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5日,杭州西湖,世贸中心。在三楼的世贸厅里,正热闹地举办一场推介会,浙江卫视的新闻主播光彩照人,以报节目的方式走起了秀场,在这场推介会上,雅戈尔服务再度浮出水面,引起了业界和新闻媒体的关注。
有需求就有雅戈尔
你能想象制作一套西服的艰难,任何一个裁缝都能告诉你其间的艰辛。但你无法想象制作一套专业定做西服的艰难,因为能告诉你的裁缝少之又少。
西服工艺简单与否的问题往往有着禅宗“是山非山”的三重境界。从工序上来看,上百道细微的工艺才能出一件西服。但在经验丰富的裁缝来看,那不过仅仅是皮毛活,真正难的都在于经验。
国际上高级定制服装之所以能成为一套12万欧元的奢侈品,贵在其独一无二和精工细作,其中更是蕴含了当今生活极端缺乏的时间和耐性。而这个时间和耐性并不单单指称制作中的功夫,老裁缝的精力远远不是用小时来计算的,而雅戈尔的定制西服也正如经过反复打磨的玉器,在20多年的缝制后,越来越展现出迷人的气质。
雅戈尔定制服装始于上世纪80年代,雅戈尔还是青春服装厂,就已经有不少人慕名前来,要求定做西服。“83年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西服车间,只有衬衫车间和呢类服装车间,客人要我们做西服”,现任西服厂技术科长的王汉芬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还是觉得很意外。 “我们那个车间做中山装和呢大衣,西服在那时候还是很超前的”,这就是雅戈尔开始定做的肇始。
看到了定做的市场前景,便想方设法满足顾客的要求,为了保证高起点,专门从上海请来老师傅传徒授业,不单为上门的顾客服务同时也为企业友人定做,名声逐渐传播开来,前来定做的人络绎不绝。这段时间为雅戈尔上马西服厂做好了技术铺垫,夯实了基础。
请进来、走出去
时机慢慢开始成熟,雅戈尔在定做西服的时候就没有把目光停留在小打小闹。社会风气的开通,使得人们对于西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雅戈尔不失时机地上马了西服生产线。1994.年,雅戈尔一次性斥资6000万从德国、日本、意大利弓I进了一套国际先进水平的西服流水线,出资100万美元与意大利一 流水平的切维斯公司签订了技术合作合同。这一切都显示出雅戈尔的大手笔,大决心以及信心。
从有限的手工制作到大批量的流水线生产,尽管有着国内红帮精工细作和国外先进设备的合力推动,雅戈尔西罚爱在一开始还是步履维艰。一方面是国内 对西服的理解存在偏差,另一方面,工人对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需要一个熟练的过程。这都影响了产量与质量,先进设备发挥不出来,而新生产的西服“该平的不平,不该起皱又起皱”。
为此,西服厂采取了两手;隹备。一是请进来,请未了各地的西服专家,有来自意大利的西服专家,有来自上海的师傅,还有李总“三顾茅庐”请未的西 服业内高手薛林发师傅:二是走出去。西服厂成立后两次在内部招贤纳土,一组开住意大利留学,一组开往上海学习。
在几经努力下.西服厂走出了低潮期。很快,雅戈尔西服崭露头角,以优良的质量赢得了市场。当年召开的第一次订货会,客户纷至沓来,当年的计划产量定购一空,连1995年的计划产量都售去了多半。
当年产量6.3万套,95年产量13.5万套,97年产量50万套…… 而这年冬春之交,从中国名星企业暨名牌产品展示会上传来消息,雅戈尔西服首次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的称号,成为继衬衫之后的市场领跑者。
从手工制作到机械操作,雅戈尔实现了一次飞跃。 世纪一步
时间很快到了新千年,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服装需求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考察了国内外的服装市场后,决策层毅然决定正式筹备定制服务,逐步在各个专卖店开展服务,将定做服装的理念推广开来。
雅戈尔迈出的定制这步,也许可以称作“世纪一步”。
这样一来,雅戈尔的量身定制犹如伸张开来的臂膀,揽来更多的订单。时至今日,厂里的老师傅还对第一天开展量身定制的盛况记忆犹新。
从雅戈尔自行开发的量身定制系统中,很容易就能查到第一个客户。也许杭州的楼先生到现在还能记起2001年9月22日的那天,这天他早早地来到了雅戈尔杭州专卖店。因为工作繁忙,定做西服的计划一直被搁置下来,自从报纸上看到雅戈尔推出定制的消息后,楼先生便起了个大早,这样他就在其余50余位顾客之前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当天的情景用西服厂夏国定副厂长的话来说就是“热闹到要排队”,事后统计起来发现,当天确认的订单多达50套。面对不断增多的人潮.夏国定师傅有些犯沭,毕竟这是第一次对外运作,关系着日后的走向。这样以定制公司的形式面向社会开展订做,在业内,尚属先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场的日方技术人员,拿出携带的量体工具量出楼先生的各项数据,并当场传送到宁波的CAD工作室。5分钟后电脑自动裁出样板,被送到技术科进一步修正。一周之后,楼先生便满意地收下了第一套订做的西服。 这是雅戈尔从日本引进的定制系统的第一次亮相。
