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纺织行业将迎来产品出口跨越式增长的时代。但是与此相关的证券市场纺织板块因其行业代表性不充分,以及国内纺织行业市场扩张的进程受诸多因素制约等影响,要充分分享在配额取消后所带来的成果似乎并不容易。
近一个时期以来,资本市场内外弥漫着所谓纺织板块利好,即对“2005年起纺织品出口配额将被取消”这一市场空间扩大的乐观预期。实际上,即使不考虑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性及对后者的代表性因素,人们的预期仍似乎过于乐观。而对于理性投资者来说,客观、确切地认识“配额取消”的实质以及由此生成的现实市场空间,澄清其对行业经济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除配”初期现实市场约200亿美元
全球现存的纺织成衣配额制进口国只有欧盟、美国、加拿大和土耳其。据2002年度WTO数据,四家的当年纺织品成衣进口总额为2260亿美元(如图5),其中的土耳其进口额仅35亿美元左右,规模较小,加拿大也不过是土耳其的2倍左右,因此考查配额的市场演变主要看欧美。
对于尚待最后解除配额制的126种一体化类别产品,欧盟和美国2003年分别进口了80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其中都以棉纺织的初加工品、最终制成品为主。因此总共1300亿美元的理论空间,若去除诸如此类的“刚性保护”成分(合计约600亿美元),则得出剩余的期望空间约为700亿美元。因些,证券市场应该关注的是这700亿美元的“蛋糕”会如何划分,中国纺织行业能取得多少。
纺织行业在明后年因“除配”而获得的现实市场大致为200亿美元左右,且200亿以下的可能性更大,然而这不过是2003年出口额的四分之一。
新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
无疑,“配额取消”意味着对外贸易的数量限制被解除。但切记:配额制的产生与取消事件本身是一个多方博弈的结果,在这前后,有关的进口国都会想方设法采取新的(限制)手段,以便在这个一体化进程中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平稳过渡,也就是说,目前尚受配额限制的1300余亿美元市场,绝不会在顷刻间完全变成原主要受限国的囊中之物。
为迎接“零配额”(实为“后配额”)的新时代到来,欧盟和美国已经开始加速实施反倾销、反补贴、“特别保护”等措施,以求保护本国产业。当初中国入世协定书中的有关保留条款,可能首当其冲为欧美所充分运用。继去年11月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三种产品设限后,最近美众议院又出台一项针对中国特保政策修改的立法提议,旨在更自由地实施“特保”。
自从世界贸易的关税障碍弱化以后,我国纺织业的比较优势就不断显现出来,市场份额持续上升(如图6),这也令进口国更多选择了种种非关税手段设障,贸易环境也因此变得复杂化和不确定。除反倾销、技术壁垒和环保壁垒之外,欧美又开始推广“社会责任标准SA8000”认证等等,这些障碍都将对我们构成更深的影响。此外,欧盟也计划取消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近来还注意到:针对中国货币(汇率)、出口退税政策的指责和动议明显增多,这随时都可能引发更加激烈的反倾销、反补贴行动。
此外,来自其他竞争对手的干扰,同样可以使配额制的废除打上折扣。今年3月,美国和土耳其的有关行业协会发起《伊斯坦布尔声明》,该声明要求世贸组织(WTO)讨论将纺织品配额延长至2007年年底。WTO虽最初明确表态反对配额延长的提议,但不久前又转而决定在10月1日的正式会议上讨论审议,似有向提议者妥协的倾向。看来,既然需要博弈,就不大会出现一方压倒另一方的“单赢”局面,而是各方的“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