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网

绍兴纺织业 十年两大争论

    10年来,绍兴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发展纺织业如此信心百倍。  

  “都说绍兴纺织业发展面临天花板,但为什么每年还有将近50%以上的投资涌入纺织行业呢?”2006年12月27日,绍兴县经贸局局长沈小军直言,外界对绍兴纺织业的看法过于悲观。  

  绍兴县最新一期季度经济运行报告上所显示:2006年1—9月,绍兴大纺织生产增速比去年下降了6.6个百分点,但利润增长速度却上升了9.4个百分点。  

  绍兴县委书记徐焕明认为,2006年,在延伸传统产业链上,绍兴大纺织走上了稳中求胜的局面。“纺织业还是朝阳产业,我们不会放弃。”他说。  

  十年两大争论  

  十年来与绍兴有关的两大争论,对绍兴纺织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是1998年,义乌小商品市场开始超越了柯桥轻纺城市场。有人形象地比喻说,小商品城每股价格在60多元,轻纺城只在6元左右。看股价就知道两者的差距了。  

  面对被超越,关于专业市场和综合商贸市场谁更有发展前景被广泛讨论。  

  另一个是,十年来,纺织业一业独大的局面让绍兴县政府动了许多脑子,但十年下来,纺织业比重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了。  

  2006年11月份,一份关于绍兴纺织业的报告显示:2005年,绍兴县有356家企业亏损,亏损金额将近3个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两者之间最大的差距达到51.5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仍然活着的企业,资金链过紧是普遍难题。2005年纺织业负债率一度高达64.9%。  

  规模以上大纺织业总体效益从2002年开始,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年甚至下降了6.3%。  

  效益下降了,但大纺织的污染和能耗却在反向运行:在绍兴县156家省级重点用能单位中,仅印染业就占了102家,印染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平均3.885吨,是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的165%,是浙江全省平均水平的2.5倍。  

  面对外界质疑,甚至内部的争论,绍兴产业结构调整走在十字路口:继续争论还是再起炉灶?  

  政府上位  

  “义乌是终端产品为主,绍兴是中间产品为主,背后的产业生产模式决定了两个市场定位是不同的。”面对绍兴轻纺城和义乌小商品市场孰优孰劣的争论,绍兴县委书记徐焕明说。  

  1988年10月,柯桥成立轻纺市场,围绕这一市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纺织产业集群。1992年,绍兴县率先开展乡镇企业改革,1998年又掀起股份制改革浪潮。目前,绍兴县87%的工业销售来自民企,另13%出自三资企业。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主动退居到了市场的幕后。一向走在市场化改革前列的绍兴县政府先后两次主导了轻纺城市场的国退民进:一次是工商局退出市场管理,另一次是政府把控股权转让给民营企业。  

  而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先后五次升级扩大中,政府从来都是居于主导地位。  

  不同的机制产生了不同的结果:绍兴轻纺城的每一个店铺都被切割成一个个小的产权单位,奇货可居,一间20多平米的商铺转让价格甚至高达300万。而义乌同样一块店铺,一年租金也就几万、十几万。  

  “这直接的结果就是人为造成高额的商务成本,竞争优势就慢慢丧失了。”在徐焕明看来,重新界定在产业和市场上,政府的边界至关重要,这甚至还关系到政府对市场和产业把握的信心的提升。  

  2006年10月,一年一度的纺博会在绍兴召开。细心的人发现,与以往悄无声息的纺博会不同,这次纺博会在国内外媒体上投放了将近2000万的广告。而造成这种变化的恰恰是,绍兴县政府决定从企业手中重新收回对纺博会的举办权。  

  “企业考虑的是自身的效益最大化,而政府考虑的是如何提升整个区域产业的知名度。”绍兴县经贸局局长沈小军说,“但我们仅仅对产业提升和区域品牌上强调政府主导,该企业做的,我们不会插手。”  

  增长和延伸  

  “轻纺市场十年争议,一朝解决,政府信心大振。”绍兴县一位官员告诉记者。而接下来,他们面对的是更为复杂的纺织产业图景:纺织业在绍兴还能走多远?  

  2005年在182家印染企业中,有64家亏损,占印染企业的35.36%,亏损金额1.52亿元。而印染行业加工能力甚至达到了132亿米,2005年全年实际产量只有115亿米。  

  “大量印染企业机器上蒙上了灰尘。”一位印染企业老板介绍。而更令他们难堪的是可怜的利润。在452.70亿元的印染业销售收入中,利润率仅仅只有1%。  

  但正是被人诟病的印染业,却成为重振绍兴纺织业的突破口。数据显示,2006年前九个月产量增速下降了15.3个百分点,而效益增速却同比提高了26个百分点。  

  来自2006年前三季度的数据也看到了纺织业走出低谷的信号:规模以上亏损企业比2005年减少了141家,企业亏损率也由年初的26.8%下降到7.5%。企业利润与主营收入之间的差距在4.5个百分点,而去年两者的差距一度达到51.5个百分点。  

  “纺织业发展的前景在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上,在产品的高端化和竞争力上。”徐焕明说。  

  从上游的PTA、聚酯、化纤,中游的织造、染整,到下游的服装,再到纺织机械、绣花等产业,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开始延伸。  

  与提升纺织业同步的是,过去10年来一直未见起色的非纺织行业的壮大在2006年也快速发展。首次非纺比重超过了30%。
相关文章
姓名: (*必填) 
电话: (*必填) 
地区:
地址: (*必填)
内容: (*必填)
   允许推荐给同类客户
 
  • 大人的红色世界,宝贝也能跟上
  • 杰米兰帝圣诞暖色搭配集 将潮流变成一件温暖的事
  • 温暖相伴的快乐,海贝童装是最好的礼物呢!
  • 宝宝去哪儿?走出家门,才能离梦想更近!
  • 飘雪冬季,时尚达人修炼手册!
  • 叠穿小撇步,“造型神经”兴奋起来!
  • 双11爆款清单来啦~宝贝冬日必败潮搭!
  • 久久童装 | 2016少儿模特大赛完美落幕
    关注微信
    中国童装网二维码

    关于我们 | 点石新闻 | 版权声明 | 客服中心 | 订阅杂志 | 点石理念 | 服务项目 | 诚聘英才 | 组织架构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网站地图

    闽ICP备1501141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0110003  企业注册号:3505812301341  

    Copyright©2005-2016        中国童装网 51Kid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Contact:service@51kids.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品牌推广,招商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资讯发布,新闻投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展会合作,友情链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资料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