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关注保暖内衣的人群,大都对20世纪90年代末那几年市场的发展,应该是有明确记忆的。那时候的内衣行业,还无所谓保暖内衣、常规内衣、时尚内衣等一系列的说法。当时,所有的内衣有一个比较概括的名字,就是棉毛衫,或叫卫生衣,还有当时风行一时的球衣球裤等等。
保暖内衣的兴起
保暖内衣最初的出现应该是97年的事情。当时,有一位天才是在上海的一家化工企业做化学原料保暖工作的。众所周知,北方的冬天,我们在室外都能够看见这样的景象:路边的供水管道都用稻草编织的捆条包裹的,同时在外面再包裹上一层塑料薄膜,以防止温度过低冻结管道。这位天才当时做的就是在露天化学原料储藏罐上,包裹稻草编织捆条后再包裹上一层塑料薄膜的工作。这位保暖行业的鼻祖基于当时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的内衣行业老大三枪、宜而爽的生产基地都在上海的启示下,于是作出了大胆的尝试,在两片棉布的中间层加上了一层塑料薄膜,同时以自己的名字注册商标,这也是保暖内衣兴起的伊始。
火爆的市场
他在注册商标之后,当年就开始投放市场试运行。当然,当时是不可能有什么收预付款这一说法的,就更别说市场规划、渠道管理、客户服务等等现代化词汇了。没想到,当产品上市之后就异常火暴,常常是供不应求,所有跟着尝试的经销商都赚的盆满钵满。到了98年,不仅尝到甜头的经销商信心暴棚,一些消息比较灵通的人也开始加入到争抢品牌代理权的行列。在僧多粥少的现实条件下,收预付货款的市场操作手法应运而生。
98年的市场更是风生水起,全国市场全面断货。当时有个非常特别的销售货品的方式,就是在一张白纸上写上款号,交给消费者,即可换回几百元现金,消费者凭白条在指定时间再到柜台上领取货物。
经过98年的市场火暴,99年南极人、北极绒等品牌应运而生。值得强调的是,这两家新公司的的老总都是保暖行业创始品牌的代理商。同时,包括化妆品、保健品行业的操作人才也纷纷涌入了这个新兴的暴利行业。99年可以说是保暖内衣行业真正的黄金时代。在这一年里,据估计保暖内衣公司只有区区的几十家,但市场运作是疯狂的,借助保健品的市场操作方式,在从中央到地方的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的狂轰乱炸下,消费者已经失去理智的疯狂抢购,而生产量却远远跟不上市场的狂热需求。当时在业内流行这样一个真实的笑话,一帮保暖内衣的经销商到公司仓库外面等货,无聊之下,坐在货箱上打牌斗地主,输赢不用付现金,直接以跨下的内衣进行交换。就当时而言能抢到货就相当于能看见花花绿绿的人民币流入囊中。但99年是保暖内衣唯一一家独大的一年,保暖内衣创始品牌据说当年做到了360万套,而且是零库存,而当年的市场总体销售还不到600万套,其市场分量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品牌之争
所谓树大招风,到2000年10月的一天,南极人、北极绒两家对手首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牵手拒敌。他们在同一时间召集了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到上海开会。回去后,又在同一时间在全国各地主要报纸和电视等主流媒体发布信息,报道直接指向当时保暖内衣的绝症所在——夹层是塑料薄膜这一事实,在这同时,一些媒体对××林品牌进行大量负面报道。当然,当时的所有品牌的保暖内衣都一样的存在这个问题。这就是至今还让人津津乐道的“塑料大棚”事件。由于保暖内衣辉煌的市场态势,导致行业内的各大公司根本就无暇顾及公司的内部管理和市场管理,更没有时间去苦练内功了。开始的市场过于火爆,注定了保暖内衣企业实行粗放式的管理。2000年,××林品牌在强大压力下轰然倒塌,全国市场再难见其踪影。
保暖内衣的内幕
由于保暖内衣行业基本没有什么技术门槛,资金门槛就更不用说了,在上海天目路租上一个办公室,聘请一帮业务人员,请上明星在全国性主流媒体做上广告,全国经销商资金就会迅速集结,然后到加工厂再交30%定金,一个品牌就算横空出世了。人才和管理门槛几乎没有。到现在为止,保暖内衣还存在着一些诸如光承诺不兑现、渠道变更过于频繁等等没法改变的行业特性。于是,2001年保暖内衣品牌公司忽然出现了近500家,竞争之激烈可以想象。随后,在服装行业绝无仅有的铺天盖地的价格战、明星战、口水战、概念战、广告战开始粉墨登场,演绎着一出出谁主沉浮的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