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不仅可以形容婚姻,人生亦是如此。小孩想快速跑进成年人的围城,以为里面的童话很美丽;大人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其实,“城里”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
“城里”“城外”
——“儿童成人化”现象透析
○记者温培焱
“少年老成”的“小大人”越来越多
天真烂漫、可爱无邪……这些词汇通常令人想到儿童。然而,如今的儿童越来越显老成,他们的言行举止之成熟,时常让大人吓一跳。
语出惊人 小丽刚上小学一年级,却总是表现出“少年已识愁滋味”的样子,跟她讲话会产生和同龄人说话的错觉。有次小丽对记者说:“叔叔,你陪我聊会儿吧,我好烦啊。”记者问:“那你说说,你烦什么呀?”结果她居然叹气:“唉,算了,跟你说了也没用,你又不懂……”
现在,“郁闷”、“活着真累”等成人话语经常出自小孩子口中,有些还是不堪入耳的脏话。当记者问起一些小学生使用这些词的感觉时,很多人都不以为然。现在,小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并且快,这些话让孩子们感觉有个性,用流行的“口头禅”炫耀自己,当孩子们学到有消极影响的新词语时,老师和家长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尤其是粗话,更应及时阻止。
穿着如大人 现在,爱漂亮的妈妈们在装扮自己的同时,往往也会将自己的孩子打扮成光彩照人的小公主、小王子。有些年轻妈妈甚至带着孩子去发廊烫发、染发,给孩子抹上色彩鲜艳的指甲油和化妆品,还有的拉上孩子去拍写真。
有关专家认为,孩子的装扮最能体现孩子的性格和年龄特征,家长看似宠爱的过分装饰,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看似成人化。孩子爱动爱玩、正在发育,要求服装宽松,方便活动,而许多成人化童装却背道而驰。过分将成人味十足的流行元素照搬到儿童服装上,不仅有害孩子的正常身体发育,同时对儿童心理会起暗示作用,极易“催生”孩子心理的成人化。
成人化消费 不少中小学生不仅会在文具柜台选购用品,连化妆品、首饰等成人用品柜台也成了他们大把掏钱的地方。一名化妆品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现在买眼影、唇彩等化妆品的中学生不在少数,不少家长带着小孩来买化妆品作为礼物。在街头一些精品店里,几十元的仿真项链、戒指也受到孩子们的追捧。
成人化消费倾向是少儿成长过程中的正常心理表现,要使他们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必须进行正确的引导。盲目跟风的成人化消费习惯,不仅会干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很容易导致其养成互相攀比、爱慕虚荣的不良习气,从长远看还可能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儿歌竟被情歌代 “爱情三十六计,就像一场游戏,我要自己掌握遥控器。”稚嫩的童声翻唱出蔡依林的《爱情三十六计》,早已变为街头巷尾广为传唱的“儿歌”。民间有句顺口溜“儿歌竟被情歌代”。“儿歌成人化、粗俗化”现象,逐渐引起了家长和教育界的忧虑。家长们担心流行歌曲中关于失恋、单恋的内容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其中一些过分宣扬自我,具有强烈的自恋和排他色彩,孩子唱多了难免会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比早恋更危险。
由于信息的多元化、资讯手段的先进化,现在孩子见识的东西很多,他们的审美、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意识较以前的孩子都更早成熟。但是,他们的辨别能力还未跟上,面对各种信息不知如何筛选。不懂选择的孩子们容易陷入流行文化的漩涡中,耳濡目染之下逐渐被改变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儿童和成人的界限也逐渐模糊。
心理早熟 如今,班上那些懂事、会看眼色、加之成绩不错的孩子往往成为老师眼中的宝贝;选班长拉选票,有的会捎上巧克力、牛肉干供同学们分享;遇到老师的生日或教师节、妇女节,孩子往往会花上几十元去给老师买礼物;参加小朋友们的生日,不落俗套、价格不菲的礼物是一定不可缺少的。有同学介绍说,现在同学关系很难处,谁过生日不请客,大家就会觉得他很小气。别人请客自己就得送礼,礼物太便宜了还会被人笑话。
现在有不少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告诉孩子要多长心眼,与人沟通不能完全推心置腹,交朋友时要找和自己层次差不多的小孩,要听老师的话、不能惹老师不开心等等。孩子或许不甚明白,但是他们是天生的模仿者,大人的许多行为,也许就是他们待人接物的标准。成人化可以让孩子提前了解正直、善良、勇敢等精神,但同时也让他们更早接触成人世界的复杂性,如自私、不友善、不诚信等。虽然他们不理解,但完全可以模仿,久而久之,容易导致孩子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比如过分老成圆滑、一味追求金钱的交际等。孩子的世界应该充满阳光,应该干净,不应该有阴暗的东西来腐蚀孩子纯洁的心灵。
让孩子回归天真
针对儿童身上呈现成人化的现象,有些家长认为有利有弊。被认为好的一面是,会照顾、帮助别人,能说会道,能办理一些大人做的事情;有的能认真学习并初步掌握某种技能;还有的能劝解大人吵架,在成年人中间传话,为别人保守秘密、分忧、承担责任等。被认为不好的一面是,骂人、训斥人、管教人,能说出成套的大人话,讲究穿戴、追求享受等。
专家认为,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上看,表现在儿童身上的上述两个方面,都属于不正常状况。因为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处于不成熟阶段,主要的表现特征是好奇心强,爱问好动,思想纯洁等,在做事及接触事物中,时常显露出幼稚和天真,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在这个时期,他们应该受到更多的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儿童启蒙教育,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从而使儿童享受人生最幸福、最欢乐、最无忧无虑的时光。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因此,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对儿童采取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方法,不要让孩子过早“成人化”。
要给予儿童应有的“自主权”。 儿童好奇心强,思维简单,对具体事物缺乏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家长应正确对待儿童的这些表现,不要以成人的标准、愿望、意志来要求和衡量他们。把自由和独立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选择、自由探索。只有这样,孩子身心发展的巨大潜能才能得以挖掘。
不要让儿童孤独,要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独生子女在家里常处于没有小伙伴的孤独中,而孤独则会提早促成其外表的稳重。家长要尽可能地让孩子同其他儿童在一起,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生活玩耍的乐趣。父母也应利用空余时间适当地同孩子做游戏、唱歌谣、逛公园等,使他们处于童真欢乐的环境。
让儿童多接触大自然。儿童在大自然中会毫无保留地展现自己的情感。家长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到大自然中观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并指导他们参加一些实践。孩子们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感性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这样,既可抒发他们的童真感情,又可增强体魄和学到知识。
宽容和理解孩子的错误。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儿童对社会上的现象也时时感到新鲜,但他们的新鲜感是没有分析和不会选择的。孩子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在不断尝试中学习和成长的,就免不了会出错。我们应该宽容孩子看似荒谬的行为。但家长和教师要注意防止儿童接触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与儿童共同分析、选择,不适于儿童看到和听到的,尽量让他们避开。
纠正儿童不当的模仿行为。儿童的模仿行为,是他们身心发育成长的重要方式,但就其本身意识不到这一点,在模仿的过程中也不能掌握具体的“尺寸”。因此,家长和教师在孩子面前应注意自己的言行,讲文明、讲道德,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对于儿童不应模仿的言行要及时制止、引导,并用儿童易接受的语言向其讲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