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纺织业海外贸易摩擦频发,国内竞争长期纠缠于低水平重复生产等现状,占据了纺织业半壁江山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正谋求产业整合,以实现产业升级。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树津昨日表示,“两个三角”在实现市场、资金等资源的共享;产业链的互补以及联合进行产业转移等方面有较大优势,能获得产业集群效应。他还透露,去年纺织品出口加征了关税,国家将从13.6亿元的收入中,拿出8亿元用于支持企业集群式地走出去,在海外建立上下游齐备的工业园。
在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昨日举办的“第二届珠三角与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合作与发展战略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两个三角”的纺织业整合已是大势所趋,应当尽快明确各自的发展战略,尽快推进外来企业与本地经济的融合,并明确相关政策,构建一体化的新型区域产业分工格局。
陈树津认为,珠三角的纺织业以服装业为特色,在2005年的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总值中,广东占到了25.8%;长三角的产业链比较完备,生产规模大,配套生产能力强,有较强的纺织机械生产能力,且在面料业上有较强优势。所以,两个地区完全可以形成互补的产业链,同时,长三角可以在整合中更多地发挥人才和技术的优势。
此外,陈树津还认为,珠三角地区的出口能力、营销能力强,对国际市场把握较准;长三角地区则是内外并举,特别是为全国提供了原料和中间产品。所以,两个地区也可以联合向中西部进军,也可以联合开拓海外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两个三角”的纺织业合作一直在进行,近年来,这种合作更经常化和规模化了。福建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王启明说,福建资源少,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腹地深,资源丰富,许多福建企业都在江苏等省市投资办厂,每年50%到60%的原材料从外省流入,80%多的面料从省内流出。
尽管“两个三角”纺织业合作渐入佳境,但也有一些不足。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戴后凯建议,“两个三角”地区的纺织业发展应该以突出产品特色和专业化为主,实行一体化的产业链分工;同时,加强研发设计的合作,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支持平台。
陈树津表示,目前还没有“两个三角”合作的详尽资料,合作的具体渠道还有待研究,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已经在1个多月前成立了产业集群专业委员会,将更多地探寻促进区域合作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