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共识:尽快突破产品设计瓶颈
从面料生产开始,西班牙著名服装品牌“飒拉”(ZARA)从本土出发飞越重洋,只需15天就可以到达中国消费者手上。山东企业呢?要在国内上市,却至少需要两个月。今天,我省一些服装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市场反应迟钝已成为制约山东服装产业发展的瓶颈。
服装纺织是我省确定的七大产业链之一。近年来,我省企业重点发展西服、衬衫、牛仔服、时装、职业装等,整个产业呈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由贴牌加工向品牌经营、由外销为主向内外销并举、由低利润向高附加值的转变。目前,全省有规模以上服装纺织企业4200多家,新郎、红领、如意等一批企业逐步成长壮大,其中新郎希努尔集团在国内已经开设了900多家专卖店。
“在市场面前,现在我们的企业还是慢半拍。”在近日召开的全省重点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如意集团一位负责人表示。服装产业是涉及到时尚和潮流的产业。对山东企业来说,由于“没有形成区域间联动发展的横向产业链,试产阶段较长,上市速度太慢,直接制约着整个服装产业水平的提升。”新郎希努尔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张祚岩这样说。
据介绍,慢半拍的原因,除了产业链条不连贯之外,主要原因是目前很多服装企业的重点还停留在“制造+销售”上,对市场反应迟钝,缺乏有竞争力的设计。据了解,为了紧跟潮流,“飒拉”成立了近400人的设计师队伍,且每一名设计师至少直接面对一名市场调查人员,他们每年大约设计12000种时装,而我省很多服装企业的设计人员仅在10名左右,设计的时装也寥寥无几。
当前,国内服装纺织产能迅速扩大,竞争越来越激烈。省经贸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加强服装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必须要切实解决慢半拍问题。对服装企业来说,应进一步强化市场敏感度,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大力强化产品设计这一软肋,以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目前,我省很多服装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据了解,2007年,新郎希努尔集团将拿出2000万元用于新产品的设计研发,力争开发各类服饰产品150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