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闻名全国的温州几大代表性的专业市场已难寻昔日的盛况。妙果寺服装大市场、信河街皮鞋大市场、东方灯具大市场、动力头和西站服装大市场、桥头纽扣城,这些曾经在全国声名显赫的温州几大商品交易专业市场已经向义乌、柯桥、中山、广州等地转移。
正如浙江省政协提交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温州,这个专业市场的发源地,如今低层次的商品交易经济模式已经无法生存,整个温州专业市场的辐射能力已大为减弱。
传统市场走向衰落
温州妙果寺市场,曾是一个大江南北商贾云集的地方,外地批发商拿货、市民零买,都要到这里走走。如今已经改为一个品类杂多、档次较低的服装礼品市场,接待着偶尔两三人的稀落客流,与往日车水马龙的盛况相去甚远。
市场一当地铺主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中期,温州市区有3个较大的马路市场--环城东路、铁井栏和木杓巷。当时这几个市场生意很好,但地处市中心,对交通影响很大。按照当时的政策,工商部门有权取缔。但鹿城区工商部门决定为个体户创办一个专业市场,支持尚处于摸索期的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
仅仅四五个月后,妙果寺市场迅速蹿红,名声大振。“尝到甜头后,我们又相继创办了农贸市场、钢材市场等一大批专业市场。”谈及当年的历程,曾任温州市鹿城区工商局局长的卢先理颇为感慨。随后几年,在妙果寺市场的影响下,周围形成了包括童装总汇、鹿城服装批发市场等十多个服装商场和1200米长的沿街服装商店,总摊位2770多个,年成交总额近10亿元。
一铺主回忆说,在妙果寺商场最红火的上世纪90年代初期,每天天还没亮,商场大门外就云集了一大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工作人员刚打开一扇门,客商就蜂拥而入,拎着大包恨不得一下子将衣服装满。一个新款式,在个把小时内就批发完了,来迟的客商只好看着样品预定,次日再来拿货。只有老顾客,经营户才会为他留货。遇见一个款式好卖的,往往要当天夜里赶工,做出来多少,次日就能卖多少。
但从1997年开始,鼎盛一时的妙果寺市场开始走下坡路。后来,经温州市政府批准,改为旅游艺术品服装综合市场。原有的经营户有的继续摆摊经营服装,大多则偃旗息鼓。
其实,不只妙果寺市场衰落了,当年温州曾名震全国的十大专业市场如今大多走到了和妙果寺市场相近的命运。曾经名噪一时、号称“东方第一大纽扣市场”的桥头纽扣城也是市场萧条,生意清淡。如今,纽扣市场直接成交额急剧下降,摩肩接踵的热闹场面已不复存在。摊位数已从过去的4000多个锐减到现在的500多个。不少铺主甚至用“土崩瓦解”来形容纽扣市场目前的情形。
位于儿路附近的东方灯具市场,早上八九点钟,才有三三两两的商铺开门营业。在市场走一圈,会发现这里的高档灯具并不多。一位经营水晶灯具的女士说:“很多老板都已经跑到广东中山去了。”
而温州市区更有多家服装专业市场如“金鹿”、“金马”、“天马”、“彬彬”等都是开了关、关了又开,主管单位则是不间断地在准备新一轮的“招商引资”,而温州经营鞋服批发的经营户就只是在温州市内的几个新旧市场间做着物理空间的“水平迁移”。
放手还是坚持?
