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制造业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产业集群在制造业方面占领了大部分的世界市场。如温州打火机占世界打火机市场的70-80%,深圳横岗的眼镜部落占全球眼镜份额的60%,当然,纺织服装业也同样势头强劲。然而中国产业集群勃勃生机的同时,却陷入低价格恶战的泥潭,要怎样避免产业集群的“草根性”?中国著名的品牌战略专家李凯洛先生在2006年11月27日的广东省普宁市国际衬衫节“区域品牌战略论坛”上关于中国区域集群产业的发展之路的发言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省。
随着越来越多的纺织特色城、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名单的出炉,截止06年1月全国已有45个市、59个镇成为纺织产业试点地区。这些占据了全国纺织经济总量三分之一强的产业集群,其规模在世界范围内也无出其右者;然而,这些产业集群真正具有国际声誉的却寥寥无几。按照有关经济学家的解释,当一个企业或国家特定产品的销售额占到世界市场的10%以上时,这个企业(国家)就拥有了在这个产品上的话语权。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产业集群地的服装生产都已形成规模,但是人们却依然对这个集群地一无所知。
产业集群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迈克尔&S226;波特在1990年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它是指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供应商、服务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的地理集聚体。通俗地讲,大量的中小企业或小生产者“物以类聚”,内部实行市场化、高度专业化的分工,从而形成产业聚积效应。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时期,从没有资本,没有技术,没有先进设备,而从技术含量低,资金要求低但市场易接受的日用品起步的“小商品时代”,到以小型加工业务为主的家庭作坊开始资本原始积累的“铺户加工时代”,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一批经营能手积累了二次创业资金,开设工厂走向工业园区,形成重要的“工业园区时代”,而今在三股力量发展下,共同打造了一个个充满强劲生命力与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然而值得反思的是:在这些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也凸显了勃勃生机的背后“劣根性”和“草根性”……
一、直面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劣根性
以羊毛衫为例,按照马克思的理论,一架人工手摇横机所制造出的一件低档羊毛衫价值20元人民币,每天可生产20件,共价值400元人民币。当技术得到提高出现了电动横机时,每天可生产50件这种羊毛衫,共价值1000元人民币。那么按理可以在每台横机上获得30件衣服价值600元人民币的超额剩余价值,这是一个无庸质疑的最简单的经济学计算方法。然而在鲜活的动态的信息畅通的现代经济活动中,事实却并非如此。当个别企业或者个体户有这样的生产优势之后,必然要加强市场竞争力,表现到实际销售中去。而这时市场上的羊毛衫价格却发生的变化,它由20元人民币变成了人们所意想不到的5元人民币。产品的急剧贬值,5元人民币一件,50件衣服的价值现在只有250元,比以前手摇横机所产生的400元总价值还少了150元。马克思非常遗憾地忽略了如今充斥于大量产业集群中的现实状况。
任何一个产业集群都会发挥出学习成本、交易成本、信息传递成本的急剧降低功能。。曾经红极一时的浙江洪合羊毛衫市场内,这样的功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哪家行情比较好,哪家晚上发包比较多,都会引起同行的刺探。在得到相关情报后,立马组织打样、组织生产、一两天之内,全面参与同质化竞争,降价、降价、再降价,直到这个款式利润空间被榨干,市场被做死为止。然后抓住一个新款式继续重复这样的轮回。
按照经济学,如果占据了15%以上的市场份额,我们可以称之为初期垄断。温州的打火机,以点滴利润占据了世界打火机市场70—80%的份额,挤垮了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许多同类企业。那么在这场打火机的垄断中,温州得到了什么?他们只得到了几分钱的出厂价,并让自己成为了不折不扣的世界级打火机生产工厂。
深圳的横岗眼镜部落,年产眼镜近2亿副,占全球眼镜份额的60%。而在近500家眼镜企业品牌中自有率不到1%,一副眼镜的平均利润才几块钱。横岗的眼镜厂中每年都有100家左右倒闭,也有100-200家新厂出现。深圳眼镜行业中,除大型港资企业较稳定外,能坚持5年的本土企业为数不多。
美国著名的罗技鼠标有这样一个恒等式:40=8+15+14+3。一个罗技鼠标的零售价为40美元,其中罗技凭借品牌所得是8美元,分销商和零售商所得是15美元,海外零部件供应商所得是14美元,而中国的生产厂家所得仅有3美元。无独有偶,在纺织服装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一件在美国市场售价为20美元的衬衫,在中国的出口价格为4美元左右,抛去管理费、运输费和材料费,企业最终只能赚到60至70美分,也就是约5元人民币。”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提到过这样一个等式:8亿=1。说的是中国的要卖八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波音飞机。这说明,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只做了一个工作,就是培育国际品牌和养活国外设计师。现在所说的中国的服装业如何的繁荣昌盛,只是指中国服装的制造业的繁荣昌盛,而这条生命线其实是把握在别人的手中。
