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我们企业并没有像外界想象得反应那么强烈。作为企业来讲,面对国家政策调整,不能延袭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抱着等、争、要的思想,只能苦练内功,加强自己竞争力的培养,去消化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浙江华孚集团总裁孙伟挺的一席话,大大出乎记者的意料。此前,许多专家分析,人民币汇率调整,纺织行业,尤其是出口型纺织企业受的影响最大。作为亚洲最大的色纺纱线供应商,浙江华孚集团是绝对的出口型纺织企业,但孙伟挺却一再向记者提到,“要以平常心看待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
天虹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汤道平也有同样的看法,他认为,作为国家的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对企业的影响是一样的。当前企业最重要的是进行经营品种的调整、经营策略的调整,尽量控制内部成本、提高内在水平,这对企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这两家企业都是2004至2005年度中国棉纺行业前20强。8月9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京召开了2005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竞争力发布会,公布了2004至2005中国纺织各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及全行业销售、出口百强企业排名名单,并发布了棉纺行业企业竞争力前20强,毛纺、丝绸、麻纺、化纤、针织、印染、服装企业竞争力前10强。这些竞争力排名榜上的企业共同的体会是,只有提高企业内在竞争力,才能随时应对各种贸易风险。只有提高整个行业甚至国家的竞争力,才能确立企业在国际上应有的地位。
对于竞争力,浙江华孚集团总裁孙伟挺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一个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是国家的竞争力和企业的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中国色纺从一个产品做成一个行业,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从产品上来说,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日本、韩国比,已经有了非常强的竞争力。包括与欧美的同行比,华孚色纺产品的竞争力并不比其弱,甚至超过他们。但一种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不是由某个企业的竞争力确立的。色纺线,华孚产品与欧洲产品的价格差10倍,但我们产品的功能、性能、品质各个方面,与他们并没有那么大的差距。一个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除了企业的竞争力外,还与国家的竞争力有关。即一个国家在全球经济的定位,某种意义上会使企业的竞争力大打折扣。作为行业的优势企业,提升行业竞争力,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因为国家、行业整体强盛了,企业的竞争力才能真正得以体现。否则企业只能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谈竞争力。”
华孚与大多数新生代企业一样,进入了第二个10年战略期,面临的环境和状况也大同小异,一是需求和资源的两头不足;二是自由和制约的双向交互;三是成长和能力的现实冲突。孙伟挺认为创新仍将是华孚竞争力的源泉。
在战略创新方面:导向上,从客户战略向竞争战略,从需求战略向供给战略的梯度回归。因为在产品十分丰富的市场上,随需而变是不够的,客人不能给你需求的信息,供应商必须主动提供。
视野上,从国内战略向国际战略升级,将舞台扩展至国际舞台,将竞争者瞄准世界级企业。业务安排上,一定要处理好核心业务,成长业务和种子业务三层关系,准备好明天、后天怎么办的问题。
作为2004至2005中国毛纺行业企业竞争力前10强企业,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提高竞争力的经验是所属产业均坚持高端定位。据集团总裁邱栋介绍,毛纺是如意兴企立业之根,国内毛纺业经过十几年打拼,已大大缩短了与国际间的差距,但最后的一点差距依然很大,突出表现在纺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上。基于这种前提,如意集团把高端定位、国际品质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意在把如意放在全球竞争的舞台上,以实现国际化战略。现在,如意从市场调研、产品定位、技术开发、信息跟踪、国际化营销模式,全程与国际接轨,其商流、物流、资金流系统也与国际全面接轨。目前,精纺面料总量已起过1000万米,花色达到15000余种。凭借面料的多品种、差异化、多功能占据了国际中高端市场,产品品质1/3达到世界级水平,产量的70%销往国外。其中,法国警服用面料全部采用如意防污、拒水、防紫外线新型面料,成为较早进入欧盟国家采购系统的企业之一。如意毛纺也由量的扩张,逐步走向品质提升,原创设计的坦途。
邱栋感叹,中国纺织服装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任何利用封堵、打压以及苛刻的规则,试图延缓气势如虹的中国经济都将是徒劳的。
但企业必须以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以奉献精品来支撑品牌,反过来用自主创新,品牌提升来带动企业的整体国际化水平,走出一条以传统纺织为基础,向技术纺织转型的新型产业化发展之路。使纺织技术转化为技术纺织,由规模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
告别中国纺织产品低价格、低品质形象,改变“中国制造”在世界上的竞争格局,塑造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形象,是中国纺织企业的共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