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中国的缝制设备企业纷纷进军印度市场,其中一个主要形式就是在印度建立代理点,寻求代理商,并加大了在印度的品牌投入。
“印度市场的发展潜力太大了,完全有可能成为继中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服装出口国家。”宝石缝纫机集团东南亚市场区域经理马卸辉对印度市场相当看好。和他有着相同态度的企业负责人数量似乎还不少。因此有人认为,在经历了“出口寒冬”的季节后,去印度缝制设备市场淘金的的黄金期姗姗来临了。
印度服装产业的带动作用
作为拥有十亿多人口的印度,其服装行业近几年来的飞速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印度的纺织业有着3500万的就业人口,在就业人数上仅次于农业。特别是在2005年我国部分服装产品在欧美市场受限,印度进一步扩大了对欧美的出口。据欧委会资料统计:2005年1-9月,印度服装出口欧盟金额同比增长23.13%。美国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数据显示:2005年美国MFA项下服装从印度进口金额同比增长34.24%。
服装行业的发展,势必会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但是在印度,作为服装业上游产业的缝制机械行业却并没有表现出相应的发展速度。印度的缝制机械制造业基础比较薄弱,本土缝纫机生产厂家大多以生产家用机为主,工业用缝纫机生产能力不足。另外,印度的缝制机械产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零部件主要还是依赖进口。
中国作为印度的近邻,是世界缝纫机生产与出口的主要基地,生产总量约占世界产量的70%,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初步统计,我国2005年缝制机械行业共生产各类缝制机械1550万台,比上年增长11%。印度服装行业的迅猛发展,给中国的缝制机械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近年来,印度服装企业纷纷购置缝制设备,我们的产品供应在印度市场都吃紧了,但是需求量还在上升。”宝石缝纫机集团东南亚市场区域经理马卸辉对印度的前景充满信心。
据了解,从2002年开始,宝石缝纫机集团连续三年来保持着200%的增长率。2006年第一季度,工业用缝纫机产值就完成销售额200万,虽然同比增长率有所下降,但是马卸辉表示,由于现在出口印度的缝纫机产量基数比较大,同比增长率有所下降并不表示印度市场的萎缩。
据海关总署数字统计:2005年,我国缝制机械(含整机和零部件)对印度出口总金额达到13288.3万美元,同比增长170.2%,其中整机(含家用机和工业用机)数量达到20.3万台、金额达到12756.5万美元, 同比分别增长177.79%、179.62%。
价格战殃及印度
对于国内同行纷纷在印度设立代销点,宝石缝纫机集团的马卸辉对此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担忧,在他看来,宝石开辟印度市场已有10年时间了,经过不断的服务提升,宝石品牌在东南亚、在印度已经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令马卸辉担忧的倒是国内同行的恶意竞争,这也是国内缝制机械行业所担心的。有关业内人士表示,无限制的恶意竞争可能会造成印度市场的混乱,从而葬送中国缝制设备在印度的市场。而国内一家知名缝制设备制造企业在印度尼西亚的例子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一台普通缝纫机竟然只卖50美金,加上运输费等各种销售费用,等于是把缝纫机当作废铁来处理了。我们花了8年时间,在印尼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市场就这样退出了,现在国内的许多同行也都逐渐地退出了印尼的市场。”一提到恶意竞争,马卸辉在心痛之余也表现出了无奈。
更深层次上,东南亚诸国的服装行业的出口在全球已经占到很大比重,中国出口东南亚的缝制设备产品价格大大低于国内的销售价格,当地的服装企业势必会从中获利,进而给中国服装行业的出口带来巨大的压力。
中国的缝制机械产品档次除了国内的几个骨干企业处在中上游外,大部分还是处在中游的地位。出口印度的缝制设备产品主要是以普通平缝机和包缝机为主,占到工业用机出口的90%,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普遍较低。
另外,服装行业作为印度的支柱产业,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培植,许多中小企业纷纷开办服装加工厂,迫于资金匮乏等因素,他们渴是偏爱于价格低廉、质量稳定的产品。
有关人士指出,印度的大多服装企业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印度的服装企业还是会更青睐价格实惠的产品。这也造成了缝制产品在印度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为国内有些缝制企业大打价格战埋下了阴影。
市场前景期待突破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缝制设备制造企业能否在印度掘到金子,取决于自身能否规范行为,维护印度市场的稳定。而避免价格战的频频发生,除了需要同行间的相互制约外,更需要国内的缝制设备制造企业突破同质化现象,走产品差异化道路,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中国制造的形象,维护中国制造的尊严。
“我们现在在印度市场,也开始力推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我们的新产品也亮相印度的各种展会。虽然目前这一块销售不多,但是空间很大,只有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能在印度市场有所爆发。”马卸辉说。
而印度的国情也给新产品进入其市场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据有关部门统计:过去十年来,印度的电量平均每年增加 5.5%,可是需求的增加幅度却是12%。中国为应付需求的增加,每年增加2万 8千兆瓦的电力,可是印度电力的增幅只有4500兆瓦。中国在传输过程中损失电力不到10%,印度则损失30%以上。中国近97%的家庭有电力可用,印度家
庭却不到50%。印度政府甚至下令商店每星期休业至少一天,工厂只让两个班的员工开工。
面对能源危机,服装企业势必会考虑购置高运转速度、高效率的省电设备,以保证自己产品的交货期。中国服装行业近年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趋势,也使国内的缝制设备制造企业看到了新产品在印度市场的发展潜力。
当然,中国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与世界一流产品相比,尚存在一定的距离。中国缝制机械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离不开国内软件业大环境不好的因素。而印度的软件业非常发达,根据印度电子和计算机软件出口促进委员会发布的消息,2005-2006年印度软件和服务出口达到234.9亿美元,同比增长35.54%。据有关报道,目前印度拥有140多万编程人员。美国《商业周刊》和《福布斯》杂志都曾惊叹:“印度有着无穷无尽的技术人才储备。”
如果能够利用印度软件技术的优势,加上自身制造技术的优势,对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