二、知识与创新: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核心竞争力
价格恶战难道是我们唯一的生存法则吗?当越南、印度这些地方也崛起这样的集群,当他们的价格比我们还低的时候,我们还有生存空间吗?这里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以价格为目标,终将会被价格所抛弃,价格竞争带来的是剩余价值的降低。
“当我们的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全球市场时,我们却离全球市场越来越远。”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处处长顾强是这样评论中国纺织产业集群国际化的缺失的。对于产业集群声音不强的状况,业内专家认为这与集群内企业过多进行委托加工服务以及集群整体意识的淡薄有很大关系。过多进行委托加工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利润被品牌占有者和渠道商所占有,而且还使产品声誉发生转移,造成有品无牌的后果。
东莞一家鞋厂为耐克进行委托加工服务,结果到现在人们也只知耐克不知这家鞋厂,更不知道鞋厂所处的东莞地区。这就说明,没有将产业集群看作类似企业或产品一样的宣传实体,产业集群的品牌化发展在中国几乎闻所未闻。
目前世面上流行一本名为《世界是平的》的书,其中心含义就是经济全球化改变了过去的冷战体系。在现今全球化的题目里面,我们有两个选择:一种是主动去整合全球资源,这需要加大科技,教育与创新研发的投入,树立自己优势品牌和树立自己技术地位,占领世界资源最高端,另一种是被动全球化,被动地被整合进全球供应链之中,然后压低劳动阶层的保障,压低土地等资源价格,放任自然环境的损害,沦为给发达国家输送资源和利润的机器。
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不能仅靠人口和环境资源红利。我们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进化之路。我们要从以实质上是价格战的比较优势,发展到组合比较优势以实质上是价值战的竞争优势,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力。
迈克尔&S226;波特提出一个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他的基本观点是,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产业竞争优势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有四项: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及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新钻石模型,除了这四种主要影响因素外,还有两个重要变量可能对产业竞争优势产生重要影响,这就是机遇和政府。机遇是那些超出企业控制范围内的突发事件,政府是通过在资本市场、补贴、生产标准、竞争条例等方面的政策直接影响到企业、产业的竞争优势。这一钻石竞争优势理论过分强调国家和区域政府在产业竞争中的作用,也受到一部分学者的批评。
我们可以对波特教授的钻石结构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一点修改,也就是为他加入一个核心: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见图示)有了这个核心才能真正发展出自己产业的持续的竞争力。因此我们认为中国产业发展现在与未来首先要培养自己的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其次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在产业链中谋求好的位置,进而保持与发展自己在全球经济中的产业竞争力。日本的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006年,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新经济产业发展》,创造出领先世界的新的产业群:燃料电池,智能机器人,情报家电。他们预估在2010年这一新兴产业群将给日本创收三万亿美元。
据2006年设在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所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竞争力的排名由第48位跌至54位,成为“世界工厂”。而印度竞争力的排名由50位上升至43位,成为“世界办公室”。也就是说,印度开始比中国更重视去强化国家竞争力。波特新竞争优势理论表示,评价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是该国能否有效地形成竞争性环境和创新。国家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在于产业的竞争,而产业的发展往往是在国内几个区域内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集群的区域往往从三个方面影响竞争:提高该区域企业的生产力,促进新企业的建立和扩大加强集群,明确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度。国内多个区域形成的产业集群及集群内的企业利用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进行产业竞争,再整合需求与生产条件以及相关策略与支持产业,形成高级的最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区位品牌,最后形成国家乃至世界的集群品牌,国家会因为集群区位品牌获得竞争优势,成为有竞争力的国家,获取在国际上的地位。在打造国际化品牌的同时,也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产业链中谋求好的位置,进而保持与发展自己在全球经济中的产业竞争力。
