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行业一直存在于社会的需求中,变化的仅仅是不同服装品牌的生生死死!
那么,顾客在接受新产品时,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1、顾客对新产品的质量、性能、价格、使用效果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疑虑,担心购买行为会有负面风险,如:穿着效果不好看、产品质量不能保障、其他品牌同类产品价格低等。因此,顾客在接受新产品时,对其心理疑虑不断地做利弊权衡:对产品产生穿着联想,如果预期效果并不太好,而服装价格高、风险大,即弊大与利,那么顾客就会随即放弃对新产品的尝试;如果预期估计的效果比较满意,相对购买风险小,即利大于弊,那么顾客有欲望尝试新品。例如:某运动品牌新推出一款足球跑鞋,主题是:像"F1"一样的飙速度!卖点是:鞋底增加了高科技材料的弹性物质,受压力后增加反弹作用,促使提升奔跑的速度。当顾客在卖场接触到这款新鞋时,自然会产生疑惑:"真的穿上后,会提高速度那么厉害吗?这个添加的弹性物质究竟是什么?是否对人体有害?鞋的质量如何?会不会没穿两天就坏了?"如果,卖场的POP平面宣传能充分说明这款鞋的特点,导购能清楚解释这款鞋新型物质的材料与设计原理,并配合穿着这款鞋跑步的速度测算数据。就能打消顾客接受新产品本能的顾虑,当然,最好修改宣传主题--"F1"的飙速度!穿上这鞋,要人体奔跑的速度像"F1"赛车一样,有基本常识的人都知道:是不可能的!明显具有"忽悠"的成分在内,带给顾客夸大、不真实的感觉,反而影响了顾客对新款的认可。
2、顾客对新品的关注程度与接受的状态、购买的先后顺序,还取决于消费者个性特征的差异。一般而言,冒险性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顾客会先购买,遵从传统、相对保守的顾客则后购买。
美国营销学家罗杰斯在1962年《改革的扩散》论述到新产品消费类型理论。即:部分消费者在新产品投放上市很快就接受,而部分消费者要经历很长时间才决定是否接受。以接受新产品的时间先后顺序,将消费者划分为"革新者""早期接受者""早期采用者""晚期采用者""守旧者"五大类。若以新产品的全部接受者为100%,那么,五个类别的权重与个性特征如下:
消费者类型比例%个性特征
革新者2.5%冒险性强,喜欢变化,独立性强,非传统
早期接受者13.5%受他人尊敬,喜欢炫耀,追求时尚
早期采用大众34%从众性强,喜欢模仿,愿意照别人的路子走
晚期采用大众34%怀疑性强,易犹豫不决
守旧者16%遵从传统观念,比较保守
新产品的最先购买者一般是少数的革新者,此时购买的服装不但风格元素或新异面料都会到来穿着风险,而且此时的服装价格是生命周期内最高的,革新者有可能会付出比后来者更高价格的购买风险。但革新者由于具备比较强的冒险精神、独立性强、喜欢追求时尚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征,因此,是否购买服装新品,主要取决于自己对该服装的直接了解与综合判断,几乎不受他人的影响。早期接受者和早期采用大众对新鲜事物很敏感、关注,一旦接受服装的流行新款式、新面料、新搭配方法都会尝试,并逐步接受和总结意见,再进行改进。晚期采用大众对新品的接受主要来源于已购新品消费者人数的众多所形成的社会环境压力,如果该流性元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社会中,尚未购买的就会体验到落后与孤立感,迫使其采取行动以保持与其他人的同步性。例如:前几年流行一种女鞋,鞋头的造型很长很尖,甚至还往上翘,俗称"踢死牛"。刚开始流行时,街上只有着装比较新奇、异类的年轻女人穿。经过一段时间后,这款进行了"改良"--鞋头不再往上翘,长度逐步减短,仍然尖,并冠上了主题"很女人味"。于是大量年轻、中年的女人开始尝试这样的鞋,希望让自己穿上很"女人",逐步这款鞋的基本造型形成一种时尚潮流风靡了更多的大众,如果没有穿这样造型的鞋走在大街上,就显得很不时尚、很不"女人"、很落伍,因此,又有更多的追随者被迫加入。尽管,这样款式的鞋穿起来并不舒服--由于太长太尖,保持平衡很困难,上台阶还得"对准了"!但仍然节制不住它的普遍流行。
革新者与早期接受者在新品的购买推广中所起的倡导与表率作用是相当明显的,特别是服装的潮流引领和宣传。服装经营者要善于发现并积累这样的革新者和早期接受者,当新品上市时不但要充分展示宣传(卖场陈列、平面设计),而且要充分利用革新者和早期接受者,让他们尽早使用、反馈意见和宣传新品,别忘了!他们每个人身后有25个潜在的顾客!
当然,不同的顾客类型有着不同的购买心理和行为,如:男女性别不同、经济收入不同、职业不同、生活地区风俗不同等,其购买心理行为的差距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