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05年底,全国281家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凭借56.6万个商铺, 3300万平方米经营面积,创造了6000亿元的总销售额。到2008年,随着新建成市场的陆续加盟,这一数字将持续走高。同时,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专业市场最新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新增的37家专业市场,将在总销售额的背后,书写更多更新的变化与特点。
从沿海到内陆
网状拉伸呈现新版图
有专家认为,近年来,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将形成波澜壮阔的大变局。看似固若金汤的旧格局正在消解,新版图正在悄然成型。2006年至2008年,虽然东南沿海省市依然是专业市场投资重点,但新的产业布局正瞄向中西部地区。从点到线,最终延伸至密集网络分布,专业市场通过“位移”,与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提升紧密相连。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最新的市场调研报告显示,仅2007年已开业市场和2007、2008两年内即将开业的新市场项目即有37个,投资总额超过466.85亿元,总建筑面积已达1305.5万平方米以上。
从新增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区域分布来看,江苏、北京、山东新增市场数量居前列。其中江苏新增8家,在全国新增市场数量中占21%,山东和北京各增5家,分别占总量的13%。另外,安徽合肥、河南郑州、辽宁沈阳等中部和北方城市也表现了新生市场的活力。
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市场投资的加大,单体市场数量增加,新商圈逐渐形成,专业市场的区域辐射能力正在逐渐缩小。曾经的九省通衢现象,由于交通、物流、网络等外部因素的增强,势必会成为历史。集散型市场虽然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中起到过关键的中转作用,如今也因为竞争环境的变迁而不得不发生改变。这些变化,首先在中部城市表现得日益明显。
郑州故事
从集散型向产地型转化的中部变局
郑州,作为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城市,曾经担负着沿海流行散播到全国的重任。不知有多少人,因为专业市场而发家,又有多少人,因为专业市场,而与郑州发生着越来越紧密的关系。
因为独特的地理优势,郑州专业市场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单是专业市场的数量,就足以代表郑州价值。近30年的时间里,郑州的专业市场不仅摆脱了原始商业模式,而且为郑州这座城市注入了商业的精髓,商业对郑州的最大改变,还体现在产业集群促成上。
十五期间,竞争中的郑州,不仅以中转为己任,还形成了集原料生产、服装设计加工、流通销售运输为一体的服装产业集群。“郑州市服装加工业的崛起,得益于以银基商贸城为核心的18家大型服装专业市场的带动。”郑州市某领导曾这样评述。密集型服装交易圈的繁荣,推动了上游服装加工企业和原料供应商业的跨越式发展,拉长了服装产业链条。
30年的郑州商贸故事一点一滴的发生着改变,2007年,郑州世贸商城新增的M区将达20万平方米,新的市场投资依然看重这块中原要塞,但曾经的地理优势正在被日益凸显的产业优势所取代。
合肥黑马
最快者生存论勾画新版图
虽然与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过去没有太多交际,但合肥,短短几年,体现了强大的投资潜力,勾画出专业市场的新蓝图。这匹中部黑马将与专业市场的未来紧密相连。
仅合肥站前街一带,已经形成了一个繁荣的服装专业市场商圈,2007年内,合肥新增有4家服装市场,其中安徽·四季青女装市场,更是服装专业市场品牌外延战略的新试验田。这一斥资1.5亿的新项目,不但实现了皖、浙两省服装行业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对接、品牌对接,也实现了杭州四季青“走出浙江,进驻安徽”的品牌延伸战略。同时这一延伸战略,让专业市场真正经历了量变。他们在中部改变着行走方向,并从中获利。
同时,安徽白马服装市场,也对合肥成为专业市场新沃土起到标杆作用。不仅结束了安徽没有主流大型专业品牌市场的旧时代,更将“造势卖铺+数钱走人”的盈利模式升级换代为策划、经营、管理一体化的新市场模式。
合肥继郑州之后,成为中部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新竞争板块。在产业阶梯转移的背景下,安徽有条不紊的发展着自己的纺织服装产业,逐渐在寻找与摸索中建立独特的产业优势。
江苏优势
打造现代新商贸
从最新的市场分布情况看,江苏省已经独占鳌头,一年内新增8家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其占地面积也是在全国新增市场中高达41%。
近年,借助长三角地区飞速发展的区域优势,国内纺织服装企业的资本、技术、产品开发、生产呈现向江苏这老纺织重地集聚的新变化。
无锡新世界国际纺织服装城、湖塘纺织城、嘉兴·南方中国纺织城等都选择了紧紧依靠产业资源、地缘优势成为近年江苏省专业市场新军。二个月前,国家又正式批准常熟招商城更名为中国服装城,从商贸流通的层面预示着江苏服装产业的兴起。
在江苏服装商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常熟,服装城每年的交易额在300多个亿以上,并持续增长速度很快,经过20年的发展,常熟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专业市场集群之一。今天的常熟,整个产业链上有将近5000家服装生产企业,2007年非国有资本运作以商务型市场为定位的天虹服装城加入,在带动品牌提升,专业市场的革新,以及常熟服装品牌的整体发展方面都将起到促进作用。
无锡新世界国际纺织服装城在江苏建成了纺织服装市场的首个“巨无霸”,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格局的转变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整个服装城总投资40亿元,建筑面积达130万平方米,全球采购商在这里可以完成一站式采购。
先不谈“巨无霸”市场能否带来销售奇迹,它的出现,给长三角地区标上一个鲜明记号,也拉动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网状格局的迅速形成。同时,巨大的市场贸易窗口效应,势必会推动周遍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加速成长。
东北三省发力
由市场向商贸区提升
一直以来,东北三省地区都是纺织服装最大的消费基地之一,沿海地区的服装品牌大多借助这一渠道流入北方市场。近年来,该地区除了旧体市场的升级改造外,新市场的加盟,更将窗口开向东南亚、俄罗斯及日、韩。半年前,沈阳国际纺织服装城落户沈阳,一期建设即有60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将达138万平方米,目标将成为一“最”——国内最大体量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
同时,随着五爱三期工程、五爱深港客货总站、五联商厦的启动,宣布了经过20多年不断建设和发展,五爱市场已经开始由市场向商贸区的提升和转变,五爱商贸区的建设已经拉开序幕。在“十一五”期间,商贸区投资额将超过100亿元,贸易额将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将成为北方最活跃的商贸区。
东北三省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数量的增加,打破了三省合一的传统观念,吉林、辽宁、黑龙江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商贸优势与龙头市场。
杜钰洲会长在一次接受采访中曾经提到,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是产业提升必须要抓的环节,它也是产业资本化,企业社会化的必然环节。由此可见,关注及引导专业市场顺势“位移”,将透析整个纺织服装产业的变化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