三、品牌集群发展是立国之本
1955索尼在美国起步时茫然无措,找不到经销商。盛田
随着越来越多的纺织特色城、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名单的出炉,截止06年1月全国已有45个市、59个镇成为纺织产业试点地区。这些占据了全国纺织经济总量三分之一强的产业集群,其规模在世界范围内也无出其右者;然而,这些产业集群真正具有国际声誉的却寥寥无几。按照有关经济学家的解释,当一个企业或国家特定产品的销售额占到世界市场的10%以上时,这个企业(国家)就拥有了在这个产品上的话语权。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产业集群地的服装生产都已形成规模,但是人们却依然对这个集群地一无所知。
产业集群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迈克尔&S226;波特在1990年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它是指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供应商、服务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的地理集聚体。通俗地讲,大量的中小企业或小生产者“物以类聚”,内部实行市场化、高度专业化的分工,从而形成产业聚积效应。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时期,从没有资本,没有技术,没有先进设备,而从技术含量低,资金要求低但市场易接受的日用品起步的“小商品时代”,到以小型加工业务为主的家庭作坊开始资本原始积累的“铺户加工时代”,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一批经营能手积累了二次创业资金,开设工厂走向工业园区,形成重要的“工业园区时代”,而今在三股力量发展下,共同打造了一个个充满强劲生命力与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然而值得反思的是:在这些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也凸显了勃勃生机的背后“劣根性”和“草根性”……
一、直面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劣根性
以羊毛衫为例,按照马克思的理论,一架人工手摇横机所制造出的一件低档羊毛衫价值20元人民币,每天可生产20件,共价值400元人民币。当技术得到提高出现了电动横机时,每天可生产50件这种羊毛衫,共价值1000元人民币。那么按理可以在每台横机上获得30件衣服价值600元人民币的超额剩余价值,这是一个无庸质疑的最简单的经济学计算方法。然而在鲜活的动态的信息畅通的现代经济活动中,事实却并非如此。当个别企业或者个体户有这样的生产优势之后,必然要加强市场竞争力,表现到实际销售中去。而这时市场上的羊毛衫价格却发生的变化,它由20元人民币变成了人们所意想不到的5元人民币。产品的急剧贬值,5元人民币一件,50件衣服的价值现在只有250元,比以前手摇横机所产生的400元总价值还少了150元。马克思非常遗憾地忽略了如今充斥于大量产业集群中的现实状况。
任何一个产业集群都会发挥出学习成本、交易成本、信息传递成本的急剧降低功能。。曾经红极一时的浙江洪合羊毛衫市场内,这样的功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哪家行情比较好,哪家晚上发包比较多,都会引起同行的刺探。在得到相关情报后,立马组织打样、组织生产、一两天之内,全面参与同质化竞争,降价、降价、再降价,直到这个款式利润空间被榨干,市场被做死为止。然后抓住一个新款式继续重复这样的轮回。
按照经济学,如果占据了15%以上的市场份额,我们可以称之为初期垄断。温州的打火机,以点滴利润占据了世界打火机市场70—80%的份额,挤垮了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许多同类企业。那么在这场打火机的垄断中,温州得到了什么?他们只得到了几分钱的出厂价,并让自己成为了不折不扣的世界级打火机生产工厂。
深圳的横岗眼镜部落,年产眼镜近2亿副,占全球眼镜份额的60%。而在近500家眼镜企业品牌中自有率不到1%,一副眼镜的平均利润才几块钱。横岗的眼镜厂中每年都有100家左右倒闭,也有100-200家新厂出现。深圳眼镜行业中,除大型港资企业较稳定外,能坚持5年的本土企业为数不多。
美国著名的罗技鼠标有这样一个恒等式:40=8+15+14+3。一个罗技鼠标的零售价为40美元,其中罗技凭借品牌所得是8美元,分销商和零售商所得是15美元,海外零部件供应商所得是14美元,而中国的生产厂家所得仅有3美元。无独有偶,在纺织服装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一件在美国市场售价为20美元的衬衫,在中国的出口价格为4美元左右,抛去管理费、运输费和材料费,企业最终只能赚到60至70美分,也就是约5元人民币。”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提到过这样一个等式:8亿=1。说的是中国的要卖八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波音飞机。这说明,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只做了一个工作,就是培育国际品牌和养活国外设计师。现在所说的中国的服装业如何的繁荣昌盛,只是指中国服装的制造业的繁荣昌盛,而这条生命线其实是把握在别人的手中。
二、知识与创新: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核心竞争力
