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美国国际棉花协会(CCI)中国总监Karin Malmstrom
曾任职于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东北亚地区集团战略传播总监的Karin,如今是以“奔驰”的速度在全球“跑棉花”。自从2006年4月就任美国国际棉花协会中国总监以来,她的日程表上就被各种与棉花相关的商旅活动与会议计划排满,频繁地穿梭于香港、上海、北京和美国,成为美国棉花的使者。在得知记者的采访意图后,在北京初冬的晴朗午后,Karin如约并愉快地接受了本报的采访。作为一家国际机构,CCI服务于整个供应链的市场推广理念,使其在2006年的一系列动作成功地在中国产业界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回顾2006年CCI在中国市场上取得的进展,的确可圈可点。今年5月,CCI上海办事处开张,这是继香港、北京两个办事处之后为拓展中国市场而设立的又一重要机构;10月,由美国国家棉花总会会长AllenHelms率领的美国棉业高级代表团首次成功访华,再次实现了与中国棉业的“亲密接触”;还是10月,CCI在北京举行了中西合壁风格的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表达了其将与中国长久合作的愿望;11月,中美棉业高层代表在美国孟菲斯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建立起长期的高层对话机制。不同层面的交流不仅丰富了美国产业界对中国的印象,加深了相互间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亲眼所见及面对面的交流,给双方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市场机会与合作空间。
CCI自从进入中国以来,一直以推广和促进棉花在最终消费领域的需求为目标。Karin说,无论是从政府和业界层面进行的访问、交流活动,还是在最终消费者中做的宣传与推广,其核心内容是供应链营销,体现出CCI着力于服务整个纺织生产供应链的市场开发理念。
在棉花采购这一纺织供应链的上游环节,今年3月,CCI先后在济南、杭州、广州三地面向中国棉纺织企业开设了“棉花学校”,邀请美国棉业专家亲自授课,涉及棉花仓储、运输、签订合同的具体内容、包装和运输条款、纽约期货市场的概念等内容,以及如何根据纺织品的产品种类和订单要求,指导企业选购最适用的品级的棉花进行生产,帮助企业合理控制成本。培训班共吸引了145家中国企业参与,丰富了企业在原棉采购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技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两国行业高层互访方面,CCI今年迈出了双方合作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10月,美国棉业高级代表团访华,从美国棉花业界的高级决策层到棉商、仓储商,首次与中国业界进行了广泛的接触,走访用户企业听取意见、参观新疆产棉区和轧花厂,访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1月在美国举行的原棉采购大会上,全球500多家企业参加,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30多位代表,规模为历史之最。本次大会特别设立“中国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徐文英向美国业界介绍了中国纺织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需求,带去了中国市场的最新信息。双向的交流与互动,使两国产业间的了解不断深入。
在供应链的生产服务环节,CCI的姊妹机构美国棉花公司(CI)根据企业的需求,长期提供每一季的流行色趋势发布服务和生产环节中的技术服务,为纺织企业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提供指导。在“COTTONUSA”美棉吊牌项目上,CCI明年还将加大在中国寻找合作企业的力度,对生产纯棉制品且使用美国棉花50%以上的产品进行认证并授予吊牌的使用权,通过邀请国际采购商来华参加“买家之旅”的采购活动,将中国企业的美棉吊牌产品推荐给更多的国际买家,从而实现产品的增值服务。
在供应链终端的消费者概念推广与服务方面,CCI还开展了消费者对服装质地的偏好、消费取向的调查活动,通过调查统计和数据分析,全面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更加有效地引导消费。
我国是美国棉花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也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最重要市场之一,无论是从两国相关产业间的贸易规模来看,还是从产业互补的角度来说,两国产业间都相互依赖和需要,而正是这种互补性奠定了双方深入合作的基础。Karin对两国产业间的未来合作充满了信心,她强调,两国产业间有着许多可以合作的空间,着眼于开发未来潜在的市场,在整个产业链上进行合作,将促使双方在日益增长的市场上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