从国际化到本土化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是雅戈尔历来的理念,定做服务也不例外。自从雅戈尔计划把主战场从“关系户”扩展到各地的专卖店后,就从国际化的眼光通盘考虑了即将面临的一系列难题。
与当初上马生产线不太一样,这次面临的是由大规模变小批量的问题。市场出售的成衣是为满足正常体型而设计,一个型号可以做几万套,而订做的服装因为对通用版型改动较大,无法流水作业。因此必须设置出专门的部门来单件制作,为此既有部门、人员、设备等硬件的调整,更有观念上的变革。
据西服厂周志华厂长介绍,西服制作并非单纯的缝合,制作出好的西服必然要求制作者有一个出色的西服意识。因此这个专门部门对员工技能要求更高,要求独立能完成一件西服的制作。这样,这个制作订做西服的部门也集中了各个车间的技术骨干。
更重要的是,如上所述,每件订做西服的尺码、版型、面料都不一致,使得制版成了最大的麻烦。如何用二维的数据制作出符合要求三维服装,关键在于选版、推版。随着各地专卖店陆续开设定做服务,雪片般飞来的订单会将打版师淹没在浩繁的数据堆里。
考虑到这点,雅戈尔未雨绸缪,提前在国际上寻找解决方案,在对比了数家国际公司的处理方式后,选择了日本的CTC公司。CTC公司是日本的专业定做服装商,在多年的运作中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在考察了CTC公司的运作方式后,雅戈尔决定根据自身情况借鉴其经验,从对方公司引进了量体工具以及推版软件,这使雅戈尔确保了定制的高起点,事实证明此举对雅戈尔避免不必要的弯路优化定制流程有莫大帮助。
据前往CTC公司培训的量体定制部顾宏青师傅介绍,在日本的学习使他受益匪浅,他们对于订做西服的理念以及理解上要深入的多,但是他同时也强调中日国情不同。随着订做服务的深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一整套引进的解决方案中,量体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日本的订做业务,但是来到中国后出现了水土不服,一段时间内出现成批的返工。顾师傅说这固然有操作上的问题,但重要的是“中国人对定做的要求远远高于日本”,在中国,定做还属于高档消费,客户对定做服装有时过于吹毛求疵。加之,CTC的量体工具却是为正常体型设计的,而国内特体定做的比例较高,“如果定做普及了,那么特体的比例就低了,相对来说定做的难度大大降低”。顾师傅总结道:“工具虽然好,但太死板,不适合我们。”
为此雅戈尔毅然放弃这套工具,全部改为传统手工量体,夏厂长强调说:“目前来看,还没有什么工具能比人工量体更准的”。而另一套推版软件不久之后也被雅戈尔独立开发的软件取代,推版重要的是数据库,雅戈尔经过十多年的服装制造积累了大量的人体数据和版型规则,而在应用CTC公司的软件时,经常遇到数据空缺或者特体无版可推的状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测试后,雅戈尔重新编写了数据库,全部采用了自己的人体数据和版型规格,顺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奥斯卡之夜的光彩
精湛的工艺吸弓I了大量顾客的光临,今年光顾师傅经手的西服就有几千余套,向他了解情况也只能在打版的间隙进行。他随手举出一个例子,去年有一位河南老板专程飞来宁波,一口气就订做了全年的七套西装,之所以远道而来,也是出于无奈,因为自己身材特殊。之前试过的几家名气很大的店都无法令自己满意,来宁波也是试运气。等到第二回过来试穿后感觉焕然一新,心里的狐疑也消去大半。第三次则是带保镖提着现金前来的,面对做好的七套服装他再无二话,只是感慨不已,三趟飞机来回,全部差旅费都高达几万,真可谓是金打的西服银做的裤。不久前,这位老板打电话过来要这边做好准备,他要来做第二批西服。说到这里,顾师傅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雅戈尔的定制也得到了社会名流的垂青,雅戈尔先后为费翔、李咏、张艺谋等名人制作服装,除了一年一度给费翔定做外,李咏也颇为赞赏定做的服装,而张艺谋干脆穿着雅戈尔为其定做的中山装走过星光大道红地毯前往奥斯卡颁奖晚会,内在的种种意义已经不光用雅戈尔服装品质便能概括的了。
在几十年的定做生涯中,雅戈尔量体定制部最为骄傲的恐怕是曾为多位国家领导人定做服装。2003年,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雅戈尔,收到了雅戈尔作为礼物的衬衫和西服。而定制部师傅也曾两度进京,前往中南海为领导人定做服装,多次得到了领导的肯定。
结语
五年的运作让雅戈尔的这套“量身定制”系统逐步成为一套稳定的定制系统。但雅戈尔不是一个轻易停下自己脚步的企业,尽管存在很多阻碍,雅戈尔在量体定做领域也将一如既往坚持“装点人生”的信念提供更佳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