事实上,温州的这些专业市场早在1995年前后就遭到当地一些温商的割弃。
先后从这些专业市场起步的如美特斯·邦威服装创始人周成建,温州卡秋莎服装公司董事长王鸣卡等众多温商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从市场中撤出自己的摊位。业内人士认为,这些传统温商对专业市场的断然割弃,宣告了新一代温州企业家对传统销售方式的背离,也宣告了温州专业市场鼎盛时代的终结。
温州还需不需要专业市场,需要怎样的专业市场,又能不能再现曾经的辉煌?一系列现实问题的提出使温州专业市场的发展又一次处在争论的涡流中。
11月中旬,针对这个争论,温州市市场各级主管、专业市场、商业地产公司、业内专家学者专门坐到了2006浙商论坛会议上,就温州专业市场的改造提升各抒己见。
反对者坚决认为,作为一定历史阶段产物的温州专业市场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温州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说,不可否认专业市场一度是“温州模式”的特点,但“这同任何一项具体制度安排一样,专业市场作为一种市场交易制度,必然存在一个生命周期,而随着市场竞争的越演越烈,温州经济当务之急是如何摆脱传统专业市场的框架,进行自我扬弃,以新的发展模式取代旧的传统模式。”马津龙观点鲜明。
高铁生教授也指出,并不是所有的产业基地都一定要建专业市场。首先,全国各地“温州克隆版”专业市场的崛起自然要分流温州市场客户,而年成交额超过100亿元的全国集贸市场巨无霸“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和“绍兴中国轻纺城”仅在距离温州2O0公里之内,其硬软件环境以及辐射能力都足以令温州专业市场的先发优势不复存在。
温州市一些政府官员却乐观认为,温州专业市场的衰落必须换个角度去看,“现在温州专业市场的优势都到哪里去了呢,是被100多万温州人带到全国各地去了,每一个大城市几乎都有温州市场,所以这个前店后厂的专业市场的内涵就起了变化,这个店开到全国各地,厂还摆在温州。”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称,温州专业市场并未衰落而是位移到了外地在中国最大的义乌小商品城据说有60%的产品出自温州,从这个角度来看,温州专业市场在创造更大的辉煌。
而举“放弃”旗帜更高的近几年倡导“新温州模式”的温州企业,在温州专业市场走向衰落的同时,已经把市场触角伸到了全国各地。中国德力西集团总裁胡成忠表示说:“温州专业市场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了,它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也已经完成了。”胡成忠认为专家及舆论不该再将目光投向专业市场,应更多关注的是像正泰、德力西这样的温州企业如何再创辉煌。
坚持的理由却同样铿锵有力。
浙江工商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郑勇军认为,从全世界来看,流通业的地位正在提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专业市场仍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成功就是一个证明。温州专业市场有没有希望再创辉煌,关键在于创新、升级和发展。他认为温州目前在发展研发型、特色型、大区域型和外向型的四类市场方面有较大的前景。
温州礼品城董事长应仲树认为,办市场容易成市场难,办专业市场不只是一家企业的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是政府的规划和扶持是十分重要的,股份制的市场管理模式将是今后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温州装饰城董事长李国胜则认为专业市场品牌的形成需要有长期的投入理念,不能急功近利,温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是天生的专业市场培育之地,前景看好。温州陶瓷品市场董事长蒋庆华说,如何发挥市场优势,关键是通过改造来实现新的经济效益,提升经营管理模式,搭建信用平台和做好服务,使市场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能与百安居等国际品牌共舞。
原温州市工商局分管市场的副局长陈寿铸认为,发展温州专业市场,一要使温州市场具有商品陈列功能,成为商品展示中心。专业市场应设立具有完善设施的商品陈列室,展示代表温州产品档次的精品,宣传温州企业和产品的总体形象。二要具备商业活动功能,成为商务洽谈中心。要开辟商务洽谈室,沟通购销,使市场成为签订单、签合同的场所,为看样订货、远期交易等提供服务。三要具备海陆空托运仓储功能,成为货源集散中心;四要具备先进的通讯功能,成为信息传送中心。
争论并非意味着结束,正如浙江省政协给温州专业市场的重振开出的五剂药方--加快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开拓高端市场、完善股权结构、发挥政府作用,若政府和市场各方皆有作为,曾历经20年风雨的温州“小商品,大市场”的再创辉煌或许真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