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刚从艰难窘迫中挣扎而出的氨纶行业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供求市场成交活跃,产品畅销不衰,价格持续上扬,吨丝平均价格比去年上涨了1万多元,连一度濒临停产的小厂也全面提高了开机率满负荷生产。于是,一面有上市氨纶公司得意洋洋地吹拉弹唱,一面又有氨纶工厂新的改线、扩建项目在进行,氨纶行业似乎又在酝酿新一轮的规模扩张。
氨纶行业果真熬过严冬、时来运转了么?
应该说,今年氨纶市场的上涨行情除了受到下游需求的拉动之外,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简言之,一是中国大陆众多氨纶工厂的积极限产,降低了库存;二是韩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一部分氨纶工厂的关停,使国际氨纶市场供应减少;三是中国氨纶反倾销行为的积极影响,减少了进口压力;四是氨纶主要原料(PTMG)价格的高位运行,逼迫氨纶价格不断攀升。
即使在这样的行情下,从整个上半年的情况看,国内氨纶生产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只是到了6月份,氨纶价格明显上涨,氨纶生产才开始处于盈利水平。而某著名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显示,其氨纶业务上半年比去年仍增亏570多万元,甚至到第三季度还是亏损的,公司不堪重负,正在加速剥离氨纶业务。
做为一种优秀的服装辅料,氨纶的市场需求量会逐年增长,但随着国内氨纶规模的扩张到位,再出现前几年那样的快速增长是不可能的。而且,以下几个趋势也决定了氨纶行业要真正实现扭亏为盈还是任重道远。
1、从原料看,中国化纤原料的瓶颈问题由来已久,而且会长期存在下去。虽然氨纶两种主要原料PTMG及MDI的国产化程度日益提高,但国际原油及石化产品价格的高位运行,势必是影响氨纶行业盈利水平的长期因素。而与氨纶配伍使用的涤纶、锦纶等化纤价格的走势,将直接影响到氨纶的市场需求。
2、中国大陆纺织业的对外依存度很高,国内60%的氨纶消耗用于纺织品服装的加工出口。而入世后,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逐步升级将是一个中长期的趋势。全球纺织贸易格局已在经历深刻的变化,虽然中国是纺织品第一出口大国,但是印度、墨西哥、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泰国、斯里兰卡、越南、南非、尼日利亚等众多发展中国家也是纺织品出口国,出口市场与中国重叠。一些国家的个别类别市场份额还超过中国产品。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迅速发展,既和发达国家相当一部分产品有竞争,与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有竞争。中国纺织服装业正遭受发达国家和相关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将面临许多预想不到的困难。在出口配额、下调退税、汇率上调等多重政策抑制之下,下游纺织服装企业出口积极性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纺织品出口前景不容乐观,势必影响氨纶的市场需求。目前已经有很多订单滑落到巴基斯坦、印度、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降低服装出口退税将可能加快国际订单的转移。
3、中国是世界氨纶生产中心,到2006年底,氨纶产能将突破22万吨,而预计2006年国内市场需求仅为13.5万吨,出口量仅2万吨左右,加上1.3万吨左右的进口量,供大于求的矛盾仍十分突出。
由于中国内资的各家氨纶企业在生产设备、工艺技术、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异,影响到氨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故短时间内,氨纶出口量不会有大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