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国家标准委员会宣布,我国和美国已经建设了一个专业的信息平台,用于解决由于标准差异而产生的贸易摩擦。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刘平均说:“我们建立这个网站,把所有的标准都放在上面,这样就能减少很多事件的发生。”美国是发起对华反倾销案件最多的国家,目前为止已有112起,占世界第一位。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两国之间的很多商业标准和行业标准不一致。以纺织品为例,由于标准不一样,我国曾多次遭到美国的反倾销调查,出口额也从以前的30%降到了现在的不到15%。
据悉,我国还将在近期与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合作。
相关专家认为,这意味着中国的标准化工作已在国际层面上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这对中国企业的发展是有推动作用的。
行业现行标准落后于发展实际
就在国家标准委员会宣布这一事件后的第四天,第四届全国缝制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也在浙江宁波召开,来自行业协会、众多行业骨干企业的人员及相关研究所的专家聚在一起探讨缝制机械行业的标准化制定和完善问题。
会议的一个焦点,是大家都一致认为标准的制定要符合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一个现实情况是,现在已经是专业化生产时期了,很多厂家都不是以往那样大而全,不少企业专注于某个领域的发展,比如上海惠工缝纫机三厂,现在专注于生产机头,需要的是针对机头的标准。而现在制定的标准是机头和控制系统双项合并,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将买来的控制箱逐个打开进行测试,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该公司的负责人罗一明提出,针对这两个部件的标准在设定时最好分开。
而上海鲍麦克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甄力也指出,标委会修订的一些标准如振动指标和绝缘电压数值并不十分符合真正的测试水平。“国家强制标准应该优先考虑和制定,应该将他们放在现行标准的前面,后面再加上我们行业自己所制定和修订的产品标准。”
此外,也有企业指出,厚料机、平缝机、套结机等速度都不一样,这个标准应该是一个过渡的标准,而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准。华南缝制设备公司的张锦洪表示,3500-4000的转速称不上是高速平缝机,高速平缝机起码要达到5500转。
“行业现行的标准可操作性差,在中小企业中推广起来难度很大。”浙江杰克缝纫机公司的邱卫明认为,标准的建立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行业的标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标龄过长,标准老化。根据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而在行业的100多个标准中,超过5年的标准占到了60.6%;其次,部分产品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水平不高,致使进入本行业的门槛较低,不少作坊式的生产企业纷纷涌人,导致低质量、低价格的恶性竞争屡禁不止;其三是重产品标准,轻基础标准、方法标准,由于新产品、新品种的不断问世,行业的产品标准已难以保持较高的覆盖率。
行业资深人土认为,缝制机械行业标准落后于产品的生产发展,是中国绝大多数行业标准现状的一个缩影。它将在阻碍行业技术创新、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缺少竞争力等方面产生消极的作用。
标准成为国际竞争的技术壁垒
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受到阻碍,进口产品挡不住,其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利用标准设置技术壁垒,阻止中国产品出口;又利用中国标准水平较低,无壁垒可言,大量产品涌人中国,无自身保护措施,使中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而同时,即使出口的产品也受到其他国家的一些刁难。
可以说,标准化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和实施竞争的重要手段。技术标准在国际贸易、地区经济和各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发达国家纷纷以技术标准为依据,以专利和知识产权为盾牌,借助技术性贸易措施,强化其经济和技术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削弱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人力成本优势,致使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的挑战。
“得标准者得天下”,这是行业内众多资深人士的一个普遍看法。
全国缝纫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王伟刚指出,近年来,我国缝制机械行业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缝制机械生产大国,并开始呈现出从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迈进的强劲态势,进入了现代化大生产的阶段。现代化大生产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度的社会化生产为基础的,前者表现为品种、质量、效率和效益,后者表现为过细的社会分工,这两者都离不开标准化。标准化工作越来越成为行业内生产、科研、销售等方方面面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
标准要适应市场需求
有企业反映,中国有些行业的标准制定是在闭门造车中完成。往往一项标准的出台,事先没有经过市场调查,行业的几个人聚在一起谈论几十分钟,标准就出来了。因此
并不能很好地对这个行业发展有指导作用。
而缝制行业的技术标准在其下游客户那里也很少有人知道,或者不关心。广东某服装企业的总经理告诉记者,他们购买生产设备基本上是看这个产品的品牌如何,在业界的口碑怎样,而很少会在意这个产品目前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甚至还有服装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行业有哪些技术标准。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行业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小,普及度不高。
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得到市场反响或者经过市场调查的东西往往会对自身产生反作用。
在第四届全国缝制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议上,有专家指出,行业的产品研发已经进入机电时代,很多产品都是高科技含量充足的,而现在行业所讨论的大多是一些市场上已经几近淘汰的老产品,这样的滞后型标准已经无法满足行业的发展需要。行业的标准应该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在新产品的研发前期就应该制定标准。标准要市场化、商业化,要让用户来探讨具体规格参数,而不是等到这种产品已经在市场上热销之后再制定。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田民裕认为,市场在变,科技项目也在跟着变,企业报项目要认定自己项目的技术参数,不要好高骛远,更不要妄自菲薄,要认真审视自己的企
业特点,认识到行业平台的优势和劣势。他说,现在的平台应该说是强有力的,但还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因此,更应做好各项标准的研究工作,这是行业具备强劲竞争力的一
个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