价格恶战难道是我们唯一的生存法则吗?当越南、印度这些地方也崛起这样的集群,当他们的价格比我们还低的时候,我们还有生存空间吗?这里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以价格为目标,终将会被价格所抛弃,价格竞争带来的是剩余价值的降低。
“当我们的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全球市场时,我们却离全球市场越来越远。”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处处长顾强是这样评论中国纺织产业集群国际化的缺失的。对于产业集群声音不强的状况,业内专家认为这与集群内企业过多进行委托加工服务以及集群整体意识的淡薄有很大关系。过多进行委托加工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利润被品牌占有者和渠道商所占有,而且还使产品声誉发生转移,造成有品无牌的后果。
东莞一家鞋厂为耐克进行委托加工服务,结果到现在人们也只知耐克不知这家鞋厂,更不知道鞋厂所处的东莞地区。这就说明,没有将产业集群看作类似企业或产品一样的宣传实体,产业集群的品牌化发展在中国几乎闻所未闻。
目前世面上流行一本名为《世界是平的》的书,其中心含义就是经济全球化改变了过去的冷战体系。在现今全球化的题目里面,我们有两个选择:一种是主动去整合全球资源,这需要加大科技,教育与创新研发的投入,树立自己优势品牌和树立自己技术地位,占领世界资源最高端,另一种是被动全球化,被动地被整合进全球供应链之中,然后压低劳动阶层的保障,压低土地等资源价格,放任自然环境的损害,沦为给发达国家输送资源和利润的机器。
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不能仅靠人口和环境资源红利。我们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进化之路。我们要从以实质上是价格战的比较优势,发展到组合比较优势以实质上是价值战的竞争优势,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力。
迈克尔&S226;波特提出一个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他的基本观点是,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产业竞争优势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有四项: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及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新钻石模型,除了这四种主要影响因素外,还有两个重要变量可能对产业竞争优势产生重要影响,这就是机遇和政府。机遇是那些超出企业控制范围内的突发事件,政府是通过在资本市场、补贴、生产标准、竞争条例等方面的政策直接影响到企业、产业的竞争优势。这一钻石竞争优势理论过分强调国家和区域政府在产业竞争中的作用,也受到一部分学者的批评。
我们可以对波特教授的钻石结构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一点修改,也就是为他加入一个核心: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见图示)有了这个核心才能真正发展出自己产业的持续的竞争力。因此我们认为中国产业发展现在与未来首先要培养自己的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其次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在产业链中谋求好的位置,进而保持与发展自己在全球经济中的产业竞争力。日本的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006年,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新经济产业发展》,创造出领先世界的新的产业群:燃料电池,智能机器人,情报家电。他们预估在2010年这一新兴产业群将给日本创收三万亿美元。
据2006年设在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所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竞争力的排名由第48位跌至54位,成为“世界工厂”。而印度竞争力的排名由50位上升至43位,成为“世界办公室”。也就是说,印度开始比中国更重视去强化国家竞争力。波特新竞争优势理论表示,评价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是该国能否有效地形成竞争性环境和创新。国家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在于产业的竞争,而产业的发展往往是在国内几个区域内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集群的区域往往从三个方面影响竞争:提高该区域企业的生产力,促进新企业的建立和扩大加强集群,明确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度。国内多个区域形成的产业集群及集群内的企业利用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进行产业竞争,再整合需求与生产条件以及相关策略与支持产业,形成高级的最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区位品牌,最后形成国家乃至世界的集群品牌,国家会因为集群区位品牌获得竞争优势,成为有竞争力的国家,获取在国际上的地位。在打造国际化品牌的同时,也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产业链中谋求好的位置,进而保持与发展自己在全球经济中的产业竞争力。
三、品牌集群发展是立国之本
1955索尼在美国起步时茫然无措,找不到经销商。盛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