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服装消费生活中,经常发现这些的现象:
几乎很多顾客进入服装商场就带着一双寻找的目光,眼睛不停地扫视,寻找感兴趣或早已计划好需要购买的商品。当我们的销售人员上前进行招呼和热情接待时,有的顾客连看都不看你一眼就迅速走掉;有的顾客立刻出现抗拒性的眼神,漠然地巡视卖场;有的顾客会简单敷衍地挑选商品。
在同一商场的同楼层,有的服装专柜冷冷清请、门可罗雀,有的服装专柜人气旺盛、选衣试衣的顾客络绎不绝,而且人越多进店的新顾客就越多!
在同一服装店铺,导购员的销售业绩悬殊也很大,顾客进店后就是喜欢与某个导购员说话或接受她推介的产品,并对她很信任。总是对其他导购产生戒备与怀疑。
当导购人员使出浑身解数赞美和夸奖顾客,如:"穿上这件衣服真的很好看!""很年轻!""很洋气!""非常适合!"这些语言的时候,顾客却无动于衷、表情麻木。
当导购人员费尽周折,顾客决定购买服装在开票时,顾客突然却说还要再考虑一下或去收银台的路途上改变决定,放弃购买。
当一大群顾客进入卖场,特别是女性消费者。挑选了1个小时,试穿了无数套的服装,最后相互讨论以及挑剔了很久,留下一堆如山的试穿过的服装等导购整理,仰长而去!
各位服装行业的朋友,你遇到过以上现象吗?你困惑、迷茫吗?那么,顾客购买服装的时候到底在想什么?
俗话说:"要想钓鱼,必须知道鱼吃什么诱饵!"
今天,对服装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目的就是深入了解顾客的服装购买行为规律,避免销售中盲目与错误的环节,从而有效地提升服装店铺的销售业绩,提升服装经营的利润空间!
纵观国内服装品牌的经营,具备良好口碑与知名度的,无不对其目标消费群做深入而细致的了解,把控了他(她)们的消费心理,掌握了其消费行为的习惯规律。
例如:女装中的"白领"品牌,无论是卖场的空间规划设计,还是店铺色彩、音乐,以及商品的风格设计等元素均是根据其核心目标消费群对服装的需求、动机来设计的。特别是其导购人员一反常规,聘用年轻帅气的小伙子作为销售导购,并且数量比同样经营面积的店铺的导购数量多。
其深入的原因是:该品牌的目标消费群集中在35-45岁,具备较高知识文化水平,经济条件优越,从事中、高管理层或社会地位比较高的职业,她们追求有品质的生活、注重享受、对自身要求严谨完美、希望通过服饰增加自身的知性与独特魅力,并不乏浪漫主义情调的都市职业女性。
那么,这样的女性经历了职场艰辛的打拼和数年的经验积累、生活阅历的沉淀,随着经济地位的提升,容颜的美丽与青春也在自然逐渐地消失。出于外在客观环境和自身年龄的增大,听到对自己身材、容貌的赞美和赞许已经很少了,特别是来自于异性的。因此,她们需要有一个空间诠释自己身材、容貌的美好,需要有对自身的肯定(经济、知识以外的)、需要释放内心深处的浪漫情怀以及未达成的少女时代的精神幻想。而"白领"的服装卖场正是这个空间!那里有香浓而优质的免费咖啡、有带奶油味温馨的免费糖果、柔软舒适的沙发;试衣间有经济类的时尚杂志、补妆用的口红、眉笔、棉球等;还有看起来显得苗条的试衣镜;当然更有年轻异性导购的由衷赞美与肯定。
男装中"依文"品牌,前几年刚开始在众多男装竞争品牌中推广时,迅速把握了男性在今天的服饰表达中,除了固有稳重、刚硬、传统的风格以外,还逐步希望通过服装传达自身的时尚、休闲、情趣。因此,在当时众多男装的商品仍主要停留在黑、灰、蓝等传统色彩时,"依文"率先采用了红、黄等明度高的系列色彩商品,受到顾客的大力认可。甚至在情人节的节日,给所有该品牌的VIP顾客寄送玫瑰花和巧克力礼物,并用贺卡的形式告知其核心顾客:在情人节的时候还在关注你的是"依文","依文"这个服装品牌最体贴你!通过类似这样非常人性化的传播方式和活动的持续开展,"依文"顺利而迅速地在竞争激烈的男装市场打开,并拥有自己的稳定客源。
从以上案例中,不难看出要做好服装的营销,必须提前深入研究顾客购买服装的消费心理与行为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产品定位、营销模式、经营特点、卖场形象等关键要素,才能让你的服装经营做得"顺风顺水"!
那么,顾客在购买服装时,究竟在想什么呢?
首先,我们需要研究顾客对服装的需要与购买动机的产生。
理论上讲,需要是指个体因生理或社会因素,所导致的某种未满足的主观感受状态。欲望是指个体希望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愿望。动机是指个体推动其实际活动以满足欲望和需求的内驱力,这是产生消费行为的根本动力和深层原因。
相互的关系与流程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