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潮在不经意间正渗透到吃穿住行用的方方面面
怀旧消费风里有真金可淘
前言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用来形容消费时尚的变迁似乎恰到好处。前些年被人们弃之如敝屣的大块头“大哥大”如今又成了一些人手中的宝贝;时髦女郎兼爱时装唐装旗袍,带着旧韵新意款款而来;清一色的欧式家庭装修风格悄悄在变,似曾相识的窗花、屏风、旧木头出现在深圳市民的新家;中国黄金协会正式发布2007年我国黄金首饰流行趋势,以中国印、象形文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元素在首饰设计中大抢风头……
珠宝首饰设计追求复古味
“在深圳旺销的产品中,珠宝首饰的‘复古’味可能是最浓的。”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如是说。14日,记者来到罗湖区田贝四路万山珠宝园逛了十几家珠宝店,亲身感受了深圳珠宝的“复古”风。一家经营银饰的门店里,几位进货人正在清点货品,在摆放用的货品中既有人物系列,也有十二生肖系列。记者发现,珠宝塑造的人物多半是人们熟知的观音、如来、招财童子等。
在一家专卖钻石首饰的门店里,记者看到了不少以窗花、彩带、荷花、龙凤、鸳鸯、蝴蝶、金叶为外形的产品,营业员称,消费者和经销商对这些饱含传统好意头的款式情有独钟,销量都比较大。
有一款钻戒模拟了一只金蟾的外形,营业员解释说,在民间有蟾蜍可避邪、保平安的说法,有的客人就是取这个意头而买下金蟾钻的。
不仅传统的人物、动物、物件成了珠宝造型的源泉,而且汉字也被珠宝用来增添“复古”的风采。“安”、“福”是最常用的两个字,平安、幸福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中国黄金协会日前发布的2007年我国黄金首饰流行趋势显示,中国的古老象形文字在首饰设计中派上了大用场。
时髦女郎:唐装旗袍全都爱
即使在我们这座年轻人居多的现代新城,唐装、旗袍这些非常古典的中国传统服装也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一席之地。在女人世界,在品牌商场,在部分专卖店,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身影。它们常常是中年女性的所爱,一些二十出头的姑娘在追捧时装的同时,也会藏有几套唐装女衣或旗袍,而穿着旗袍走上结婚的红地毯,也是一些年轻女孩“蓄谋已久”的选择。
走进新洲路边的岁宝明星店,满眼几乎全是时尚新衣,但记者一问“哪里可以买到古典一些的服装”,马上有营业员指点说,旁边的“香云莎”、“吉祥斋”就有。“香云莎”专柜里,陈列着各式莨绸女装,即使是行外人都能识别出它们的唐装特色:交领、连袖、对襟,显得宽松、典雅,颜色多为黑色、咖啡色,新款中也有红色、绿色的。营业员告诉记者,她们公司的服装不仅造型上体现了唐装韵味,而且用的料也是六七十年前流行的莨绸。
“吉祥斋”的齐小姐称,她们的旗袍款式多样,不仅受中年妇女的欢迎,而且也有年轻女性光临,生意一点也不亚于时尚专柜。
久违老窗花再进市民家
留意一下最近一两年深圳家庭装修的变化,会发现“复古”风也刮进了市民的家中。前些年,深圳家装推崇欧式风格,追求豪华、洋气,有的装得像酒店一样富丽堂皇,中国传统家庭的布局、意味踪影全无。情况正在改变。一些市民在家装设计中提出了“复古”要求,如希望家中“引进”传统式的窗花,旧旧的木头,古朴的文化砖,红木家具,甚至景泰蓝。
不仅家庭装修中出现“复古”诉求,有的市民对房子周边环境、以至整个小区都有这种期待。深圳的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敏感到市民对居住方式的新要求,竞相推出传统韵味十足的楼盘。一家知名楼盘就是以徽派建筑风格为取向,地面以瓦片断面作装饰,大量运用雕刻手法,种植竹林、梅、兰,在小区内似乎无意地安放几口大缸,其间浮萍争绿,生意盎然。
海大装饰的设计委主任王勤俭说,最近,他接到一些设计中式复古家居的单,数量比过去明显增多。当然,这种“复古”并非原封不动地照搬过去,而是汲取中国传统家居的精华、神韵、氛围,在用材、表现手法上则与时俱进。
餐馆重温上个世纪旧时光
“嗨,现在吃饭都可以尝出怀旧的味道来。有家餐馆很有意思,从整个色调、气氛,到包房的命名、服务员的用语,到菜的风味、菜的做法都在刻意营造三十年前的氛围。据说,生意挺不错。”日前,一位志在“食遍深圳”的朋友向记者隆重推荐他的最新发现。
经打听,这家着意营造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氛围的特色餐馆位于罗湖区,它的名字也与那个时代的农村息息相关:第一生产队。门口的对联就用了那时最流行的两个词,一个是“忆苦思甜”,另一个是“艰苦奋斗”,女服务员都扎着当年流行的长辫,招呼客人的用语是“同志您好,热烈欢迎”。以“文工团”、“科技组”、“自留地”等命名的包房,墙上张贴的反映当时社会情景的老照片,餐厅角落放置的犁、耙、米桶,再辅以《地雷战》、《铁道游击队》这些老电影及经典歌曲的适时播放,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走过的人如果身临其境,真的会有重回旧日的感受,如果再点上几道“老妈炒鸡”这类当年的佳肴,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往日的经历、故事、老朋友。
记者点评
“复古”背后是重估传统文化
“复古”风正在我们身边渐刮渐劲,喜欢发出“切勿盲目崇洋”警告的人们感到有些“看不懂”,风眼中心的当局者也在琢磨个中原委。
设计师王勤俭认为,人们对传统文化、传统元素的重拾与珍视,与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全面、快速发展很有关系。经历了对外来文化、外来装修理念与风格的“拿来”,深圳市民反观到了中国传统装修、传统家居的魅力所在,开始以洋文化为参照,在自家的传统宝库里搜寻精华与特色,感到自身所处的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地方,有着特别的亲和力。也许,不经过对欧式装修的跟风,不对比中外文化的优劣,不细察外国人对中国崛起、中国文化的推崇,我们还会一直“拿来”下去。王勤俭说,目前,在家装中追求“复古”风格的,以文化程度较高且经济实力较强的人士为主,最近,请他设计一套家装方案的就是一对有硕士学位的深圳企业家。
在分析“大哥大”重现街头时,有行家表示“虽然以大哥大象征财富和地位的时代已过去十多年了,但那种记忆已经植根在很多人心里。因此‘大哥大’重现江湖后,想重温旧梦的大有人在。”另外“标新立异追求个性化和复古风格的年轻人也喜欢购买。”也就是说,怀旧和求异也是“复古”风劲头日盛的两大原因。
一位经济学博士对“复古”风作了更深入的分析。他认为“任何流行的东西都是有其生命周期的”,现在跟风生产的现象很普遍,一旦什么东西好卖了,所有厂家都会一窝蜂地往这方面靠拢,这也就意味着这个特性逐渐趋向大众化,天长日久,人们自然会腻味,并产生“喜新厌旧”的心理。此时,如果曾经植根于几代人记忆里的“流行款”,经过整合、改造后重现,自然会给人旧貌换新颜之感,成为现在“流行款”也就并不奇怪了。所以,有人戏称“潮流总是在绕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