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前年底国际品牌折扣馆澳特来在沪亮相以来,不少“品牌折扣馆”出现在申城。而一年后,澳特来班车空空导致被迫取消,开张时风头甚劲的四川北路银虹百货甚至传出要将品牌折扣馆转租给人卖家具,其余地方也是境况不佳为多,品牌折扣在上海似乎有些“水土不服”。
位于四川路黄金地段的银虹百货已歇业近两个月,据该商厦总经理向平透露,银虹由于经营不佳,正在进行结构调整,而调整后将放弃一楼的品牌折扣馆,转租给某国内知名家具商。“家具商一来就承诺每月纯租金150万元,大大高于品牌折扣馆的月营业额。若不是业绩不理想,我们也不会缺乏坚持下去的信心。”而在澳特来,虽然是节假日,记者却看到了一番冷清的景象。十几个顾客在一万平米的商场内显得分外惹眼。“去年刚开张时的确火了一阵,可过了春节就没有生意了,免费班车也被迫取消了,这样一来客人更少了。”一位营业员无奈地表示,有时周一到周四连一笔生意都做不成。不过她也承认,商场里除了少数品牌外,大部分也都是国内的牌子,和国外相比有些名不副实。
另外,豫园商城、市百一店等品牌折扣馆负责人也纷纷表示,生意并没有预期的那样好。
究竟什么原因呢?财经大学晁钢令教授认为:有名无实,有形无神是根本。晁教授表示,国外的品牌折扣店其实就是“厂家直销店”,它有三个前提:必须是一线名牌;虽然是过季、断码产品,但货源足、更新快;价“低”得要有足够吸引力。而国内的折扣店明显做得不够,首先是没有源源不断的低价名牌货源。“这些折扣馆大部分只能拉来国内品牌凑数,然而国内的牌子中有许多在其他商场也在打折,这样一来,折扣店价格优势也没有了。”
而且国外折扣店通常都开在郊区,而上海品牌折扣业态大部分都在市中心商业区。对此,上海锦江国际购物中心总经理蔡华表示:“这也是无奈之举,品牌折扣销售的目标人群是高端消费人群和白领一族。而上海的品牌折扣市场尚未培育成熟,这部分人群不可能跑到郊外来,商家只能‘送店上门’,可店面成本增加导致价格下不来,反而进入恶性循环。”
晁教授认为,品牌折扣店在上海肯定有发展前景,但目前市场条件还不具备。大量外资企业并没有形成在国内的直销氛围,消费者也没有养成去折扣店“淘”名牌的习惯。晁教授建议,随着本月国内零售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国外大量品牌将蜂拥而至,国内品牌经营商可以尝试整体引进成熟的经营品牌折扣的公司,或与其合作,利用其规范管理、充足货源来培育国内市场。百联集团目前已经意识到这点,其在青浦兴建的国内最大的品牌折扣店就是和香港九龙仓合作经营的。
|