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之后,纺织业是最受益的产业之一。”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对记者如此表示。
现实的数据是,2001年我国纺织品出口为534.4亿美元,而仅在2006年1-10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出口总值为1350.31亿美元,与此同时纺织品还实现贸易顺差1075.57亿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字背后还包括接踵而来的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显然,入世5年来,已步入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业似乎面临着更加复杂的贸易形势。
只是,容不得纺织企业回味入世5年的酸甜苦辣,眼下他们又要为明年下半年的贸易形势开始担忧了。“随着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明年和后年的相继到期,企业希望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让他们有一个可预期的贸易环境。”曹新宇说。
无论如何,融入世界经济的纺织业还是遇到了一些麻烦。
“入世以后,不少人对纺织品贸易后配额时代预期过于乐观,导致出现了一些被动。”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中国入世之前,10年间遇到8起反倾销,而入世以后,平均每年都有6-8起的反倾销案。
“中国纺织品受到了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方面的忌惮,这种忌惮最后就发展成为2005年中国与美欧纺织品特保争端。”梅新育说。
对于纺织企业来说,除了应付国外复杂的贸易形势,自身的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
对纺织品贸易“后配额时代”的预期驱动下,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曾出现了惊人的投资热潮。而出口退税率、人民币汇率等因素的影响,也让入世后的纺织业感觉到了压力。
面对频繁的贸易摩擦,中国的纺织企业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手段更加熟悉,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一个典型的事例是,2003年4月至2004年3月,欧盟对我国的化纤布发起反倾销调查,最终56家纺织企业应诉,其中26家获得市场经济地位,45家获得区别税率。而由于中国企业的积极应诉,也基本保住了我化纤布的输欧市场。
让曹新宇感到更加欣慰的是,入世以后,中国逐步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同过去以量扩张的增长方式不同,我国纺织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和高附加值的产品。
毕竟,中国入世前曾签署了三个有关纺织品的协议,无论是反倾销和反补贴条款,还是特保条款,或者纺织品特殊限制措施,当初的让步都给入世的纺织业带来了不少的麻烦。要知道,反倾销条款的有效期到2016年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