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行业标委会的年会上,人们曾经为一个振动频率的具体参数讨论了很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终也没争出个结果。此时,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大家讨论这个问题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因为一些基本的框架还在建设中,我们不可能在一个存在变数的大环境中探讨出这些细节方面的最佳参数。”一席话说得众人心服口服,因为这个问题在没有前提的情况下的确无法解决。
这样的争论还很多,一位行业的老前辈——上海缝制机械行业协会秘书长雷杰也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静下心来先制定一个合理的大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再去充实和完善,以及细化它。否则现在的各项标准所存在的问题会更棘手,难以处理。”
举个例子,在近期举行的标准化讨论会上,曾提出了一份“工业用缝纫机缝厚能力的试验方法”,标委会委员纷纷提出建议,认为制定得为时过早,因为我们现在尚未把缝制对象的分类情况整理和归纳清楚。比如,有的服装厂称牛仔和皮革为厚料,那么呢布、混纺布,以及多层重叠的各种布料该如何归类呢?这归根结底还是尚未制定最基本的框架。如果基础研究扎实了,基本框架确定了,再来讨论这些具体参数就不会出现以上的那些局面了。因此,一个逻辑合理、统领全局的大框架亟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