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一连串的检测结果印证着铁一般的事实,人们很难把服装与污染、伤害这些字眼联系起来。
“一种德国产全棉儿童背带裤和一种意大利产牛仔男衬衫,均被检出存在对人体有害、甚至可能致癌的可分解芳香胺”。这是今年2月底,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该市9家著名商场零售进口服装抽检结果中一个令人不安的细节。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刘处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个细节之所以让人不安,就是因为与有害物对应的,与“儿童”、“(衬衫紧贴)的身体”等这些最薄弱、最敏感的环节相对应的,是“全棉”、“著名商场”、“国外知名品牌”等消费者寄予充分信任的商品元素。同样令人不安的是,在此次抽检的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31件名牌服装样品中,有20个样品不符合我国今年起实施的《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不合格率高达64.5%。这其中,既有高档服饰配件,也有衬衫、内衣、婴幼儿服装等与消费者接触最亲密的衣物。
事实上,警钟早已响起。
2001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对纯棉免烫衬衫甲醛含量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所涉及的29个品牌样品中,部分产品甲醛含量较高,有些全棉免烫衬衫甲醛含量竟高达418mg/kg。
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全国16个省、市110家企业生产的115种男女衬衫进行抽查发现,12种衬衫存在甲醛含量超标的问题。
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儿童服装质量抽查结果显示,有三成以上产品甲醛超标。
有毒的服装、床上用品等纺织品对人体的伤害不亚于有毒食品,它们与人体充分接触后通过皮肤渗入体内,对人体造成伤害。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陈教授告诉本报记者,甲醛对皮肤粘膜和眼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人体接触后会出现皮肤起皱、汗液分泌减少等症状。如果服装中含有过量甲醛,在穿着时它会随着衣物和人体的摩擦而渗透或挥发,引起呼吸道炎症、鼻炎、支气管炎、过敏性皮炎等病症;如果长时间穿甲醛超标的服装,会导致胃炎、肝炎、手指及甲指发痛等症,甚至可能诱发癌症。
甲醛有毒——谁把甲醛领进了家门
甲醛有毒,然而在服装加工业,这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却是个“化腐朽为神奇”的“好东西”。
把甲醛领进消费者家门的,其实是缺乏环保要求与人文关怀考虑的落后加工工艺。河北省服装协会有关专家告诉记者,纺织品中甲醛的产生完全是服装加工成形过程中人为加进去的。
服装加工行业主动“服毒”,主要是因为甲醛的防腐能力特别强,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后,使得甲醛成为服装面料中纤维的一部分,起到防皱、防缩、阻燃等作用;同时也可以保持衣物印花、染色的耐久性,并改善衣物的手感。在服装原料加工中广泛使用甲醛的,一是经过防皱处理的纯棉衣物,二是目前较为流行的胸前有涂料印花的T恤,其三是衣物有衬布部分如西裤腰部等,其四是复合布、涂层布、植绒布以及经过特殊整理的纺织品,最后就是黑色、深蓝色等颜色较深的涤纶衣物。
河北省纺织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有关专家认为,在现阶段,要求上述这些服装面料一点甲醛都不含是不现实的,因为这些面料的生产与印染加工工艺都需要加入含有甲醛的助剂,如何确保这种有毒助剂绝对不超标是目前亟待要做的。
河北省服装协会许会长认为,市场的无要求与消费的不理智,也间接导致了生产企业和商场忽视了服装的环保质量,并最终导致服装消费的引“毒”入室。成装求挺阔、童装求鲜艳,是目前服装消费的两大误区。事实上,面料的后期整理方面,如保证衬衣领、袖口圆挺而不变形、印花鲜艳经久等,在大部分服装加工者眼里,几乎没有比使用甲醛更经济、更立竿见影的办法了。而如果消费者选购服装只考虑外观、做工等,也不利于促进服装生产企业形成环保质量检测的自觉性。
封杀有害物——打一场服装“禁毒”战
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将在包括服装行业在内的整个纺织品行业内全面“禁毒”。
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了解到,刚刚颁布的服装行业“禁毒令”——《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从今年 1月 1日起试行,到2006年 1月1日起正式实施。也就是说,纺织品企业还有不到一年时间的过渡期,到明年元旦以后,所有不合格产品都将被清出市场。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纺织品标准为国家强制性标准。按照产品最终与皮肤接触的程度,把纺织产品划分为直接接触皮肤和非直接接触皮肤两大类。同时,把婴幼儿这一特殊群体的服装及其用品单独划为一类加强规范。
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甲醛含量的多少要通过专门仪器来测量,强制执行的新标准将从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角度出发,要求产品必须在使用说明书上明确标称所符合的安全技术要求类别。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新标准的明确分类,将直接带来纺织品消费领域的变革,消费者可以直接在该标准的指导下,按照相关标识,更安全地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这位负责人说,新的《规范》要求市场上流通的服装共有5项指标必须达标,即甲醛含量、PH值(酸碱度)、色牢度、异味和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过渡期后,如抽查发现有不达标的服装,不仅要禁止其销售,而且不允许作为库存品或削价处理,只能销毁。
给你给我——明天的“绿色生态服饰”
衣食住行,以衣为先。衣服既是人体适应自然变化的“第二皮肤”,又是维护生存健康的“第一护卫”,其安全、卫生和舒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北京服装学院周璐瑛教授介绍,一套服装从棉花播种(或化学合成)到纺织印染,再到制衣上柜,直至选购上身,其间有很多机会使衣服受到污染,从而危害人们的健康。
在倡导环保的大主题下,代表绿色消费时尚和潮流的“绿色生态服饰”呼之欲出。针对服装污染的现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机构联合推出了有中国环境标志的生态纺织品标准,对服装的生产和消费进行引导。中国环境标志要求,服装产品不得经过有氯漂白处理,不得进行防霉蛀整理和阻燃整理,不得有霉味、汽油味及有毒的芳香气味,不得使用可致癌的染料和可能引起过敏的染料,产品中甲醛、可提取重金属含量等应符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