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城市特色,发挥优势互补,以丝绸与女装结合为突破口,弘扬“丝绸之府”、打造“女装之都”,是我市推进和谐创业的重要举措,是构筑产业优势的具体载体,也是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弘扬“丝绸之府”、打造“女装之都”,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弘扬“丝绸之府”、打造“女装之都”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丝绸与女装结合为突破口,以旅游为载体、文化为依托、科技为手段、产业为支撑,创新体制,整合资源,提升品位,打响品牌,促进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进一步弘扬“丝绸之府”、打造“女装之都”。
二、弘扬“丝绸之府”、打造“女装之都”的基本原则。
以丝绸与女装结合为突破口,实现“丝绸之府”和“女装之都”互相促进;以贴近生活为本,实现时尚和传统完美结合;以提高品质为方向,实现技术和艺术双轮驱动;以市场为导向,实现精品和大众互为依托;以旅游为载体,实现产业和文化有机融合;以创新体制为动力,实现政府和企业协同互动;以资源整合为途径,实现市内与市外优势互补;以品牌为先导,实现产业和产品提升发展。
三、建立战略合作促进委员会。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丝绸与女装产业、文化、旅游的繁荣和发展,更好地整合政、产、学、研、商等各类资源,建立“弘扬丝绸之府、打造女装之都”战略合作促进委员会。战略合作促进委员会下设产业、文化、旅游3个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将原“杭州市女装发展领导小组”调整并充实为“杭州市丝绸与女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委,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编制发展规划、落实扶持政策、协调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四、组建五大中心。
充分发挥在杭的国家级、省级丝绸行业研究机构的优势,重点建设杭州丝绸文化与品牌研究中心、杭州丝绸博览展示中心、杭州丝绸生产促进中心、杭州丝绸及其制品技术研发中心、杭州蚕桑良种培育中心。“五大中心”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化运作方式。
五、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举办“国际丝绸论坛”、“国际丝绸品牌发展论坛”等,继续办好各类丝绸国际学术研讨会,研究丝绸与女装文化、产业技术发展动态、国际竞争趋势、市场变化、未来需求,提出相关产业报告。论坛、研讨会要形成系列化,相互支撑,资源整合,多方参与,共同提升,扩大总体效应。利用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这一平台,邀请世界级的大客户、大商家,做强做精,提升品位,力争将其打造成具有国际性影响的会展。恢复中国(杭州)丝绸文化节,力争把它办成全国性的丝绸行业节庆活动。举办丝绸产品设计大赛,进行成果交流、时尚发布,推进丝绸企业进行产品创新。积极开展国际间、城市间丝绸理念、文化、生活方式等交流研讨活动。做好现有“中国国际女装展”、“杭州女装中国万里行”等杭州女装会展活动与杭州丝绸相结合的文章,丰富“丝绸之府”的文化内涵。
六、推出系列品牌。
根据城市整体形象,策划活动,创新载体,统一打响“杭州丝绸”、“杭州女装”整体品牌,并选择一批企业品牌系列推出。按照专业化、细分化、国际化的要求,积极引进以高级成衣业、高档丝绸业为重点的国内外企业和项目,逐个推出“链节”品牌,串珠成链,形成整体优势。组织业内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新闻界人士,研究制订相关标准,对丝绸、女装系列品牌进行点评宣传,形成社会化的评价机制、认证机制,每年推出杭州丝绸与女装的精品亮点。
七、推出丝绸与女装文化、产品展示区。
支持中国丝绸博物馆建设中国丝绸文化中心,形成以丝绸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和休闲中心。抓好杭州中国丝绸城新丝绸大楼建设项目,发掘丝绸城明清作坊的传统工艺,形成特色街侧重中低档丝绸产品、丝绸城侧重高档丝绸品牌的错位发展、各有特色的经营格局。结合武林路时尚女装街区三期建设,挖掘都锦生丝织厂(武林鞋城)的地块资源,通过规划推动,整体开发,新建集展示、购物、艺术表演、信息发布、时装设计、研讨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档丝绸女装销售博览展示中心。支持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的改造提升和中纺信息中心项目建设,使之成为集信息发布、展示展览、旅游购物于一体、丝绸与女装良好结合的示范中心。鼓励企业以各种形式搭建产业与文化相结合的发展平台。
八、推出系列丝绸旅游线路。
充分挖掘中国丝绸博物馆、都锦生织锦博物馆、杭州中国丝绸城等的丝绸旅游资源,保护“杭罗”等民间传统丝绸生产工艺,把丝绸文化、丝绸设计、丝绸艺术表演、丝绸工艺流程、丝绸蚕桑基地、丝绸产品等串联起来,设计以杭州丝绸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并推向市场,开展中国丝绸之旅活动,开拓丝绸的工业游、农业游、休闲游、会展游等特色旅游项目。抓好丝绸旅游产品、纪念品、工艺品的创新,丰富品种,提升文化内涵,提高杭州丝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九、推进丝绸产品的序列化。
重点推动丝绸与女装相结合,大力推广丝绸在家纺布艺、工艺美术品等的运用,推进丝绸产品多元化,拓宽丝绸的应用广度。形成门类丰富、产品多样的丝绸序列,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扩大丝绸的市场空间。
十、加强产业基地建设。
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产业基地,把建设丝绸产业基地作为发展丝绸产业的重要抓手和载体,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培植发展后劲。发挥余杭“中国丝绸织造基地”的产业基础优势,进一步提升发展档次,增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加快萧山、江干女装块状功能区建设,为女装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空间。支持企业以建立世界一流丝绸女装产业基地为目标,加快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创新企业品牌。重视淳安“全国品牌茧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对农业技术部门研发蚕桑优良品种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蚕桑科研成果产业化步伐,为杭州丝绸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十一、推出设计师群体。
