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天津教育委员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主办,天津工业大学、《中国纺织》杂志社承办,山东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中纺圆桌·院士论坛”于日前在天津工业大学举办。
主题为“纺织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的“中纺圆桌·院士论坛”作为全国纺织业界高端综合性产经论坛,以激扬智慧、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为己任,此次力邀多位纺织业内的两院院士和科技工作者,就如何将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更好地发挥产业中的科技贡献率,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参加此次论坛的专家有:原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国资委专家季国标,原中国纺织科学院院长梅自强,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名誉校长姚穆,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周翔,东华大学教授郁铭芳,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蒋士成;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更是一个产业进步的源泉。中国政府今年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确立了科技创新的地位并提出了扶持科技创新的举措。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也在全国纺织科技大会上,将科技创新立为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并强调要走一条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之路。
纺织科技产业化是新时期的核心问题
就中国纺织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在技术、管理、创新、国际化水平,还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纺织工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而我国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是科技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最重要的基础,是我国技术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的主要力量,是解决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杜钰洲会长说,在新时期,中国正面临着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产业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在国内,既面临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更高消费的持续拉动的大好时机,同时又要面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因素,如在科技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既有有利的形势,有利于我国加快产业升级,也有严峻的挑战。我们在“十一五”时期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纺织工业自身建成纺织强国的内在需要和必经阶段。20世纪下半叶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群,正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改变关系人类生存质量的传统产业,以计算机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群正给传统产业带来新的变化,新材料层出不穷,新设备、新工艺、新的应用领域令人眼花缭乱,更多的性能和复杂的形态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大重点提升纺织科技产业化
中国纺织科技创新要产业化、功能化,才能充分提高我国技术和产品的层次,纺织科技创新有哪些大的方向需要准确的把握?季国标院士总结归纳出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信息化带动纺织工业的现代化。信息化标志着敏锐、精确、系统、高效、快速,我国的纺织工业需要快速发展,所以需要把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我国纺织工业的生产装备生产过程中以及企业管理、物流、营销、贸易等各个领域。
第二方面是运用高新技术嫁接和融入纺织技术,或者说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和纺织技术结合起来本身是一个创新,最后的落脚点是提升纺织的技术和产品的水平,把产品水平加倍提升,效率提高,出口创汇才能得以增加。另一方面就是提升行业的的装备和自主建设、工程化水平。
第三方面是加强国产纺织机械的技术创新,这是非常关键的。目前在纺织机械上,德国、瑞士、意大利、日本等国投入5%—10%,甚至有的更多,所以我们不能再走引进的路子,但是作为纺织强国,主体是我们自己的创新和提高。
第四方面是要拓展纺织原料。我国是原料生产大国,更是一个原料需求大国,现在我国的天然纤维原料以棉花为主的进口达200多万吨,化纤100多万吨,而且国产的化纤有60%的原料是进口的,按照“十一五”计划,我们在现在的2600万吨的基础上,要增长30%,这1000万吨的原料安排非常严峻,所以我们要大力研究开发这些领域。
第五方面是环保、节能、节水。
第六方面是科技创新需要和文化时尚品牌相结合,最后反映在纺织品上,反映在一块布上,反映在服装上,既是反映科技含量又反映了文化时尚含量,又反映在品牌含量,所以纺织科技要与文化时尚品牌相结合。
第七方面是继续提高化纤的自主工程化建设水平。“十一五”期间,很大程度就是自主工业化,现在正在向PTA自主产业工业化迈进,而重要的是,要把这个技术运用到其它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