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困境中难以成长,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惯性思维非常僵化
目前,面对越来越多涌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和愈发激烈的国际竞争,守住阵地和走出国门,对中国企业来说,似乎都是非常困难的。中国企业正处于一个成长的困境。
对于中国服装企业来说,怎样才能在未来继续成长,成为了一个问题。有企业认为,下一步的成长在于国际化,参与国际竞争。但就目前来看,真正达到跨国企业标准的中国企业几乎没有。
很多企业认为,中国服装企业的优势在于廉价劳动力和极强的制造能力,但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贴上国外品牌就能完成企业下一步的成长吗?
今年,瑞典的H&M和西班牙的ZARA分别在上海淮海路和南京西路开设店铺,这是两家国际品牌的时装店,然而它们的产品价格却并不十分高昂,几十元到几百元都有,甚至比我们的国产品牌还便宜。直到目睹这两个品牌之后,我们的企业才发现“廉价劳动力”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ZARA和H&M,每年推出两千款衣服,一个星期店内商品更新一次,这就是为什么两家店铺营业的时候,消费者都去抢购衣服。当它们进入中国的时候,应该可以给我们的服装企业家当头棒喝。我们会发现,过去的思维很可能是有问题的。如果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思想不解放,谈成长几乎是不可能的。
2005年,日本索尼公司几乎轰然倒地。之后,公司启用了一位来自英国的首席执行官。公司表示,索尼不缺资金、不缺技术、不缺人才,而缺少的就是“解放思想”,“日本文化的僵化思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而中国企业是什么样的思维呢?
根据对中国市场的调查,中国的手机市场高端手机占18%,中端手机占68%,低端手机占14%,也就是说,中低端手机占有率高达82%。按照中国企业的思维,如果要切入手机市场,一定会选择82%的市场,因为这块市场最大、最有潜力、最具有成长性,这种思维的结果就是所有的企业都生产中低端产品,全部拥挤在这一块市场上。
和日本文化一样,我们中华文化也存在僵化思维,而这种思维在企业能否健康成长中却扮演了重要角色。企业要具备成长性发展,必须放弃僵化的思维。
其实包括服装业在内的很多行业,都具有这样的特点:传统产业、产品同质性高、技术壁垒不高。这就要求企业要利用品牌战略和技术创新来突破这个困境。
在我国,江浙两省集中了相当数量的优秀纺织服装企业,这些企业不但基本实现了资本化、电子化、科技化,成为现代化企业,而且也把品牌战略作为企业成长的指导思想。然而,却没有一家企业的产品可以像H&M和ZARA一样,席卷这个区域甚至是全国最重要的城市。
事实上,在这些品牌进入中国之前,很少有人听说过它们,甚至西班牙的纺织业还要比中国落后,究竟是什么原因使ZARA在中国一炮走红?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中国服装业的其他领域。
在中国的运动品牌市场中,随着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的步步紧逼,以李宁公司为代表的国产品牌的生存环境并不十分乐观。事实上,耐克的产品尤其是运动鞋,很多都是在东莞制造的,所谓的运动鞋技术中国企业都有所掌握,科技水平是一样,然而在中国,耐克却比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