进一步完善“十强”女装生产企业、“十大”女装品牌、“十佳”服装设计师等的评价体系,调整充实评比内容。对在国家、省、市设计师大赛中获奖的设计师,根据奖项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设计师建立设计中心、注册个人品牌、开展各种展示推介活动。加强对设计师人才的引进和培训。与高校联手,开展丝绸专业人才培训,提高我市设计师的整体素质。
十二、推出系列宣传品。
围绕挖掘杭州“丝绸之府”的历史文化内涵,着眼国际丝绸与女装发展趋势,展示杭州丝绸与女装精品亮点,拍摄“丝绸之府”、“女装之都”专题电视片及有关电视剧,推出精美画册及相关宣传资料,创办丝绸网,完善中国女装网,设计有关丝绸的纪念品、礼品,组织丝绸艺术表演。支持《丝绸》杂志社创办《丝绸》时尚版,为提升丝绸品牌、弘扬丝绸文化、促进丝绸旅游、推广丝绸名企名人提供宣传展示平台。
十三、总体策划弘扬“丝绸之府”、打造“女装之都”各项活动。
弘扬“丝绸之府”、打造“女装之都”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政府、企业界、文化界、知识界、新闻界等各个方面,也涉及与国家、省属机构以及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合作。每年要召开一次丝绸与女装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形成总体思路,统一主题,总体策划,把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结合起来,把各个主体、各项活动有机串联组合起来,既发挥各个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又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共同打响品牌。
十四、制定丝绸与女装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抓紧制定杭州丝绸与女装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突出支持对提高产业竞争力作用明显的公共平台建设,重点支持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在丝绸与女装产业、文化、旅游等方面形成区域优势。
十五、设立杭州丝绸与女装产业发展资金。
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杭州丝绸与女装产业发展。主要用于支持对丝绸、女装产业发展带动性强的公共平台搭建、各类研讨交流活动开展、重点项目建设、产业名牌创建、产品开发创新、产业基地建设及“丝绸之府”、“女装之都”推广宣传等。
十六、扶持优势企业。
鼓励丝绸与女装企业通过扩大规模、加强营销、提高质量、健全管理,争创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突破所有制、部门、行业和区域的界限,以名牌、名企和上市公司为龙头,通过合资、联合、并购等方式,做大做强丝绸与女装企业。鼓励丝绸与女装企业“走出去”,通过开设专卖店、专卖柜,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扩大产品覆盖面,提高市场占有率。鼓励丝绸与女装企业与国外知名企业合资合作,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支持品牌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对有条件直接上市的企业予以积极培育,并给予享受有关培育上市企业的扶持政策。
十七、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抓好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进一步推进研发成果的社会化、产业化。以科研院所为技术、人才支撑,以重点骨干企业为主体,促进“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落后工艺、设备和技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形成一批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由市质监局牵头,组建杭州丝绸检测与标准制订中心。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生态纺织品认证等,支持企业参与国家、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
十八、加强对丝绸会展、旅游的扶持。
加大对丝绸会展项目的奖励力度。对在我市举办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丝绸类会展、节庆活动,依据我市加快培育会展旅游的相关政策,积极推荐其参加我市优秀会展项目的评比表彰,尤其是积极引进特别高规格的国际性、全国性丝绸类会展项目。对举办代表杭州形象的丝绸女装、丝绸家纺会展项目,可确定2—3年的品牌培育期,从杭州丝绸与女装产业发展资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来培育会展品牌。加大丝绸旅游的推介力度。在整合资源、推出丝绸旅游线路的同时,协调旅行社把中国丝绸博物馆、都锦生织锦博物馆、杭州中国丝绸城、“喜得宝”公司等工业旅游列入旅游点,对一些推介力度大、工作效果显著的旅行社进行奖励。同时,改善这些旅游点的交通状况,开设丝绸旅游公交专线。
十九、畅通融资渠道。进一步推进担保机构建设,发挥担保机构作用。加大对丝绸与女装企业融资担保力度,搭建银企交流、合作平台,鼓励投融资公司、银行支持丝绸与女装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利用多种手段取缔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不合格产品,建立公平、有序、公正的市场经营环境。进一步发挥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行业协会加强自身建设,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更好地为会员单位服务,引导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