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新花收购又开始了,棉纺企业又在发愁一个老问题,今年的“三丝”能在摘收的环节减少或杜绝吗?
近日记者到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采访,这个以生产高档、高支、精梳为主的先进企业令参观者赞叹和敬佩。然而看到这个企业腾空三个大车间,投入约300人每日坐地手脚不停地精心挑拣棉花里的各种异性纤维的“宏大”场面又令人感慨。这浩浩荡荡的拣“三丝”场面与现代化先进设备、几乎没几个人的生产车间形成鲜明对比。一个7万锭的企业,万锭用工只有60人,全厂职工不足700人,就有300人在拣“三丝”,不能不使人感到缺憾。公司王副总经理介绍说,不拣不行呀,“三丝”严重危害企业的产品质量,我们对质量要求特别严,通过拣“三丝”,80%~90%的质量问题可以在这“第一关”上消除掉。是的,企业拣“三丝”纯属无奈。“三丝”的确使企业头疼,说它危害产品质量、乃至损害企业信誉一点不为过,还加大了企业成本,少说一年也得搭进几百万。
据王副总介绍,危害企业的“三丝”主要是地膜片(丝)、编织带丝和动物的毛羽等。记者在想,现在的科学已经比较发达,人们的质量观念在不断的提高,为什么“三丝”的问题还这么困扰企业,给企业制造这么大麻烦?如果棉花在种的时候、在收交的环节就能防患于未然,杜绝“三丝”,企业还需花这么大代价进行后处理吗?
越好的企业对“三丝”越惧怕,越好的产品对“三丝”越敏感,新疆溢达近一半的用工在拣“三丝”,这被称为世界一流的先进企业还能先进的起来吗?企业说的好,我们拣“三丝”真是被逼无奈,我们天天在想,我们何时不再拣“三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