007年的纺织行业,亮点依然不少,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品牌建设为重点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效果正逐步显现。
追求高附加值,出口结构优化
“根据前三季度的数据分析,2007年以来,纺织行业尽管受到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调整、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影响,但行业各项经济指标继续保持稳定、健康的增长态势,运行质量和效益继续稳步提高。”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告诉记者。
前三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增速总体趋缓,出口总额达1298.46亿美元,同比增长20.17%,比去年同期回落了3.98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出口442.83亿美元,增长15.13%,回落3.19个百分点;服装出口855.62亿美元,增长22.95%,回落4.6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指数继续增长达10891%,其中纺织品出口价格同比增长3.74%,服装出口价格同比增长11.50%。同期,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竞争力指数也在不断提高。其中,纺织纱线竞争力指数达24.67%,比2006年全年提高了6.76个百分点;纺织织物、纺织制成品和服装的竞争力指数也分别达50.68%、67.94%和96.67%,比2006年全年分别增长了1.60个百分点、3.05个百分点和0.19个百分点。
分析行业出口结构不难发现,价增量减、单位出口价格提升是纺织行业出口金额增长的主要动力。出口价格指数的提高和产品竞争力指数的增长,也都说明了我国纺织行业出口结构逐渐优化,出口增长方式正在转变,从追求“出口数量扩张”转向更加注重“出口效益和质量的提升”,开始走上自主研发和追求高附加值的发展道路。
内需拉动增强,提升品牌价值
国内市场消费需求旺盛,对行业发展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已经成为我国纺织行业平稳增长的主要支撑。
今年1月至8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内销产值1417251亿元,占工业销售产值的74.86%,高于去年同期1.73个百分点。
在国内消费能力提高的同时,消费者更加注重对纺织服装品质和品牌的追求。
“品牌价值创新急迫地摆在我们面前,”杜钰洲说,“国际品牌本土化势头很猛,而本土品牌国际化困难很多。因此,要利用各种方式提高品牌价值的增长速度。”
杜钰洲表示,提高品牌贡献率对提高产业附加值和产品国际竞争力,对提升我国纺织行业的整体形象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对此,国内企业要认真寻找自身与国际品牌在质量、创新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加强与文化创意的结合,进一步提高品牌价值创新能力和设计研发能力,加快本土品牌国际化的进程。
加快科技应用,推进节能减排
纺织行业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尤其是其中的印染和化纤行业。因此,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明确重点,狠抓落实,是2007年纺织行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十一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的重点工作是加快结构调整,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加速产业升级。其中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是结构调整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说。
2007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深入各地企业摸查行业情况,针对行业实际情况提出了印染、化纤、棉纺、针织等主要行业的节能减排标准,使企业做到有章可循。各地纺织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采用新型技术是纺织行业节能、节水、减排的重点。”许坤元说,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加快对节能减排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同时引导企业放弃粗放的生产管理模式,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减少污水排放。例如氨纶、腈纶行业改用新型溶剂DMAC,厦门翔鹭公司采用膜技术处理生产废水,基本能够达到零排放等。以山东海龙为代表的企业研发了45000吨粘胶短纤成套设备,能耗指标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依靠科技实现节能减排,整个纺织行业正在为此积极努力。在前不久举办的纺织科学技术奖表彰大会上,印染环保项目从2005年的10余项到2006年的20余项,再到今年的41项,取得了很大突破。
许坤元表示,尽管纺织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完成“十一五”行业节能减排规划目标,任务仍很艰巨。他说,今后将进一步统一思想,结合行业特点,围绕行业自律和科技进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节能减排工作抓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